如何學習集字《聖教序》?

蒂亙花海


如何學習《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

臨帖。

最近網上有人說,學習行書,應以墨跡為主,不宜先學碑刻。他們的意思是說,《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碑刻,不適合初學書法者學習。關於這個問題,張旭光是這樣說的:學習行書,就臨《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清代一位頗有名氣的書法家也說:學習書法,以碑為上,帖為下。



看來,《今日頭條》上真是人才濟濟啊!有的人是自己不會臨寫《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還能找出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不讓別人學。

這算個什麼事啊!

根據清代的那位書法家和張旭光所說,《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完全可以適合初學行書者學習的。



那麼,怎麼學《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呢?給題主六個字的建議:臨帖!臨帖!臨帖!

臨帖,應以對臨為主。在臨帖的同時,還要認真讀帖,認真領悟《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的書法精神。

臨習《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量”要上去!沒有“量”,哪來的質!當把字臨到六七分像時,可嘗試出帖。




中州耕牛堂主


大多數學習集王《聖教序》的書法愛好者,在臨寫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難點:用筆僵硬。

直接臨寫《聖教序》的人,只有《聖教序》的形,而無《聖教序》的神。這是為什麼?因為《聖教序》是集字碑刻。它完全喪失了翰牘書寫中變化萬千的筆觸韻逸。取而代之的,是刀刻規整的刀痕。臨帖者照樣而臨,肯定是幹、硬、呆、死。

所以,要學習《聖教序》,就必須結合《蘭亭序》和王羲之墨跡尺牘一起來學習。把墨跡中筆法的變化和精微的用筆研究透徹,臨習起來,才能氣韻生動,富於書卷氣。《蘭亭序》選入《聖教序》中的字有幾十個。把《聖教序》和《蘭亭序》中相同的一個字拿出來對比,精細的地方,《聖教序》中蕩然無存。


我們學習的是毛筆書寫,不是學刀刻。既然是學毛筆書法,當然應遵照毛筆墨跡為學習的方向。寫出來才具有毛筆所具有的特殊韻味。蔡邕說,毛筆

唯其軟,則奇怪生焉。現在要弄到墨跡本字帖,不是件困難事。不要等把刀刻的東西形成了頑固的習慣後,將來再想糾正,會比初學難幾倍。


子衿tjk


要學好行書,王羲之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程,也是行草的正脈。《聖教序》平穩精到,是學習王字的極佳範本。

《聖教序》字數較多,全文1904字,由懷仁歷時24年,從一千多件王羲之作品中收集和拼湊而成,足以代表王字的精華。

但此碑畢竟是集字,因原字書寫的時間、年齡、情緒的差異,在筆勢的連貫上略失自然,有失全文的渾然和諧。

所以,臨習《聖教序》應以單字為重點。此碑字數多,可將其按結構分類,分別臨習。

其次,應收集歷代大家臨習《聖教序》的作品,學習、體會大家的臨習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再次,廣覽王字墨跡,學習行書貫氣。學間架看碑刻,學精到處非看真跡不可,尤其聖教是集字,連貫上不如王羲之其他碑帖。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聖教序》又名《大唐三藏聖教序》,是唐三藏取經回來以後,唐太宗李世民為其撰寫的序文。最初是由唐代的書法家褚遂良用楷書書寫並刻碑,被稱為《雁塔聖教序》。

後來懷仁和尚用王羲之作品裡的字重新集字成篇,集成王羲之行書版本的《聖教序》,被刻於石頭上,被稱為《懷仁集字聖教序》或者《集字聖教序》。

雖然是一幅集字作品,有一些字沒有在王羲之的作品裡找到,還進行了一些拼湊,但是由於懷仁和尚本身有非常深厚的書法功底,加上他做事極為認真負責,這幅作品的水平是非常高的。

加上唐代以後王羲之的真跡逐漸變少,這本《集字聖教序》的拓本由於字數多、篇幅大,受到歷代書法家的重視,也成為學習書法的重要資料,像後來的趙孟頫、王鐸都曾經多次臨摹《聖教序》。

關於如何學習《集字聖教序》,我給兩點建議:

1、由於《集字聖教序》是一幅拓片,並不是真跡,所以初學者學習起來可能比較困難,有一些連帶和用筆可能很難理解。所以建議可以先行元代的趙孟頫臨的《集字聖教序》學起。

趙孟頫臨的聖教序現在有真跡保留,便於初學著理解和學習,等把趙孟頫臨寫熟練,再接著練習王羲之的《聖教序》。

2、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是一篇集字作品,學習他的單個字可以,他的章法並不是一流的,雖然懷仁做了很多的處理,但是還是有很強的排列感。學習王羲之《集字聖教序》的時候可以參考學習王羲之的尺度作品,體會其章法和用筆。

學習王羲之的《聖教序》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是直接從聖教序出來很難,需要參考學習其他書法家,可以把聖教序當成基本功來練習,也可以把它當成一部字典,有一些拿不準的字形和結構可以去《集字聖教序》裡查閱。


不二齋


第一步,通讀全文,瞭解大意。瞭解集字作者的故事等背景信息。

第二步,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字,讓自己激動的字,把這些字先臨摹。找找感覺。

第三步,找一個局部臨習一遍,仔細揣摩結字,章法。然後整個通臨。

第四步,回過頭去繼續研究揣摩。

以下是饒公子斷斷續續臨摹集王聖教序差不多一年時間的作業。歡迎書友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