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種兵器

我"的意思,每個人都知道,第一人稱代詞,指代自己,但其實,"我"的最初含義和"自己"可真正相差了十萬八千里。"我"在古代是一種兵器,注意下它右邊的"戈"旁,和"伐"、"戰"、"戟"、"戣"這些打打殺殺的字為同一類。

“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種兵器

根據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西周時期的青銅"我"和現藏於陝西扶風博物館西周時期的青銅"我"來看,"我"的形狀有點像《西遊記》裡豬八戒扛的鐵筢子,只不過"我"是三根齒,需要給"我"裝上長柄後才能用於戰場上砍殺。

“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種兵器

圖中這個"我"的右邊有兩塊凸起並帶孔,是捆綁用的。想象一下這個"我"如果綁在棍子上,和下圖左邊這個字是不是很像?

“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種兵器

"我"字,左為甲骨文 右為金文

"我"是怎樣由兵器轉為人稱代詞的呢?原來"我"是會意字,它從戈,戈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大家的鬥志,所謂枕戈待旦,大丈夫當"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因此武士們常取戈自持,凡持戈之人,皆歸屬我方,"我"便引申出表示自我的意思,從那時沿用至今,再也沒有變動過"我"的意思。

“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種兵器


“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種兵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