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种兵器

我"的意思,每个人都知道,第一人称代词,指代自己,但其实,"我"的最初含义和"自己"可真正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注意下它右边的"戈"旁,和"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为同一类。

“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种兵器

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藏于陕西扶风博物馆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铁筢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需要给"我"装上长柄后才能用于战场上砍杀。

“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种兵器

图中这个"我"的右边有两块凸起并带孔,是捆绑用的。想象一下这个"我"如果绑在棍子上,和下图左边这个字是不是很像?

“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种兵器

"我"字,左为甲骨文 右为金文

"我"是怎样由兵器转为人称代词的呢?原来"我"是会意字,它从戈,戈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大家的斗志,所谓枕戈待旦,大丈夫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因此武士们常取戈自持,凡持戈之人,皆归属我方,"我"便引申出表示自我的意思,从那时沿用至今,再也没有变动过"我"的意思。

“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种兵器


“我”在古代不是“我”,是一种兵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