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靈宮碑——黃帝出生地,東「萬人愁」碑,上無字爲中國石碑之最

景靈宮碑位於曲阜城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出生地。宋代皇帝“推本世系,遂祖軒轅”,以軒轅皇帝為趙姓始祖。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因黃帝生於壽丘,宋真宗命改曲阜為仙源縣,將縣城遷往壽丘之西, 於壽丘興建景靈宮奉祀黃帝。 景靈宮建築群規模宏大,玉琢成像,富麗莊嚴,有殿、堂、亭、廡等1320間,佔地1800畝,是今天曲阜孔廟的三倍還多;祭祀時用太廟禮儀,等級最高。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後,推崇黃帝,下令重修景靈宮,准許漢人祭祀黃帝。景靈宮後毀於元末明初的戰火,現遺址仍存地下,地上僅存兩幢石碑。

景靈宮碑——黃帝出生地,東“萬人愁”碑,上無字為中國石碑之最

1992年在少昊陵前修建碑院,將修復的兩塊巨碑置於院中碧水畔。西為“慶壽”碑,上刻“慶壽”兩字,字高1米多,為元代燕山老人補刻。東“萬人愁”碑,上無字,通高16.45米,為中國石碑之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