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醒的艺术家——丢勒

自我觉醒的艺术家——丢勒

丢勒自画像

在西方绘画史上,自画像的诞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波堤切利、拉斐尔等画家往往以路人甲的身份天衣无缝地使自己跻身于宗教历史场景中。而严格意义上,独立成幅的自画像则是始于丢勒。他13岁时用银尖笔为自己画下素描,后来又将肖像赠予素未谋面的未婚妻,及至自威尼斯游历归来,描绘出自己装扮成意大利骑士的画像。这位画家一生执着于此。他最具代表性、笔锋最为成熟的自画像作于1500年,现收藏

于他的故乡德国的幕尼黑美术博物院。

自我觉醒的艺术家——丢勒

文艺复兴时期,为个人创作肖像画成为潮流。但主流画像住住彰显着画中人的美德,具有一定的象征范式,只有画家中的佼佼者,才会主动去捕捉人的心理特质。自画像这一题材,不仅产生于青史留“像”的动机,更带有自我审视的意味和画家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一时代,艺术家逐渐摆脱工匠的地位,随之而起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丢勒显然比侪辈更为大胆,他不仅是开创者,而且突破了自己,1500年的自画像,是一幅标准的“正面照”,先前的肖像画,包括自画像的主角往往是3/4侧面,正面的角度只用于表现基督的圣像画。这样理想化的形象是前所未有的,除了手势之外,都像极了耶穌。艺术家以造物主自比,在浪漫派的时代或许并不稀奇,但在一个全面宗教化的时代却是开创性的。这也意味着文艺复兴时期,个性、天赋和创造力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自我觉醒的艺术家——丢勒

在这幅画中,丢勒坦然直视着前方。光线从画面的左上角射入,照亮了画家的一侧,从头发、脸到意农,手指都冰溶着纯金的光辉。一缕缕发丝的明暗交错,裘皮大衣的纤毫毕现,嘴唇的柔软湿润和眼眸

的闪烁,丢勒用光影勾画出真实的体积感,细节惊人的炉火纯青,人们的视线从上至下移动,最终聚焦于画家之手。在丟勒的许多画作和素描中,“手”都是点睛之笔,是不断出现的母题。他爱研究手的线条

和姿态。这画中的手是典型的艺术家之手,纤细而敏感,手势向内,仿佛画家的内心世界都由此启闭。尽管这幅画的时代精神是文艺复兴的,但底色却是德国的,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在同时期意大利

画家的人物画或肖像画中,典型的背景是窗外的远山,显示出当时最重要的“发现”透视法

自我觉醒的艺术家——丢勒

。丢勒赴意归来的自画像中,也体现了这种意式风情。但他作于1500年的肖像,背景却是深沉的黑夜。暗色背景衬托出主角的神态、衣饰的质感和光泽的明灭。与意大利春光明媚的氛截然相反的,是日耳曼民族的庄严冷峻,画中的主人公年方三十,却显得老成持重,神情肃穆而坚定,甚至有点忧虑。他不是在注视观者,而是越过虚空,凝视自我,没有一幅自画像充满了如此深刻的内在力量,这来自丢勒对上帝的信仰,对宗教的热忱。在德国,路德的宗教改革开始反对作为特权集团的数会,倡言每个人应直面自己的信仰和情感丢勒正是路德精神的追随者之一。这或许是这幅自画像略带苦涩的自省冲动的源泉。

自我觉醒的艺术家——丢勒

自我觉醒的艺术家——丢勒

自我觉醒的艺术家——丢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