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羣英傳:張遼

文遠之名,威震天下

張遼(170年前後-222年),字文遠,幷州雁門郡馬邑人,原為西漢聶壹(漢武帝時商人, 馬邑之謀的策劃者)後人,因避怨而改姓。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官至前將軍,諡號為剛侯。活躍於東漢末年,曾跟隨丁原、董卓、呂布等群雄,後隨曹操。公元215年,與李典、樂進以少量兵馬駐守合肥城,面對東吳孫權親征大軍,以寡勝眾,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住孫權,威震天下。《三國演義》中的“威震逍遙津”情節,便是以此事為藍本。

建安十四年(209年),陳蘭、梅成在灊縣、六縣一帶造反,曹操派遣于禁、臧霸等討伐梅成,而張遼則督張郃、牛蓋等討伐陳蘭。梅成向于禁詐降,于禁便即帶著梅成班師。然而梅成卻乘隙出走,率眾會合陳蘭軍,兩軍更逃進灊山中最險要的天柱山依山防守。張遼想要強行進攻,眾將領均表示兵少道險、難以深入,張遼卻認為狹路相逢勇者勝,於是進入山中安營,突擊敵軍,成功斬下陳蘭、梅成的首級,擄獲其軍。曹操談論到各將領戰功時說:““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蕩寇將軍張遼)功也。”戰後張遼獲增封邑、受假節。征討天柱山一役,是張遼軍旅生涯早期的代表作。

經歷赤壁之戰後,曹操派張遼、樂進、李典和七千餘兵卒駐守合肥。215年八月,孫權乘著曹操徵張魯的時機,率領十萬人圍攻合肥。曹操曾於合肥護軍薛悌留函,並吩咐合肥守將張遼等人“當賊兵來侵時便打開此信”。張遼等打開信件後,發現曹操留下了守備合肥的行軍指令:“若孫權來犯,張遼、李典兩位將軍出戰,樂進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得參戰。”可是合肥的眾多將領都認為目前形勢敵眾我寡,難以抵敵孫權軍隊,因此都對曹操的指示有所懷疑。張遼卻說:“曹公遠征在外,如果一味等待救兵,孫權他們一定會攻破此城。所以曹公的指示是希望我們趁孫權軍勢尚未完整的時候便出戰迎擊,摧折其鼎盛的軍勢,為守軍建立足夠的信心,事後才可以設法守住此城。”對於張遼的分析,樂進等人沒有給予回應。張遼發怒說:“是成是敗,就視乎這一戰。大家還要疑慮什麼?”李典率先附和張遼,其他眾將亦不再有異議。

於是張遼依照曹操的函信提示,與李典和樂進合作大敗吳軍,更於逍遙津一度包圍孫權。當時張遼被甲持戟,帶領部將直衝敵陣,殺掉數十人,斬二將,並於陣中大呼自己的名字,然後繼續突擊衝入重圍,直闖至孫權麾旗之下,孫權大驚,身邊的衛隊均不知所措,只好登上高地以長戟自守。張遼叱喝孫權下來決戰,孫權被震懾得不敢擅動。後來他發現張遼兵少,便下令軍隊包圍張遼。張遼與左右一起奮力衝殺,攻破重圍,可是仍有部屬在重圍之中,向張遼呼救,張遼便又翻身殺入重圍,救出餘眾。張遼在敵軍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孫權軍中無人能阻,兩軍奮戰半天,孫權軍隊士氣喪失,張遼才引軍回合肥城中加緊防守,守軍於是對此戰充滿信心,眾將都很佩服張遼的判斷和勇猛。孫權攻打了十餘日,攻不下合肥,又發生疫病,於是退兵。張遼見狀率軍追擊,幾乎活捉孫權。不過孫權在吳將呂蒙、淩統、甘寧等人的拼死掩護下最後還是成功逃出。

大戰過後曹操對張遼的表現大加讚許,並拜張遼為徵東將軍。張遼大敗孫權一事震驚孫吳勢力,《三國志·吳志》連裴注中,述及此事的列傳有七篇。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敵國,聲名大噪,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更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威震逍遙津”的事蹟也成為《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情節之一。

張遼為人勇猛善戰,多次戰役都身先士卒,其合肥的勇武事蹟令他留下“止啼”的威名。

此外,張遼感悟必改。當年他與護軍武周不和。後來受胡質勸解,便與武周和好。與李典、樂進等雖然有不和,但在面對東吳大軍之際,同樣能以大局為重。不只李典和樂進,張遼任帥以來與之共同駐兵防守的副將皆有與張遼不睦的紀錄,這在魏國高級將領中十分罕見。

三國群英傳:張遼

《三國演義》中的張遼

在著名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張遼,歷程大概依循正史而為。《三國演義》有兩個回目出現張遼的名字,分別是第五十三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孫仲謀大戰張文遠》,與及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他先為呂布部將,多番令曹軍陷於苦戰,其武勇連關羽亦甚稱道,他曾對張飛說:“此人(張遼)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後來呂布戰敗遭擒,張遼亦成為戰俘,於白門樓上表現剛烈,罵呂布為“匹夫”,大呼曹操為“國賊”,視死如歸。曹操下令絞殺呂布後,劉備、關羽為張遼求情,曹操便待張遼以上賓之禮。張遼感其恩情,於是投降,自此成為曹操將領。第二十五回中,曹操在下邳城外的土山上包圍關羽,張遼請纓勸說關羽暫降曹軍,以報關羽白門樓相救之恩。關羽降曹期間,張遼一直擔任曹操與關羽之間的協調者與斡旋者。後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被夏侯惇追趕糾纏,亦賴張遼趕至拆解二人紛爭,讓關羽可以順利離開曹營。張遼跟隨曹操後,一直隨軍征討,不久參與官渡之戰,先後大戰張郃,斬蔣奇,大敗袁尚、沮鵠。在追擊袁熙、袁尚時張遼受曹操任命,秉持軍麾,擔任首將,率領許褚、于禁、徐晃迎擊烏桓軍,張遼更親斬烏桓單于蹋頓,建立諸多戰功。

曹操南下追擊劉備於長坂時,張飛據橋拒守,並威脅曹操如不退兵便深入軍中取其首級,曹操一時被其氣焰嚇退。張遼從後追上曹操,分析張飛只有一人,不足深懼,宜重新追擊。赤壁之戰時,張遼與許褚一起擔任“護衛往來監戰使”,當孫權軍中的黃蓋以詐降計發動火攻時,曹操形勢艱險,張遼親載小舟渡曹操脫難,並射傷黃蓋。曹軍戰敗撤退期間,張遼一直護衛著曹操,為其抵敵呂蒙、張飛,最後曹軍受關羽堵截,張遼的出現令關羽動故舊之情,放過曹操,曹操才得免於難。赤壁戰後,曹操命張遼為主將,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第五十三回中,孫權親臨合肥戰線,與張遼經歷多場戰爭,均未能攻克合肥,其將領太史慈更於此役中被張遼將計就計射殺。第六十七回,孫權乘曹操遠在漢中的時機,再次引軍進攻合肥,張遼在曹操密令的指示下,靈活調動軍隊,並親自領軍迎擊孫權。最終大敗孫權軍隊,更幾乎擒住孫權。張遼因是役而威震逍遙津,名揚天下。

最後,張遼隨曹丕以大船征伐江東,軍隊被徐盛所擊敗。曹丕登岸逃亡時,吳將丁奉從岸邊殺至,張遼為保護曹丕上前迎敵,卻被丁奉以箭射其腰,回營後不治身亡,曹丕厚葬之。曹丕知道之後,非常傷心,諡為剛侯。225年,曹丕追念張遼和李典在合肥的功勞,下詔道:“

合肥之役,張遼、李典以步卒八百人,大破十萬賊軍,自古用兵,未有如此。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其子張虎嗣爵,位至偏將軍。張虎死後,其子張統嗣爵。正始四年(243年)秋七月,曹芳下詔追祀功臣,當中包括“前將軍張遼”。

後世地位

張遼的軍事表現受歷代所尊崇。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張遼止啼”一語。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即包括張遼。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張遼亦位列其中。另外,日本俗語中有所謂“遼來來(遼來々)”一語,正是來自張遼止啼的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