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劉備,但一聽到他的名字嚇得心膽俱裂

三國經過天下大亂而逐漸形成了魏蜀吳三國,其中以曹魏最為幅員遼闊,橫跨東西。而蜀漢和東吳都各自佔據南方一隅。


曹操在東中西三條戰線分別設置了合肥、襄樊、祁山三大軍事據點,以應對孫吳和劉蜀的進攻。

所以這三個地方就成為了三國之間爭奪的焦點,而戰爭也頻頻發生。

公元215年,曹操在西線漢中和劉備作戰,東線空虛,當時合肥的兵力僅有7000。

東吳上下一心,帶甲十萬,兵精糧足。孫權作為一代雄主,如果不趁此時打破吳魏的攻防平衡,更待何時?

如果不開啟上帝視角,相信大家都會和孫權作出相同的選擇。

10萬打7千,隨便派個誰去,也把合肥踏平了吧?

於是,孫權親自率兵10萬,兵鋒直指合肥。

孫權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劉備,但一聽到他的名字嚇得心膽俱裂

就如同關羽攻克襄陽、樊城,能嚇的曹操要遷都一樣,合肥的失守,絕不僅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旦合肥失守,曹操東線防禦體系就宣告瓦解了,天下局勢將發生重大變化。

鎮守合肥的魏將是張遼、樂進、李典。而張遼和李典二人還有著很深的個人矛盾。

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加上將帥矛盾,合肥經受著巨大的考驗。

這種情況在袁紹的身上出現過,他的部下經常內訌,互相陷害、告密,最終袁紹勢力不復存在,一切勾心鬥角也歸於沉寂。

很顯然,曹操對此並不擔心。不要擔心部下有矛盾,只擔心自己難以駕馭;不要害怕手下沒有才能,只害怕自己沒有慧眼。

曹操在出徵西線之前就送信給東線的合肥,提前做出安排,要他們在危急時刻打開。

這種錦囊妙計之類的未卜先知,一直都被認為是諸葛亮的專利,殊不知,曹操才是此道高手。

孫權10萬大軍殺來,危時已到,張遼拆開一看,上面早已做出部署:張遼、李典出城迎戰,樂進守城。

眾將狐疑不定,因為合肥守軍才7000人,而敵軍有10萬之多,守城尚且害怕保不住,主動出戰不更是以卵擊石嗎?

曹操的這一安排中還別有一層用意,他知道張遼、李典不和,為防止作戰中互相掣肘,所以令樂進守城。

大家還在懷疑的時候,張遼首先領會到曹操的意圖,他說:主公在其他地方作戰,肯定來不了了,所以要我們在敵軍沒有列好陣型時主動進攻,先挫敗敵軍士氣,然後再堅守城池,成敗就在此一舉了,大家有什麼疑問嗎?

李典也明白了意思,他慷慨激昂的說:這是國家大事,你是主將你說了算,我怎麼會因為個人恩怨而耽誤國家?

張遼和李典捐棄前嫌,決定併力破敵。

當晚,張遼從7000守軍中招募了800名勇士,作為敢死隊。大宴將士,準備來日大戰一場。

至此,合肥守軍眾志成城。

第二天,張遼就率領800死士,主動進攻孫權的先鋒部隊。

張遼並非莽夫,他的這次出擊,看準了兩點。第一,孫權大軍剛到,還沒有列好陣型;第二,他找到了孫權的主陣所在方位。

於是張遼帶敢死隊殺入敵陣,一陣亂砍亂殺,大聲呼喊“張遼在此”,然後直衝孫權的主陣。

孫權大驚,這直接就衝著我來了?急忙往小土坡上跑。

張遼眼見已難以偷襲到孫權,衝著山上怒吼:有種下來,決一死戰!

這時,孫權的兵越來越多,終於鎮定下來。

站得高,望的遠。原來張遼就是嚇唬人的,才這點人馬!

他手持長戟指揮大軍包圍張遼。

局勢逆轉,張遼和他的八百死士身陷重圍。

抓孫權是不可能了,還是趕緊殺出去吧。張遼率領將士殺出一條血路,竟然衝破了包圍。

但後方傳來合肥士兵的呼喊聲:張將軍,你要丟下我們不管嗎?

原來還有一部分士兵失陷在敵軍陣中。

兩千年後的我都能感受到那些失陷的士兵們的絕望。

回頭就有可能再也出不來。

張遼絲毫沒有猶豫,帶著幾十人重新殺進去,將失散的死士又帶出來。

東吳軍都被張遼所震懾,氣為之奪,紛紛退避不敢抵擋。

張遼知道目的達到,再戰也無益,於是退回城內。

這一交戰,從凌晨一直打到了中午,東吳軍被張遼攪得士氣低落、鬥志全無。而曹軍軍心振奮,鬥志昂揚。

我在想,如果張遼坐視士兵失陷而不回去救援,城內守軍看到了,會怎麼樣?

初戰失利,孫權很不滿意,竟然被區區800人攪得如此驚慌失措。

孫權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劉備,但一聽到他的名字嚇得心膽俱裂

但不要緊,大軍都到齊了,攻城吧!

合肥一直都東南的大城,城高、牆厚,守備嚴密。

東吳軍強攻十幾天,合肥固若金湯。

孫權問計策於呂蒙、甘寧等,但眾將也都沒有良策。

這時候,東吳軍中疾病開始流行,孫權感覺到合肥絕難攻克,於是下令撤兵。

但此次撤退,孫權再次犯了錯誤。那就是讓其他將領先退,自己的主陣留在最後。

張遼在城樓上看著孫權大軍一點一點撤退,努力尋找著戰機。

孫權居然親自斷後,讓其他部隊先撤,算得有道明君。

東吳軍越撤越少,張遼也越看越不對勁,逍遙津渡口的東吳軍人數只有1000多人了,而這其中竟然還有孫權的旗幟。

上次的教訓還不吸取嗎?

天賜良機,開幹!

張遼、李典、樂進帶領合肥守軍全軍追擊。

孫權大驚,立刻命令已撤走的軍隊回援。

這哪裡還來得及?

張遼軍已經殺到,東吳將領淩統率領部下親兵300多人拼死抵抗。

甘寧也拉弓亂射力戰。

士兵們本就沒有了戰鬥意志,撤退之際又被張遼追擊,混亂不堪,畏敵如虎。

甘寧大吼:鼓吹手為什麼不吹號擊鼓?

鼓吹手受到呵斥,重新吹號擊鼓,東吳軍聽到聲音,士氣終於振奮。

一場混戰後,東吳將領陳武戰死,宋謙、徐盛都受傷而敗走。士兵也跟隨宋謙、徐盛後退,潘璋大怒,連殺二人,士兵們才穩住腳步,盡力抵擋。

淩統護衛著孫權撤到了逍遙津渡口,不料橋被曹軍破壞了,難以渡過。

孫權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劉備,但一聽到他的名字嚇得心膽俱裂

正在危急時刻,東吳官員谷利讓孫權的馬退後,然後用鞭子抽打,孫權才連人帶馬飛躍到南岸。

到此為止,孫權才轉危為安。

淩統護衛孫權安全撤回了,可自己全失陷在曹軍中,他手下的親兵300多人全部戰死,淩統自己則喬裝改扮後從其他小路逃了回去。

張遼問已經投降的東吳士兵,剛才那個紫色鬍子、騎馬的人是誰,降卒說是孫權。張遼聽後,大為可惜,要是早知是他,說不定能擒拿。

此次逍遙津之戰的傷亡人數實際並不多。曹軍本來只有7000,除了一頭一尾兩次主動出擊,其餘都處於防禦態勢,傷亡非常有限。東吳方面,滿打滿算也只不過損失幾千人。

如果以傷亡人數來看,這場戰役實在沒什麼大不了,幾乎不改變吳魏兩國的實力,但從戰鬥結果來看,卻意義重大。

此後,孫權再也不敢主動進攻張遼。直到張遼年老抱病,孫權打算再次攻合肥,卻警告將領們:張遼雖然病了,但還是勇不可當,千萬不能大意。

可見,孫權對張遼的畏懼程度。

江東小兒聽到張遼的名字都嚇得不敢哭泣。民間傳言:張遼威震逍遙津。

張遼智勇雙全,使得曹魏的東線始終穩如泰山,其人勇烈沉毅,令人神往。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