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道歉事件:从“有”和“无”谈名利

范冰冰道歉事件:从“有”和“无”谈名利

01

钱赚得越多,人越出名,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就更有位置,更受人尊重。

这也许是很多人曾经和现在的想法。

但范冰冰事件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原来一个人这么有名气和财富,可以一下子颠倒,一下子到了一个没有人支援的位置,更谈不上尊重了。

说实话,我是胆战心惊的,既感慨于古人讲的“厚德载物”,又感慨于如今人的“明哲保身”和“人情冷漠”。

多年以前,我认为:有钱就能改善自己所处的困境,有名就能得到他人从心底来的尊重和敬仰,随着年龄渐长,这一切都依赖于一个叫“道德”的东西作为基础。

一个人缺失这个“道德”,将会身心不调,灾难降临;一个组织缺失这个“道德”,将会濒临解体,人心丧失;一个国家缺失这个“道德”,将会国破人亡,衰败不堪。


02

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到城市的人,应该是很多的,我们都有一个目标:要在这座城市扎根下来。

要扎根,就得努力赚钱,直到赚的钱能够买得起房子。

没有买到房之前,我们大部分人的内心是不安的,这种不安来自于我也可以在这座城市安家,我也可以在这座城市过上体面的日子。

“知足常乐”这回事,对我们来讲,太遥远,买到房才知足。

这其实是有错觉的,假如把人生比做四层,没买到房之前,算一层,买到房之后算二层,在一层的人,只有一个想法,我要上二层;到了二层,就想着三层是不是更美好,依此类推。

人性的贪欲是永无止境的,年薪40万,就想着年薪百万,到了百万就想着千万,内心永远是不安的。

作为我们普通人是这样,作为明星,就更是这样了,名利对他们来讲,是在这个行业的基石,因为一旦过气,自己的演绎生涯也就差不多了,因为世道残酷,不是每个人都有好运从乌鸦变凤凰的。

活出平淡、平凡、平静、平常的人生状态,对于身在名利场的人来讲,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如果没有人当头棒喝,又怎么能轻易清醒呢?

如果从这一点来讲,范冰冰是幸运的,小崔给他当头一棒,130天后清醒了,彻底地清醒了,这一棒敲醒了一个人,但不见得敲醒了其他人,因为其他人还没有那么痛。


03

有时候我在想,像我们做内容创业的,做教育的,都因为名利这个东西常常模糊双眼,沉醉於此,更不要说这些明星了。

以前我对打造个人品牌是极其热衷的,但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我发现:

名利是双刃剑,没有“道德”做基础,最终砍的就是自己,名利有多大,砍得就有多重。

有些人能扛得住这个分量,而大部分得人是扛不住的,垮了也就倒了,基本也就爬不起来了。

纵使社会浮躁,贪婪,也要让自己守住“中道”,遵循“道德”,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

没钱的时候,老想着自己要有钱,没名的时候,老想着自己要成名,有钱有名多好,这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有”。德不配位,多灾多难,妻离子散,命运多变,这是我们看不到的“无”。

事物有两面性,有正就有反,有明就有暗,有阳就有阴,生命这条路要想活得更清楚,更明白,就得认识到“有”和“无”。

名利是显性,道德是隐形,厚德方能后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