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道歉事件:從「有」和「無」談名利

范冰冰道歉事件:從“有”和“無”談名利

01

錢賺得越多,人越出名,在這個社會上,我們就更有位置,更受人尊重。

這也許是很多人曾經和現在的想法。

但范冰冰事件給了我們重重的一擊,原來一個人這麼有名氣和財富,可以一下子顛倒,一下子到了一個沒有人支援的位置,更談不上尊重了。

說實話,我是膽戰心驚的,既感慨於古人講的“厚德載物”,又感慨於如今人的“明哲保身”和“人情冷漠”。

多年以前,我認為:有錢就能改善自己所處的困境,有名就能得到他人從心底來的尊重和敬仰,隨著年齡漸長,這一切都依賴於一個叫“道德”的東西作為基礎。

一個人缺失這個“道德”,將會身心不調,災難降臨;一個組織缺失這個“道德”,將會瀕臨解體,人心喪失;一個國家缺失這個“道德”,將會國破人亡,衰敗不堪。


02

像我這樣,從農村走到城市的人,應該是很多的,我們都有一個目標:要在這座城市紮根下來。

要紮根,就得努力賺錢,直到賺的錢能夠買得起房子。

沒有買到房之前,我們大部分人的內心是不安的,這種不安來自於我也可以在這座城市安家,我也可以在這座城市過上體面的日子。

“知足常樂”這回事,對我們來講,太遙遠,買到房才知足。

這其實是有錯覺的,假如把人生比做四層,沒買到房之前,算一層,買到房之後算二層,在一層的人,只有一個想法,我要上二層;到了二層,就想著三層是不是更美好,依此類推。

人性的貪慾是永無止境的,年薪40萬,就想著年薪百萬,到了百萬就想著千萬,內心永遠是不安的。

作為我們普通人是這樣,作為明星,就更是這樣了,名利對他們來講,是在這個行業的基石,因為一旦過氣,自己的演繹生涯也就差不多了,因為世道殘酷,不是每個人都有好運從烏鴉變鳳凰的。

活出平淡、平凡、平靜、平常的人生狀態,對於身在名利場的人來講,是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如果沒有人當頭棒喝,又怎麼能輕易清醒呢?

如果從這一點來講,范冰冰是幸運的,小崔給他當頭一棒,130天后清醒了,徹底地清醒了,這一棒敲醒了一個人,但不見得敲醒了其他人,因為其他人還沒有那麼痛。


03

有時候我在想,像我們做內容創業的,做教育的,都因為名利這個東西常常模糊雙眼,沉醉於此,更不要說這些明星了。

以前我對打造個人品牌是極其熱衷的,但經歷了一些事情後,我發現:

名利是雙刃劍,沒有“道德”做基礎,最終砍的就是自己,名利有多大,砍得就有多重。

有些人能扛得住這個分量,而大部分得人是扛不住的,垮了也就倒了,基本也就爬不起來了。

縱使社會浮躁,貪婪,也要讓自己守住“中道”,遵循“道德”,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智慧。

沒錢的時候,老想著自己要有錢,沒名的時候,老想著自己要成名,有錢有名多好,這是我們常常看到的“有”。德不配位,多災多難,妻離子散,命運多變,這是我們看不到的“無”。

事物有兩面性,有正就有反,有明就有暗,有陽就有陰,生命這條路要想活得更清楚,更明白,就得認識到“有”和“無”。

名利是顯性,道德是隱形,厚德方能後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