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叛乱用鲜血浇灌出的不是新时代,而是军阀这朵“毒罂粟”

前几天说了所谓的黄巾起义,只不过是黄巾叛乱而已。今天我们聊聊黄巾叛乱的后遗症。

翻开中国历史,甚至是翻开人类历史,像黄巾之乱这样准备充分的叛乱,也是非常罕见的。

因为,在一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小农经济社会。在叛乱发动之前,已有二三十万叛乱分子准备就绪,而且是准备在帝国各个地方全面开花。

更主要的是,在叛乱前夕,政府突然发现了这个惊天大阴谋,于是并迅速投入镇压。但是,这场叛乱还是在帝国内部四面开花了。

黄巾叛乱用鲜血浇灌出的不是新时代,而是军阀这朵“毒罂粟”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样一场准备充足,出手就先声夺人、声势浩大的叛乱,居然只持续了区区九个月就宣告结束。

九个月之后,帝国政府就宣布叛乱基本平定。因为在这九个月的时间里,匪首张角、张梁和张宝全部正法,大股匪徒全部清理出局,只剩下小部分匪寇还在负隅顽抗。

紧接着,在三四个月之后,随着张燕为代表的黄巾残余力量接受招安,黄巾叛乱已算基本平定了。

黄巾叛乱用鲜血浇灌出的不是新时代,而是军阀这朵“毒罂粟”

从整个平叛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黄巾叛乱显然是上层社会一直纵容的结果。因为它的组织严密程度、社会基础,都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它一开始先声夺人,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满打满算一年时间)就被政府镇压下去了。

从某种意义上,黄巾叛乱虽然名气大,但也实在太不堪一击了。很多人都说黄巾军的生命力顽强,社会基础广阔,以至于存活了很多年。这种说法实际上是错误的。

因为,社会基础广阔而又生命力顽强的叛乱,只需要说一句话,那就是类似李自成一般的人物,开始渐渐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虽然黄巾军余党在史书上留下了一大堆名字。但对于大众,甚至是对于专家学者而言,这些名字也只是一个个历史书字缝里的符号罢了。

因为这一大堆留下了名字的首领,最后大多归顺于张燕的大旗,少部分被曹操刘备等人收编。而张燕也在张角兄弟死后三四个月,接受了政府的招安。

更主要的是,张燕是何许人也?恐怕知道的人也实在不多。集相关力量之大成者的张燕,尚且只是汉末三国时代的一个边缘人物,那些给张燕当属下的人物,就更不用说了。

黄巾叛乱用鲜血浇灌出的不是新时代,而是军阀这朵“毒罂粟”

在黄巾叛乱基本平定之后,皇帝认为,平定黄巾叛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宦官集团积极工作的结果。于是,就开始封赏宦官首领。

但是,我们从史书中看到的内容却是:黄巾叛乱之所以兴起,就是宦官集团瞎折腾的结果,甚至就是宦官集团私通黄巾叛乱的结果。更有人说:如果不是宦官集团在旁边瞎捣乱,政府军早就把黄巾叛乱平定了。

一切是是非非,我们实在无法辨别清楚,因为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士大夫集团的一面之词。如果宦官集团也拥有话语权,他们自然会说了,黄巾叛乱之所以会兴起,就是士大夫集团瞎折腾的结果,士大夫集团也与黄巾之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不是宦官集团一心忠于帝国,黄巾之乱就无可抑制了。

士大夫集团通过黄巾叛乱,迫使皇帝接触了党锢,本该弹冠相庆。但一想到宿敌宦官集团也得到了奖励,并在天子亲军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杯酒举到嘴边,却有些喝不下去了。不消灭掉宦官集团,何时才会天亮啊?

士大夫集团的选择就是:联合军阀。

黄巾叛乱用鲜血浇灌出的不是新时代,而是军阀这朵“毒罂粟”

但军阀何在?

平定黄巾叛乱之后,东汉帝国本应该看不到灭亡的迹象。因为黄巾叛乱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缺乏此起彼伏的后劲。而黄巾军的组织也实在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严密,所以在帝国政府军的一轮严打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值得一提的代表人物。

但是,在帝国西北和东北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少数民族受到黄巾叛乱的鼓舞,认为大汉王朝已经一蹶不振,便先后开始叛乱,且规模越来越大。

待到帝国平定了这两个地方的叛乱之后,却发现董卓、马腾、韩遂和公孙瓒等封疆大吏已经军阀化,而且尾大难掉。

新生的军阀势力得到了士大夫集团的青睐,士大夫集团想要更进一步,借助尾大难掉的军阀力量,逼帝国政府彻底铲除一直制约士大夫集团的宦官集团。这种豪赌式的做法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为这个举动,致使压倒东汉的最后一根稻草——军阀登场,东汉帝国瞬间就土崩瓦解了。始作俑者的士大夫集团,也因此遭受了空前的重创。

黄巾叛乱用鲜血浇灌出的不是新时代,而是军阀这朵“毒罂粟”

其实在董卓进京的前一年,士大夫集团就试图通过武装政变的方式,结束宦官政治。但倡议者(冀州刺史王芬和陈藩的儿子陈逸)提出的方案是拘捕汉灵帝,另立一个他们可以控制的皇帝,所以没有多少人敢支持这种方案。

这种方案之所以没有人敢支持,那是因为在新兴军阀已走上历史舞台的背景下,士大夫集团敢干这种事,各大军阀一定会打着保卫皇帝的旗号杀向洛阳城。届时,士大夫集团拿什么来对抗呢?

所以才有了士大夫集团请董卓进京,宦官集团被杀得血流成河,士大夫集团不得不曲意迎奉董卓,真正的乱世由此而展开。

黄巾叛乱用鲜血浇灌出的不是新时代,而是军阀这朵“毒罂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