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叛亂用鮮血澆灌出的不是新時代,而是軍閥這朵「毒罌粟」

前幾天說了所謂的黃巾起義,只不過是黃巾叛亂而已。今天我們聊聊黃巾叛亂的後遺症。

翻開中國歷史,甚至是翻開人類歷史,像黃巾之亂這樣準備充分的叛亂,也是非常罕見的。

因為,在一個交通靠走,通訊靠吼的小農經濟社會。在叛亂髮動之前,已有二三十萬叛亂分子準備就緒,而且是準備在帝國各個地方全面開花。

更主要的是,在叛亂前夕,政府突然發現了這個驚天大陰謀,於是並迅速投入鎮壓。但是,這場叛亂還是在帝國內部四面開花了。

黃巾叛亂用鮮血澆灌出的不是新時代,而是軍閥這朵“毒罌粟”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樣一場準備充足,出手就先聲奪人、聲勢浩大的叛亂,居然只持續了區區九個月就宣告結束。

九個月之後,帝國政府就宣佈叛亂基本平定。因為在這九個月的時間裡,匪首張角、張梁和張寶全部正法,大股匪徒全部清理出局,只剩下小部分匪寇還在負隅頑抗。

緊接著,在三四個月之後,隨著張燕為代表的黃巾殘餘力量接受招安,黃巾叛亂已算基本平定了。

黃巾叛亂用鮮血澆灌出的不是新時代,而是軍閥這朵“毒罌粟”

從整個平叛過程我們就可以看出,黃巾叛亂顯然是上層社會一直縱容的結果。因為它的組織嚴密程度、社會基礎,都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它一開始先聲奪人,大有氣吞山河之勢,卻在很短的時間內(滿打滿算一年時間)就被政府鎮壓下去了。

從某種意義上,黃巾叛亂雖然名氣大,但也實在太不堪一擊了。很多人都說黃巾軍的生命力頑強,社會基礎廣闊,以至於存活了很多年。這種說法實際上是錯誤的。

因為,社會基礎廣闊而又生命力頑強的叛亂,只需要說一句話,那就是類似李自成一般的人物,開始漸漸地登上了歷史舞臺。

雖然黃巾軍餘黨在史書上留下了一大堆名字。但對於大眾,甚至是對於專家學者而言,這些名字也只是一個個歷史書字縫裡的符號罷了。

因為這一大堆留下了名字的首領,最後大多歸順於張燕的大旗,少部分被曹操劉備等人收編。而張燕也在張角兄弟死後三四個月,接受了政府的招安。

更主要的是,張燕是何許人也?恐怕知道的人也實在不多。集相關力量之大成者的張燕,尚且只是漢末三國時代的一個邊緣人物,那些給張燕當屬下的人物,就更不用說了。

黃巾叛亂用鮮血澆灌出的不是新時代,而是軍閥這朵“毒罌粟”

在黃巾叛亂基本平定之後,皇帝認為,平定黃巾叛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宦官集團積極工作的結果。於是,就開始封賞宦官首領。

但是,我們從史書中看到的內容卻是:黃巾叛亂之所以興起,就是宦官集團瞎折騰的結果,甚至就是宦官集團私通黃巾叛亂的結果。更有人說:如果不是宦官集團在旁邊瞎搗亂,政府軍早就把黃巾叛亂平定了。

一切是是非非,我們實在無法辨別清楚,因為我們看到的,永遠是士大夫集團的一面之詞。如果宦官集團也擁有話語權,他們自然會說了,黃巾叛亂之所以會興起,就是士大夫集團瞎折騰的結果,士大夫集團也與黃巾之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不是宦官集團一心忠於帝國,黃巾之亂就無可抑制了。

士大夫集團通過黃巾叛亂,迫使皇帝接觸了黨錮,本該彈冠相慶。但一想到宿敵宦官集團也得到了獎勵,並在天子親軍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杯酒舉到嘴邊,卻有些喝不下去了。不消滅掉宦官集團,何時才會天亮啊?

士大夫集團的選擇就是:聯合軍閥。

黃巾叛亂用鮮血澆灌出的不是新時代,而是軍閥這朵“毒罌粟”

但軍閥何在?

平定黃巾叛亂之後,東漢帝國本應該看不到滅亡的跡象。因為黃巾叛亂的社會基礎比較薄弱,所以缺乏此起彼伏的後勁。而黃巾軍的組織也實在沒有人們想象中那樣嚴密,所以在帝國政府軍的一輪嚴打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值得一提的代表人物。

但是,在帝國西北和東北的少數民族聚集區,少數民族受到黃巾叛亂的鼓舞,認為大漢王朝已經一蹶不振,便先後開始叛亂,且規模越來越大。

待到帝國平定了這兩個地方的叛亂之後,卻發現董卓、馬騰、韓遂和公孫瓚等封疆大吏已經軍閥化,而且尾大難掉。

新生的軍閥勢力得到了士大夫集團的青睞,士大夫集團想要更進一步,藉助尾大難掉的軍閥力量,逼帝國政府徹底剷除一直制約士大夫集團的宦官集團。這種豪賭式的做法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因為這個舉動,致使壓倒東漢的最後一根稻草——軍閥登場,東漢帝國瞬間就土崩瓦解了。始作俑者的士大夫集團,也因此遭受了空前的重創。

黃巾叛亂用鮮血澆灌出的不是新時代,而是軍閥這朵“毒罌粟”

其實在董卓進京的前一年,士大夫集團就試圖通過武裝政變的方式,結束宦官政治。但倡議者(冀州刺史王芬和陳藩的兒子陳逸)提出的方案是拘捕漢靈帝,另立一個他們可以控制的皇帝,所以沒有多少人敢支持這種方案。

這種方案之所以沒有人敢支持,那是因為在新興軍閥已走上歷史舞臺的背景下,士大夫集團敢幹這種事,各大軍閥一定會打著保衛皇帝的旗號殺向洛陽城。屆時,士大夫集團拿什麼來對抗呢?

所以才有了士大夫集團請董卓進京,宦官集團被殺得血流成河,士大夫集團不得不曲意迎奉董卓,真正的亂世由此而展開。

黃巾叛亂用鮮血澆灌出的不是新時代,而是軍閥這朵“毒罌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