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叛乱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党锢之乱的后遗症

关于黄巾起义的起因和规模是怎样的?我们来看看资治通鉴。

角分遣弟子周行四方,转相诳诱,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

角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资治通鉴》

翻译过来就是:张角派遣弟子们遍布帝国四方,对当地老百姓行骗以收为教徒。十多年的时间内,拥有了几十万教徒,遍布帝国各地,一声令下就能得到天下呼应。张角于是设立了三十六位将军,大将军统领上万人,小将军统领六七千人。

黄巾叛乱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党锢之乱的后遗症

简单地看相关内容,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一咂摸,它的问题就多了。

我们必须得知道:不要说在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东汉末年,就是在交通、媒介相对发达的近现代。一场大规模的叛乱,在发动之前能准备得如此充足,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时的黄巾叛乱已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在接到这个黄巾叛徒的告密后,帝国政府在洛阳城内,就抓捕了一千多个黄巾成员,相关成员,涉及众多政府官员、宫廷宦官,还有禁军将领。这些人的黄巾身份(当然了,此时还没有黄巾这个词)一旦被确定,自然都被从快、从严的就地正法了。

帝国各大城市的府衙门上,都写上了发动叛乱的暗号;并且武装暴动,已进入倒计时了。

怎么样,够严重了吧?

黄巾叛乱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党锢之乱的后遗症

可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帝国的情报系统,为什么会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之中呢?要知道,哪怕帝国的情报系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如火如荼的叛乱,也不可能直到最后倒计时,才会被帝国政府发现。

比较符合情理的推测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灵帝实行党锢,重用宦官,严重侵害了士大夫集团的既得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士大夫集团对于这种危及国家安全的事件,自然报以了某种默许与纵容。

士大夫集团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希望灵帝知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帝国的安全是毫无保障的。等帝国乱得无法收局时,士大夫集团再出场收拾局面。到了那时,皇帝自然无法压制他们了。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所谓的黄巾起义,只不过是士大夫集团放任不作为导致的大规模民变。

黄巾叛乱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党锢之乱的后遗症

也许有人会说,我这纯粹是膻想历史。难道士大夫集团疯了吗?他们怎么会想出这种不着调的方法呢?

从士大夫集团的角度来看,故意放纵黄巾之乱这件事干得还算比较着调。因为士大夫集团在这轮博弈中,虽然弄得天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但它显然让士大夫集团夺回了政治主动权。因为黄巾之乱一起,皇帝马上就解除了党锢,而士大夫集团在帝国政府,又开始占据了主动权。

士大夫集团后来干的事,那才真叫不着调。因为在第一轮博弈中,士大夫集团并没有彻底打败宦官集团。所以,在汉灵帝死后,他们又趁皇帝年幼,开始计划对宦官集团进行了第二轮攻击。

这次,他们是放任军阀势力走到政治舞台前排,希望借助军阀的力量,把宦官集团彻底清理出局。结果呢?这次玩得太大了。因为,他们这样玩的结果,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宦官集团被清理出局了,问题是,军阀势力突然间失控了。

黄巾叛乱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党锢之乱的后遗症

张角一伙可以秘密准备那样久,而且如此无法无天。最主要的基础,就是张角一伙人所干的事,都是政府职能范围的事。

帝国发生了大瘟疫、大灾荒,政府本身就应该出面组织治疗和救灾。但是因为士大夫集团的故意放纵和不作为,使得政府的相关职能都处于半瘫痪状态中。在这种背景下,张角代表的民间组织,于是自发的通过各种方式,代表政府履行相关职能了。

简单地去看,张角一伙是在装神弄鬼。实际上,张角一伙肯定具备非常实用的医学知识,只是他们把相关医学知识神秘化了。将药融入符水中,使得百姓喝符水痊愈,会让百姓认为张角一伙之所以能够遏制瘟疫或治疗疾病,都是神力的表现,而不是医学知识的应用。

毕竟,医学治病只能得到百姓的由衷感谢,而神力治病却可以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黄巾叛乱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党锢之乱的后遗症

但不论怎么说,因为政府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所以相关社会职能就由张角为代表的民间组织去履行了。而这种民间组织的出现,并不是简单地代替政府遏制瘟疫的蔓延,更可以让帝国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效果。说得具体点就是,这个民间组织可以募捐到大量的钱财米粮,并把它用于各地的赈灾工作中。

换而言之,大家都是教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我们的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如果抛开政治形态,单看张角一伙在乱世之前为百姓做的事,谁也得承认那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因为张角一伙的存在,弥补了许多政府缺失的职能,也让百姓享受到了切实的利益。

问题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越来越多人参加的组织出现,对政府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威胁。如果统治集团内部利益一致(至少不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组织就很难发展起来。因为历代统治集团,对这种事都是非常敏感。

当然了,如果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类似的组织出现,很容易取得百姓的支持,因为百姓肯定会从这个组织里获得实质性的利益。而上层社会再推波助澜,故意模糊它的政治危害,只是一味强调它的社会职能(总而言之,他们这是热心公益,政府应该支持他们,而不应该打压他们),那相关组织自然会迅速地向整个帝国蔓延。

黄巾叛乱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党锢之乱的后遗症

受到皇帝压制的士大夫集团,自然会为张角一伙传教大开绿灯。从舆论上,他们会高度肯定张角等人热心公益的品德。在这种背景下,其它力量想打击张角一伙时,就容易面对道德大棒的打压。

帝国大范围出现瘟疫、灾荒,帝国政府反应迟钝,任凭瘟疫蔓延。而张角这个大善人,不辞辛苦地四处奔波,组织热心公益的同道中人阻止瘟疫蔓延,周济受灾的群众。对于张角这种行为,你不积极支持、鼓励,相反还从阴谋论的角度说张角一伙心怀鬼胎,你还是人吗?

士大夫集团一味从公益的角度评价张角一伙,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因为他们希望皇帝明白,没有他们的支持,帝国政府就永远无法有效地控制社会。

因为大家都对张角非法传教麻木不仁,所以官员说起相关事情的危害时,自然都是一口一个据传闻,或是只在私下说,从不会放到桌面上讨论。在这种背景下,张角一伙建立的组织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反政府的性质越来越明显,却无法引起高层的高度重视。

终于有一天,士大夫集团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如果再拖延下去,就有可能真的无法收局了,于是黄巾叛乱的人证、物证马上全出来。而且相关人证、物证那是越查越多,政府遂开始了全面的严打。

黄巾叛乱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党锢之乱的后遗症

皇帝面对这种事实,肯定是感觉晴天打了一个霹雳。表面上看,帝国政府直到此时才获得黄巾叛乱的确实证据,是因为张角一伙的组织太严密了。但是,事情显然没有这样简单,因为通过这件事就可以证明:帝国政府的情报系统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中。

政府的情报系统为什么会处于休眠状态中呢?马上就有“忠心耿耿”的士大夫告诉皇帝答案了。

这个答案就是:皇帝一直信任和重用宦官集团,并对“忠心耿耿”的士大夫集团采取了党锢政策,所以才会出现今天的事。只要皇帝严厉打击宦官集团,解除党锢并全面起用被压制的士大夫集团,黄巾之乱自然很快就会平息。

表面上看,这些话只是老声长谈,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却充满了威胁的意味。换而言之,如果陛下不能取得我们士大夫集团的支持,就依靠那些死宦官,恐怕陛下的未来不会太美妙啊……

面对此情此景,皇帝只能妥协,解除党锢的同时开始打压宦官集团,这种打压是半强迫半真心的。半强迫的理由不用多说,为什么皇帝打压宦官集团还会有半真心呢?

黄巾叛乱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党锢之乱的后遗症

因为皇帝对宦官集团失望到了顶点。皇帝打击士大夫集团,所以士大夫集团在中间瞎捣乱,皇帝可以理解。但是被皇帝信任和重用的宦官集团为什么不能为皇帝分忧,反而在收受了张角一伙的贿赂之后装聋作哑呢?

其实,这一切也不能全怪宦官集团。

表面上看,帝国政府对宦官集团实在是太好了。所以,面对张角一伙的阴谋,宦官集团应该义无反顾的站在皇帝一边。换而言之,绝不应该害怕士大夫集团用道德大棒打压,更不应该卷入相关阴谋。

但是,仔细想下去,帝国政府对宦官集团有什么好的?帝国政府设计出这种残忍而又缺乏人性的制度,让众多男人只有挥刀自宫才能上位,皇帝有什么脸说帝国政府对宦官集团非常好呢?

什么谁忠于谁这种漂亮话,只能说不能做,因为一切都需要通过现实利益的博弈来实现。皇帝高高在上,处于天下利益的汇集点上。他的风光、他的享受,世人都能看到,但是谁能看到他的心酸与痛苦呢?表面上,所有的人都最爱他、最关心他。实际上,他们有多少是发自真心,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黄巾叛乱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党锢之乱的后遗症

所以,皇帝先是对宦官集团大发雷霆,之后呢?皇帝依然只能选择原谅他们。因为通过这件事来看,宦官集团当然不能完全信赖,可通过这件事逼宫的士大夫集团更不值得信赖。

两害相权,还是取其轻吧!

关于宦官集团无视皇权利益选择收受贿赂,与士大夫集团同流合污的事情也许有人不太明白。明天我会专门说一说宦官政治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请点个关注,谢谢。

黄巾叛乱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党锢之乱的后遗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