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時爲何幾萬北伐軍就可以擊敗數十萬北洋軍?事實引人深思

北伐戰爭指的是1926年時民國政府向北洋軍閥勢力吳佩孚等人發起的統一戰爭,在這場規模浩大的戰爭中年輕的蔣介石以北洋軍總司令的身份嶄露頭角首次登上了政治舞臺的巔峰,但是熟悉那段歷史朋友都知道在北伐戰爭時期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北伐軍軍力明明不足北洋軍的十分之一卻打的北洋軍隊節節敗退。

北伐戰爭時為何幾萬北伐軍就可以擊敗數十萬北洋軍?事實引人深思

那麼北伐軍隊究竟是怎麼擊敗數倍甚至數十倍於己的北洋軍隊的呢?當然所謂北伐軍隊是正義之師因而所到之處摧枯拉朽這種說法並不能真正取信世人,實際上說起這個問題有一個名字不得不被提起那就是黃埔軍校。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黃埔軍校是民國政府軍政兩屆高層的搖籃卻很少有人知道黃埔軍校真正的資助者究竟是誰。

北伐戰爭時為何幾萬北伐軍就可以擊敗數十萬北洋軍?事實引人深思

雖然黃埔軍校的創辦者是孫中山、校長是蔣介石、軍校所處地區是陳炯明的地盤,但是它最初的投資者卻是蘇聯,根據黃埔流傳於世的部分記錄可以看出,當時陳炯明雖然同意在自己的地盤建設軍校但是卻並沒有兌現自己對軍校提供武器裝備的諾言,反而是資助者蘇聯通過海路運送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甚至火炮等重武器用於軍校訓練,同時也配備了大量的蘇聯教官進行輔導。

北伐戰爭時為何幾萬北伐軍就可以擊敗數十萬北洋軍?事實引人深思

因而不難看出黃埔軍校最初的軍事訓練科目其實有著很濃重的蘇軍色彩,而這也是北洋軍面對北伐軍節節敗退的真相。那麼蘇式訓練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大的威力呢?眾所周知北洋軍閥是由袁世凱創立並在袁世凱去世之後分裂的,可以說是和清末新軍一脈相承,而不客氣的說無論是清末新軍還是北洋軍其實都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近代軍隊。

北伐戰爭時為何幾萬北伐軍就可以擊敗數十萬北洋軍?事實引人深思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近代歐洲軍隊作戰時有一個戲稱“排隊槍斃”意思就是說雙方軍隊排著隊列跟隨著鼓點一起向著對方行進,直到雙方距離百十米的地方停下相互射擊,雖然到了民國時期隨著槍支的發展排隊槍斃的情況早已改變,但是因為槍支的射程問題其本質卻並沒有改變過,特別是清末民初時期漢陽造的有效射程往往只有不到兩百米,這就要求雙方士兵要行進到距離敵軍一百多米的距離才可以射擊,這對士兵的訓練程度要求是非常高的。

北伐戰爭時為何幾萬北伐軍就可以擊敗數十萬北洋軍?事實引人深思

然而北洋軍雖然裝備了槍支、訓練方式也脫胎於西方但是其濃郁的冷兵器作戰風格卻是無法掩飾的,在交戰時往往北伐軍剛剛行進到四五百米的距離,北洋軍就已經開槍,而等待北伐軍進入有效射程時北洋軍卻已經彈藥不足且因為距離拉近而產生騷動和恐慌,而這一問題卻是蘇式訓練的北伐軍所沒有的。總而言之北洋軍輸就輸在了觀念意識的落後與過時可謂引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