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星空|大家风范(十三)——李劼人:中国的“左拉”(四)

李劼人:中国的“左拉”

4

历史的星空|大家风范(十三)——李劼人:中国的“左拉”(四)

最早对李劼人热情赞颂的是人们熟知的郭沫若先生。他首次提出李劼人是“中国的左拉”, 称他的小说为“小说的民国史”,而《大波》是“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郭沫若之后,20世纪50年代初,香港著名学者曹聚仁也充分肯定了李劼人作品的价值,认为“现代中国小说家之中,李劼人的几种长篇小说,其成就还在茅盾、巴金之上”。曹聚仁在对比了屠格涅夫和左拉的小说以后,得出了结论:“从写作技巧上说,李氏也是一个很成熟的作家。”已故香港著名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则把李劼人作为我国20世纪30年代中长篇小说的七大家之一。在《中国新文学史》一书中,他不仅介绍了李劼人的文学活动和“大河小说”的内容,而且介绍了李劼人作品在国外的影响,认为李劼人对黄澜生太太的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前无古人的笔法”。还说:“李氏的风格沉实,规模宏大,长于结构,而个别人物与景物的描写又极细致生动,有直追福楼拜、托尔斯泰的气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杨义研究员的三卷本《中国现代小说史》,为四川乡土作家群专设了一章,而李劼人则作为四川乡土作家群中的大家之首。杨义先生从“白话小说的早行者”、“锲而不舍地创作近代史长篇”、“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的特色”三个方面,对李劼人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评论。明确地指出,李劼人是“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小说家”,“在三十年代作家的艺术气魄方面,李劼人是屈指可数的”。杨义还认为,“李劼人的成功,正在于把外国近代的小说意识,不着痕迹地融解在东方文学的趣味和手法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开放的而且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法国翻译家温晋仪女士在法译本《死水微澜》的前言中,称李劼人的书是“中西影响相融合的一个范例”。日本翻译家竹内实则在李劼人还健在的时候,就已经着手译介李劼人和他的“大河小说”了,并一再撰文盛赞李劼人是“中国最优秀的作家”。日本文学评论家花田青辉特别将李劼人与明治时代的大作家岛崎藤春相提并论,认为《死水微澜》有着“吸引读者无比的魅力”。

李劼人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山,他的作品中蕴藏着一个品位极高的美学富矿;李劼人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文学创作是我们发展当代文学的光辉典范。作为学养深厚的一代文豪,李劼人既是小说家,又是文学翻译家,同时还是民俗学家、实业家和文化活动家。读者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能看到一个全新的李劼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李劼人就大量翻译文学作品,法国近代许多重要作家,如福楼拜、卜勒浮斯特、法朗士、左拉、龚古尔兄弟、都德、罗曼·罗兰、莫泊桑、马尔格利特等作家的作品,都被他翻译介绍给了中国读者,而他自己也在翻译这些文学经典的过程中吸取了创作的精髓,为他日后的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李劼人的文学创作,在新文学史上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他不仅为我国新文学画廊贡献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他还创造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作家。他已经散轶的短篇小说《游园会》发表于1912年成都的《晨钟报》;即使今天尚能读到的《儿时影》也发表在1915年,比鲁迅的《狂人日记》早三年,比陈衡哲的《一日》早两年。李劼人还是第一个以史诗般的艺术气魄描写辛亥革命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的作家。鲁迅曾经无不遗憾地说:“既以前清末年而论,大事迹不可谓不多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政变、义和拳变、八国联军,以至民主革命。然而我们没有一部像样的历史著作,更不必说文学作品了。”鲁迅不知道,就在他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死水微澜》已经出版了。李劼人用他的如椽大笔,填补了近代以来文学史上的这一空白。并且像李劼人这样“反映惊天动地的辛亥革命的文学创作,像他的‘三部曲’那样完整地描述的作品,还找不出第二部”。

不仅如此,李劼人还第一次在长篇历史小说领域内实现了内形与外形的革命。在外形方面第一次打破了结构上的章回体例,使“大河小说”实现了对中国历史传奇的超越。在内形方面第一次将我国长篇小说发展的两大类型,即历史传奇与世情小说融会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文学新的历史小说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历史小说,也有别于西方的历史小说,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崭新的历史小说形式,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过境迁,今天,当我们用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时,才发现李劼人为我国新文学画廊贡献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

成都沙河堡至今仍有其故居遗址,菱窠遗址上有联:“自成一家改五言,拯尽四时已所愿”。1986年6月,文坛泰斗巴金曾专程瞻仰李劼人故居,他感慨万千地总结李劼人说:“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要让今天的旅游者知道成都有过这样一位大作家。”

李劼人逝世后,港澳台及东南亚、欧洲各国的汉学家们,对李劼人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日本的汉学家还将李劼人的“辛亥三部曲”列为语言教科书,他的历史影响早已超越国界,超越时空,超越种族。

李劼人是成都的,也是中国的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作家,他的名字与金沙遗址一样是成都的骄傲。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风云人物大浪淘沙。李劼人这位学识融贯中西的文学大家,必将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永垂青史!


历史的星空|大家风范(十三)——李劼人:中国的“左拉”(四)

历史的星空|大家风范(十三)——李劼人:中国的“左拉”(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