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于藩镇,为什么当时的人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唐朝是中国古代存续时间最长的大一统朝代,历经21帝,289年,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大、辉煌的朝代。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逐步走向衰弱,皇帝昏庸、文官党争、宦官乱政、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外戚作乱、外敌入侵,能够造成王朝覆灭的原因唐王朝占全了,其中藩镇割据是主因。

唐藩镇是如何兴起?又是如何造成这样大的后果呢?

唐亡于藩镇,为什么当时的人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1、初唐时期,勋贵阶层过渡到文官掌握兵权。

(1)关陇军事集团由盛转衰,军队中胡将比例提高。

唐帝国开国之初,依靠关陇军事集团一统天下,李世民也是少数几个不杀功臣的开国皇帝之一,军队基本上掌握在勋贵阶层手中,虽然有侯君集等人的叛乱,但主流是忠于皇帝的;

武则天年代,大力打压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此后开国勋贵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

相应军队中胡将比例提高,先后有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高仙芝等外族将领统带大军,当然了,还有安禄山。

唐亡于藩镇,为什么当时的人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2)出将入相是主流,地方武将进入中央渠道畅通。

初唐任用文官任地方节度使并定期轮换,或者由中央官员出任行军大总管。

当时的文官可不是后世的文弱书生,延续自商周秦汉的尚武之风使当时的知识分子能文能武,任一地最高长官之后,往往能够建功立业,积功回到中央任高级官吏,是为出将入相。无论文武地方官员都对中央有归属感,工作也有积极性。

唐王朝初期,能够迅速扩张与此关系密切。

唐亡于藩镇,为什么当时的人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2、盛唐后期,文武分治,藩镇失控。

(1)盛唐时期,武人治国开始转变为文人政治。

无论文武,在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变成专业性工作。来自地方靠军功入朝为官的文官多少有些不合格,逐渐出将入相的比例从初唐盛唐的30%,降低到中唐的20%,晚唐则是15%。

一方面是对宰相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地方官达不到宰相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文人政治已经占了主流,通过科举上来的文官天生就抵触靠军功起家的文官。地方武将与中央开始离心。

中国古代历史从武人治国转变为文人政治,唐宋是分水岭,之前是强汉盛唐,之后就是弱宋及明清。

唐亡于藩镇,为什么当时的人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2)李林甫和李隆基是造成藩镇割据的主要推手。

李林甫任宰相期间,为防止地方文官立军功后进入朝堂影响自身地位,就向李隆基建议不再由文官任节度使,并开始重用地方胡将。李隆基竟然愚蠢的接受了这个建议,从安禄山起,任节度使,再兼任三处节度使,再封王,武官能得到的荣誉安禄山占全了;

李隆基纵容藩镇发展还有其他两个昏招,第一是允许节度使自行募兵,军队从国家所有变成节度使私人武装;第二是把军权、财政权、地方行政权力统归节度使所有,相当于恢复了分封制度。

之后李隆基发现安禄山开始失控了,想要削藩,安禄山直接起兵造反,后世康熙平吴三桂三藩之乱也是这个过程。武将不愿意失去权势,除非郭子仪、曾国藩之流绝对忠于皇帝,否则不得不反,这种对人性的考验过于危险,也过于愚蠢了。

李隆基除了放纵藩镇之外,唐朝宦官作乱也开始于他,首创宦官监军制度。之后的肃宗、代宗都有控制宦官的意识,但到了德宗,宦官开始掌握军队,后来直接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宦官成为政坛新的势力。

唐亡于藩镇,为什么当时的人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3、中唐时期,就是努力压制藩镇的过程

第一阶段:平定安史之乱后地方军事力量兴起,到唐德宗大概50年左右时间,打地鼠模式,中央军队借助其他藩镇力量反复与反叛藩镇战斗,先后有李怀仙、李宝臣、田承嗣、薛嵩、李正已、梁崇义、李希烈、朱泚、李怀光等人,或不服从中央,或直接起兵反叛,唐王朝一度濒危,国力被极大消耗。

第二阶段:唐宪宗李纯继位后,采取政治和军事手段结合,并任用了裴度等一批贤相,先后平定了西川刘辟、淮西吴元济、淄青李师道等,其余藩镇纷纷来朝,中央政府权威大振,唐王朝竟然出现中兴局面。

第三阶段:好景不长,当了十五年皇帝的李纯,暴毙,年43。李纯好色,求长生,服用古代炼丹药物之后人变得极为暴虐,神智紊乱,动辄将身边内侍推出斩首。李纯身边的宦官出于恐惧,在睡梦中勒死了李纯。之后的穆宗、敬宗两个皇帝昏庸无能,藩镇重新兴起,虽然表面上服从中央,不是明目张胆的父死子继,往往是节度使被手下驱逐,手下将领再成为新的节度使,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晚唐。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用了差不多六十多年,才把藩镇问题一定程度解决,由原来十个节度使变成四十多个,地方小了相对就好控制,只能说是唐王朝气数未尽。但中唐后期,穆宗、敬宗连续两个笨蛋皇帝,藩镇重新兴起,同时文官党争开始,宦官成为唐王朝真正的主宰,这两个笨蛋皇帝也都死在宦官的手中。

唐亡于藩镇,为什么当时的人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4、晚唐时期,昏聩的帝王造成各种矛盾全面失控

唐文宗之后进入晚唐,文宗指挥不动文官,因为文官在忙着牛李党争;文宗也指挥不动宦官,因为他是宦官拥立的,藩镇就更不用说了。文宗当了9年傀儡皇帝后无奈发动了甘露之变,意图政变消灭宦官势力,失败,大批文官被杀,文宗4年后去世,年仅32;

之后是武宗,这时文官党争告一段落,李党取胜,武宗任用李德裕做了一些事情,唐王朝局面有所缓解,著名的武宗废佛发了一笔小财。但滑稽的是武宗废佛但是信道,求仙吃药自己吃死了,在位6年,年33;

之后是宣宗,反武宗之道而行,在位十三年却一直风平浪静,藩镇没闹,文官也干事,宦官也多少给面子,竟然是晚唐难得的太平日子,直到宣宗又开始求长生吃药,结果很快就升天了,年50。

继武宗、宣宗唐帝国最后的辉煌结束,之后就开始倒霉了,懿宗、僖宗两个混蛋皇帝,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唐帝国不得不再次使用藩镇来镇压农民起义,藩镇再次兴起。

等到收复长安之后,唐王朝已经出现了以下势力:外族武装的李克用,起义军投降的朱温,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义武节度使王处存,邠宁节度使朱玫,以及黄巢余部,还有一批中小藩镇势力和反叛势力。

历经数年各个势力之间的争斗和兼并,朱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杀光了宦官,杀了大批的文官,兼并了大部分藩镇的地盘,顺便杀了唐王朝最后两个皇帝,代唐建立了五代梁。

唐亡于藩镇,为什么当时的人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唐王朝灭亡,但藩镇继续存在,五代十国就是藩镇反复交换权力的过程,直到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才彻底消除了藩镇,但也带来了中原政权军力的下降。

总之,中央弱、藩镇兴,中央兴、藩镇从。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

原创声明:本人作品为个人独立原创,每周一至周五《今日头条》首发,图片为《今日头条》提供的免费正版图片或原创图片,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