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社區顧問白碩:去中心化不是區塊鏈的本質特徵

智子社區顧問白碩:去中心化不是區塊鏈的本質特徵

智子社區是基於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的一站式數字資產投資服務社區,在以前智子社區顧問白碩的演講中,他說去中心化不是區塊鏈的本質特徵,下面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近來同想要了解區塊鏈的各界人士接觸,發現他們得到的關於區塊鏈的信息很是駁雜:有些是錯誤的,比如說區塊鏈不安全,什麼某某區塊鏈交易平臺捐款潛逃了、被黑了,其實這是鏈外的事兒,不安全的帽子根本扣不到區塊鏈的頭上。有些是過時的,現在早就不這樣了,比如說區塊鏈的算力是均勻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其實超過半數的算力集中在中國。有些是片面的,比如交易速度很慢,其實只有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某些民間數字貨幣公鏈平臺是這樣的,而他們這樣做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並不是技術上只能做到這樣。有些是帶有前提的,比如每秒鐘的交易速度達到幾萬筆十幾萬筆,這些說法是針對什麼測試數據、什麼網絡、什麼安全性要求的,不同的前提下得出的結論迥異。有些是相互矛盾的,比如有的說隱私性好有的說透明性好,其實隱私好指的是賬戶匿名,透明性好指的是賬目公開,一個針對賬戶一個針對賬目風馬牛不相及。說個對大師不敬的比喻,區塊鏈就像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你費了吃奶的勁好不容易學懂了他的某個理論,剛想掄圓了批評他一通,結果他自己先把自己否定了,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讓你抓都抓不著。

但是,最具有誤導性的、幾乎眾口一詞的,就是這些人士普遍認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這個認識帶著濃重的偏見和概念混淆,對正確認識、普及推廣和長遠規劃區塊鏈,是十分有害的。我想著重在這個問題上,做一些正本清源的解釋工作。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區塊鏈”是一個太籠統的概念,適用於這個籠統概念的帽子其實是很難扣的。為了明晰起見,我們要了解區塊鏈行當裡實際上有兩撥人。一撥人稱作“幣圈”的,對他們來說,區塊鏈是平臺+數字貨幣+社區三位一體,任何一個都不能缺,任何創新和應用都是要帶著平臺、數字貨幣和社區一起跑。這個三位一體是他們的根據地、命根子。這個三位一體不僅有技術,而且有業務、有理念。另一撥人稱作“鏈圈”的,對他們來說,區塊鏈就是技術體系、就是平臺,裡面的數字貨幣和社區都可以摳掉,甚至可以換上別的什麼都沒有關係。以當今世界上六大區塊鏈技術體系(比特幣、Ripple、比特股、以太坊、超級賬本、Corda)來說,前四個是幣圈的三位一體,後兩個是鏈圈的純技術平臺。所以,如果一個人說以太坊很慢,其實指的是運行著以太幣的、由以太幣持幣者組成的社區所共同維護管理的那個公有鏈平臺很慢,而那個平臺並不必然很慢,只是在三位一體的語境下“被”很慢了。如果一個人說以太坊是去中心化的,其實指的是在以太坊社區的核心理念主導下、由以太坊公有鏈平臺支撐的以太坊社區的業務是去中心化的,而以太坊技術體系本身並非不能引入中心化要素。

智子社區顧問白碩:去中心化不是區塊鏈的本質特徵

然後要說的是,區塊鏈在架構上其實是分層的。在比特幣體系裡,智能合約還不太發達。到了以太坊和超級賬本里,智能合約已經很發達了,智能合約和基礎賬本也就非常清晰地分到了兩個不同的層次。如果說基礎賬本有很多技術設定體現了去中心化的理念,比如一個賬戶名下的價值,完全由擁有這個賬戶對應私鑰的人所自主支配,比如這個技術體系下的賬目內容,完全由各節點按預設的共識機制所決定,沒有哪一個“超級”賬戶可以處置別人名下的價值等等。如果合約錯了,必須首先將錯就錯。如果得了好處的一方不主動吐出來,沒有哪一個“超級”賬戶可以有權限把它改“對”。實在社區裡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的錯,要改也一定要通過分叉的形式來改。尤其是硬分叉,只要有人堅持要將錯就錯,那就勢必導致社區分裂。

這種被“幣圈”的三位一體所固化下來的去中心化,已經不單純是一種理念,而是一種與基礎賬本層面的技術深度耦合的業務制度安排。所以,在幣圈談引入中心化要素,幾乎是不可能的:社區強烈反對、業務已經固化、技術則存在深深的路徑依賴。對於這樣的設定,技術上也不是不能突破,但這樣搞出來,勢必動搖幣圈的根本。

智子社區顧問白碩:去中心化不是區塊鏈的本質特徵

“鏈圈”則沒有這樣的負擔。不僅沒有負擔,“鏈圈”對於在區塊鏈技術體系中引入中心化要素持更加積極的態度。因為如果從技術上證明中心化要素的引入是可行的,而且引入中心化要素以後區塊鏈技術進入金融主戰場少了依法、合規方面的障礙,少了監管者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系統性、全局性風險的擔心,這將有利於區塊鏈技術走進金融主戰場,發揮其在技術上的優勢。

以資本市場為例。歸納起來,如下一些制度安排的落地,很可能需要引入中心化的要素。

——在司法方面,對特定賬戶內的資產進行凍結需要中心化特權。

——在行政監管方面,對賬戶信息有依法進行實名化看穿式管理的特權。

——在自律監管方面,交易所在特定情況下,有特定產品停牌、對特定市場停市、對顯失公平的交易予以撤銷、對達到風控觸發條件的槓桿類產品持倉進行強行平倉、強行減倉的特權。

——登記託管機構在特定情況下,有依法對已經達成的交易進行暫緩交收、拒絕交收的特權。

智子社區顧問白碩:去中心化不是區塊鏈的本質特徵

所有這些特權都具有中心化的屬性。它們都涉及對在技術意義下他人名下的資產以執法者、監管者、自律管理者的身份予以處置的特權。我們所舉的例子還僅限於資本市場的情況。相信銀行、保險也很可能有類似的帶有中心化屬性的制度安排。可以說,技術上如不能支持這些特權,區塊鏈技術就不可能在金融的“主戰場”成功落地。

如果沿著“鏈圈”的發展邏輯,引入帶中心化色彩的特權機制勢在必行,那麼,引入這些中心化要素的途徑是什麼?答案無非是兩個:一個是在基礎賬本的層面引入,一個是在智能合約的層面引入。

如果在基礎賬本層面引入,無論是另起爐灶還是借用幣圈的成熟平臺作為底本,原則上都是可行的,但也都存在基礎賬本層面的強安全性可能被挑戰的重大風險。我們需要更多的開發、測試、論證推演工作,還需要來自基礎賬本層面的全方位技術支持。特別是在借用幣圈平臺作為底本的場合,每當基礎賬本出現版本變化,都存在一個兼容性跟進還是永久性分叉的選擇問題。

如果在智能合約層面引入,技術選擇上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智能合約層面的工作做到位了,連基礎賬本都可以是可插拔的。基礎賬本層面的規模不大、力度不大的改版,智能合約層面可能說不定連改都不一定要改就能適應。唯一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只有兩個,一個是智能合約層面如何從技術上防止中心化要素、中心化功能被濫用、盜用的問題,另一個是智能合約本身提供的安全性保證是否足夠強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智能合約內部作為一個整體是滿足價值守恆約束的,不當履行特權不會立即導致所處置的價值被移出智能合約,因此只要有機會對智能合約“踩剎車”,不當履行特權的後果也會有機會得到及時糾正,不會擴散到基礎賬本層面。

總而言之,去中心化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不是區塊鏈的本質屬性和必然推論。從正面構建將中心化要素引入區塊鏈,對於旨在推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主戰場落地,具有重大的意義。

智子社區顧問白碩:去中心化不是區塊鏈的本質特徵

智子社區是一個集投資者教育、 資訊、分析、投顧與資產配置功能為一體,基於區塊鏈與人工智能技術搭建的數字資產服務與投資社區,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多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