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10句話,讀史明智,鑑往知來!

《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史學著作。北宋司馬光撰。全書294卷,另有《目錄》30卷,《考異》30卷。《通鑑》記載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歷史。

1.幣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出自《資治通鑑·晉紀》。送來的禮物很多,說的話又非常入耳,這是古人所最警惕的事。

2.用兵之道,撫士貴誠,制敵貴詐。

出自《資治通鑑·唐高宗永隆元年》。用兵之道,安撫士卒貴在誠心誠意,剋制敵人則重在使詐。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10句話,讀史明智,鑑往知來!

3.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資治通鑑·唐紀》。大丈夫只要一句話答應了別人,即使付出千金代價也不能改變。

4.不誠於前而曰誠於後,眾必疑而不信矣。

《資治通鑑·唐紀》。事前不誠實而事後卻表白自己誠實,必然會引起人們的懷疑和不相信。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10句話,讀史明智,鑑往知來!

5.短於從善,故至於敗。

出自《資治通鑑·漢紀》。不肯向善者學習,這便是失敗的原因了。

6.繼治世者其道同,繼亂世者其道變。

出自《資治通鑑·漢武帝建元元年》。繼承一個大治的朝代,就實行與原來相同的治國之道;繼承一個政治昏亂的朝代,就一定要改變治國之道。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10句話,讀史明智,鑑往知來!

7.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

出自《資治通鑑·周威列王二十三》矯正處於萌芽階段的小錯,用的力氣小,收到的功效大;挽救已經發展為十分明顯的大害,常常是竭盡全力也不能成功。

8.孔子曰:“智者見變思形,愚者睹怪諱名。”天道無親,可為祗畏。

出自《資治通鑑·孝順皇帝下陽嘉三年》。孔子說:“聰明的人,見到災變,應該考慮它形成的原因;愚蠢的人,見到怪異,卻假裝沒有看見。”正因為天道不論親疏,所以,才可敬可畏。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10句話,讀史明智,鑑往知來!

9.“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亡戰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爭者未節也。夫務戰勝,窮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出自《資治通鑑·漢武帝元朔元年》。“國家雖大,喜好戰爭必定滅亡;天下雖然太平,忘掉戰爭必定危險。”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爭鬥是細枝末節。那些致力於戰伐爭勝、窮兵黷武的人,最後沒有不悔恨的。

10.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

出自《資治通鑑·周顯王十年》。和普通百姓不能謀劃事業,但是可以與他們一起分享事業的成功。講求高尚道德的人總是與世俗格格不入,想要建立大功業的人不能和普通人謀劃大事。因此,賢明的人治國只要可以使國家強大起來,不會拘泥於過去的老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