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是一代名將,爲什麼會那麼快輸給劉邦?

日慕鄉關


黥布,六縣人,原本姓英,所以又叫英布。年輕的時候,有一位善相面的人給他看相,說他:“當刑而王”,意思是受刑之後才能稱王。到了壯年之後,因為反對秦朝,受黥刑,欣然笑曰:“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英布被送往驪山服勞役,因不服秦朝暴政,帶領驪山刑徒約十萬人逃到長江,做了強盜,成為了這一股龐大勢力的首領。

英布畫像

陳勝起兵時,英布前去投靠吳芮,做了吳芮的女婿。陳勝起義失敗後,加入了項羽的陣營,成為了項羽的“職業殺手”。項羽率領軍隊到達新安時,派英布等人夜襲並活埋章邯所部秦兵二十多萬人。在攻打函谷關時,英布又以騎兵取勝。到了咸陽,英布擔任前鋒,立下大功,被封為九江王。至此,英布開始變得有些驕傲,“漢二年,齊王田榮畔楚,項王往擊齊,徵兵九江,九江王布稱病不往遣將將數千人行”,成為九江王之後的英布開始裝病推辭項羽指示的任務。項羽因為欣賞英布的才能,想到之後打仗還用的著他,就沒有攻打他。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英布雖然驍勇善戰、用兵如神,但是卻驕傲自滿,貪圖私利。司馬遷在《史記》中說他:“為身不顧後為百姓萬世慮。”

英布的動漫形象

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希望說服英布反楚,拖住楚王,幫助自己取勝。遂派漢使隨何出使淮南,此時身為九江王的英布自持身份,三天不見來使,驕縱之勢溢於言表。隨何對於英布的性格更是一語道破:“大王與項王俱列為諸侯,北向而臣事之,必以楚為強,可以託國也。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眾,身自將之,為楚軍前鋒,今乃發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漢王戰於彭城,項王未出齊也,大王宜騷淮南之兵渡淮,日夜會戰彭城下,大王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觀其孰勝。夫託國於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向楚,而欲厚自託,臣竊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漢為弱也。”這幾句話不僅把當時楚漢相爭的局勢描寫得清清楚楚,更是說明了英布隔岸觀火,企圖做牆頭草的原因。其中的 兩句“固若是乎?”的反問把英布處處只為一己利益打算的面目揭穿了。而這種只重一己之利的性格特點,也成為英布以悲劇收場的原因之一。

英布的影視形象

英布叛楚歸漢之後,因為立下了大功,被劉邦封為淮南王,建都六縣,統領九江、廬江、衡山、豫章四郡。漢十一年,高後誅殺淮陰侯韓信,英布心裡十分恐懼,害怕下一個就輪到他。於是暗中派人積蓄力量,準備反漢。後有人告密,反叛之事洩露,英布被殺。

英布最終以悲劇收場,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性格恃才傲物,缺乏忠誠感,這對於統治者來說是個潛在的威脅。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叛,處處為自己謀利,不管他人死活,最終也為他人所拋棄。另一方面是因為劉邦在王國鞏固之後,為了避免異姓諸侯王影響皇權,開始了剪除異姓諸侯王的行動。所以說,英布的悲劇既有自己的問題,也有時代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史記》

2、 班固:《漢書》

3、 江俐蓉:《論黥布之悲劇》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申向洋


季我努學社


其實英布此時面臨的處境與項羽相比並不差,韓信,彭越這兩員名將已被劉邦所殺,而劉邦本人也厭戰不願親征,其餘諸將論排作戰無人能比英布。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布之初反,謂其將曰:“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故遂反。

劉邦四處平叛,國家並不安定,相比於項羽時期天下豪傑步步緊逼,此時英布的處境客觀上來說並不差。

以上是英布造反的有利條件。

不過英布有個難於逾越的劣勢便是在地盤以及地緣上的劣勢。有這方面的劣勢就很考驗造反者的戰略眼光了。英布雖然排兵佈陣正面作戰很兇猛,戰略卻極差。英布剛剛造反時,劉邦曾經詢問楚國以前的令尹薛公英布的戰略。

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籌筴之計,可問。”上迺召見問薛公。

滕公仔細分析了三種戰略。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薛公對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上曰:“何謂上計?”令尹對曰:“東取吳,西取楚,並齊取魯,傳檄燕、趙,固守其所,山東非漢之有也。”“何謂中計?”“東取吳,西取楚,並韓取魏,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勝敗之數未可知也。”“何謂下計?”“東取吳,西取下蔡,歸重於越,身歸長沙,陛下安枕而臥,漢無事矣。”上曰:“是計將安出?”令尹對曰:“出下計。”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在彭城擊敗劉邦後,項羽採取的便是中計,英布若採取這種戰略,便會回到當年楚漢中期滎陽成皋對峙時的場面。

薛公的意思就是英布就是驪山上的刑徒,鼠目寸光之輩。為求自保只能選取下策。

《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上曰:“是計將安出?”令尹對曰:“出下計。”上曰:“何謂廢上中計而出下計?”令尹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為身,不顧後為百姓萬世慮者也,故曰出下計。

英布最後果然直接發兵進攻楚王和荊王,而忽視了對側翼的經營,最終受到劉邦率領的關中軍隊及曹參的齊國軍隊的夾擊而敗亡。


用戶74267199294


英布,又成黥布,故鄉在今天的安徽省六安。

英布少見時,曾有人給他算卦,說他「當刑而王」,意思是他英布必須先進笆籬子,而後才能成為王。待到英布成年過,果然遭到秦法的連坐,進了監獄。

在監獄中待了一段時間後,英布跟其他的刑徒一起被送往驪山,在驪山的勞改營,英布結交了很多江湖豪傑,後來就率領願意跟隨他的豪傑逃出驪山,做了盜賊。

你問我他的怎麼逃出驪山的?我可不知道,或許跟《闖關東》裡的朱開山似的,跟看管他們的廷尉動了心眼兒唄。

陳勝在大澤鄉奏響武裝反抗暴秦的凱歌,為做盜賊的英布送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浪漫主義革命理論,英布用陳勝的革命理論武裝了自己,並迅速聚集了幾千人馬,還娶了番君吳芮是女兒為妻,不要小瞧這次的聯姻哦,娶吳芮女,是決定了英布一生榮辱的轉折點。

英布在反抗暴秦的過程中意識到,光靠自己,無法完成反秦大業,必須和其他人一起聯合,於是他率他的幾千部卒渡過淮河,投到項梁帳下,項梁死後,英布成為項梁侄子也就是後來成為西楚霸王的項羽的先鋒。

大秦最後一個名將章邯和大秦名將王翦之孫王離圍困鉅鹿,趙王歇和趙相張耳困於鉅鹿城,多次派人向復起的六國求救,英布所在的楚國也接到了趙國的求救請求,楚懷王熊心命宋義、項羽、范增三人分別為上將、次將和末將,北上救趙,英布名義上歸項羽統領,自然也在北上的序列中。

項羽於安陽斬殺宋義,接管了北上救趙的全部楚軍的軍權,而後急速行軍,並命英布為先鋒,襲擊章邯建的甬道,切斷章邯向王離輸送糧草的甬道,英布不辱使命,以幾萬人的兵力向二十萬秦軍發起衝鋒,輕鬆切斷秦軍糧道,而後又投入到鉅鹿之戰中,王離、蘇角、涉間所率的秦軍全軍覆沒,秦在鉅鹿的軍隊只剩下章邯一支。

而後,英布又率兵襲擊章邯,章邯軍接連吃了幾次敗仗後,跟項羽議和,至此,秦的軍事主力,只剩遠在如今兩廣和越南的趙佗和秦王子嬰在關中的兵力了,秦的瓦解,便在頃刻。

此時的英布,英雄了得,司馬遷也評價說,楚軍之所以多次以少勝多,就是因為有英布的存在。但十二年後,時為淮南王的英布起兵反漢高帝劉邦,竟然很快被滅,曾是項羽先鋒,令敵軍聞風喪膽的英布,為何在漢高帝劉邦面前不堪一擊呢?

其實,英布之所以在漢高帝劉邦面前不堪一擊,最根本的原因是最超出大家預料的:英布的軍事能力遠不如劉邦。

怎麼樣,是不是很崩潰?咱們平常聽到的說法都是,劉邦的軍事能力很弱,之所以能夠擊敗項羽取得天下,主要是因為劉邦會用人,用了韓信等人。

但這其實是劉邦的謙虛表述,真實的劉邦,軍事能力是登峰造極的,以致於章邯被打得龜縮在廢丘城中不敢出來,以致於司馬欣、董翳、司馬卬、申陽等諸侯望風而降,以致於項羽總在滎陽一帶咬著劉邦不放,以致於韓信為齊王為楚王時總在反與不反之間反覆思量,以致於冒頓單率四十萬騎兵圍困缺衣少糧且只有幾萬人馬的劉邦一週卻拿不下劉邦,以致於梁王彭越至死不敢反,以致於淮南王英布預判劉邦不願親自披掛上陣,方敢放手一搏。

淮南王英布造反前,跟手下詳細剖析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在他看來,全天下帶兵比自己強的,其實是有不少的,對於劉邦的武將,他英布只怕韓信和彭越二人,盧綰、周勃、灌嬰等人,他根本就不怕,所以,只要劉邦不親自前來,他們必然能擁有半壁江山,等劉邦翹辮子了,他們可以有全部江山。

英布認為,劉邦年事已高,厭倦打仗了,必然不會親自前來——也就是說,他最怕的就是劉邦御駕親征。

但最後事態的發展,超出了英布的預料,劉邦的太子劉盈不爭氣,不敢上戰場,劉邦只好拖著年邁的病軀,親往前線,跟英布一較雌雄。

所以英布就掛了。

參考資料:《史記·黥布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匈奴列傳》、《史記·魏豹彭越列傳》、《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


遙望燕園


公園前196年英布起兵叛亂失敗身死。如此快速失敗主要有幾個原因,其一是大漢整體軍事力量比淮南英布高出幾個量級;其二是在英布起兵之前,韓信、彭越相繼被誅,缺少外援;其三是英布臨時被逼起兵,準備不足,而朝廷有備誅殺異性王,失敗在所難免。


進球者


一個朝代剛建立的時候,其軍事力量往往是最強盛的時候,在領土範圍內至少沒有對手。劉邦一步一步將天下打下來,靠的肯定不是英布一個人,也就是說英布的力量在整個劉邦集團來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胳膊擰不過大腿,所以英布的結局是註定的。而至於為什麼那麼快,高祖已開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權,天下都歸順了高祖,你一個人手上的力量很小,不順民義,當然死的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