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悍将,改投清廷,参与剿杀石达开,官至四川提督,寿终正寝

起义军悍将,改投清廷,参与剿杀石达开,官至四川提督,寿终正寝

一代枭雄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有名的名王之一,他的最后结局让无数人为之惋惜。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与天王洪秀全交恶,不能相见容。

为避免二虎相争局面出现,1857年6月,石达开决定让城别走,离开天京,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大本营安庆,开辟第二战场,另谋出路。

石达开将事业的发展基地定在四川,原因是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物资富饶,可成王业之基。而且,四川位居长江上游,天京位居长江下游,若能居之,则太平天国坐拥长江之利,上下游遥相呼应,全国一盘棋下,从根本上改变当时反清的战略形势。

起义军悍将,改投清廷,参与剿杀石达开,官至四川提督,寿终正寝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李蓝义军正在四川搅得天翻地覆,并频频相邀石达开入蜀。

但是,石达开为了牵制清军,减轻天京方面的压力,在浙江、福建、江西展开了一系列攻略,甚至发起了旷日持久的宝庆战役,且在宝庆失利后退入广西休整,耽误了时间,以至于1862年7月,石达开正式提师入蜀时,李蓝义军已经在清军的镇压下转入了低潮,石达开没得到他们的有力策应,最终兵败大渡河,遗恨千古。

其实,石达开在大渡河遭遇上的强敌唐友耕,就是来自李蓝义军、转投入清军阵营的败类。

话说,在1850年至1856年间,云南贵州交界地带曾发生过大规模回、汉械斗,双方都有众多民众士绅死亡。

云南大关县翠华镇人唐友耕,自小就胆大包天,经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被当地人称为“唐小贼”。

起义军悍将,改投清廷,参与剿杀石达开,官至四川提督,寿终正寝

某次,他偷了回族人的牛,其父被牛主人杀死。

唐友耕大怒,夜屠仇家七口人,走上牛皮寨落草。

当时在牛皮寨占山为王的是贵州蓝朝鼎、 蓝朝柱等汉人,他们最初聚众结寨的目的是防御回患,后来追求喝酒快活,以劫财为生。

邀请石达开入蜀的李蓝义军的领袖为李永和、蓝大顺。

蓝大顺是四川潼南县塘坝镇灌坝村人,早年在四川“跑滩”,从潼南往南方宜宾、犍为一带做油菜籽、盐巴生意,后来加入昭通到叙府一线的“烟帮”,深入到云、贵与四川交界的崇山峻岭从事镖师押运。

蓝大顺和李永和发动了反清起义,接纳了牛皮寨蓝朝鼎部,唐友耕遂成为了义军先锋。

起义军悍将,改投清廷,参与剿杀石达开,官至四川提督,寿终正寝

唐友耕杀人如麻,漠视别人生命。

义军中有好汉名叫卯德兴,原是烟帮里的镖师,瞧不起唐友耕为人。

唐友耕觉察后,在义军攻打宜宾前,公开向卯德兴叫板,提出比武。

第一次比武,卯德兴把唐友耕挑落马下,本欲补上一枪,结束其罪恶的一生。

唐友耕的妻舅兼侍卫却跳出来用刀格挡,使唐友耕幸免一死。

卯德兴讥嘲唐友耕比武靠人帮。

唐友耕兽性大发,起身杀了妻舅,把首级抛过去,要继续较量。

起义军悍将,改投清廷,参与剿杀石达开,官至四川提督,寿终正寝

第二番搏斗,唐友耕仍被卯德兴挑落马下,且枪尖已经递到了他的鼻尖!

幸好,他的坐骑通人性,见主人斜刺倒地,竟然后腿直立,前脚向对方奋踢……

卯德兴意所未料,收枪后退,唐友耕又躲过一劫。

两次比武败阵,唐友耕自感颜面尽失,当晚即投向城内清军,并向清将汪靓光告之义军的所有情况。

义军由此攻宜宾不克,绕城而去。

补一笔,唐友耕杀妻舅,不免遭受妻子数落。

唐友耕一怒之下,当众抽刀将之斩杀。

起义军悍将,改投清廷,参与剿杀石达开,官至四川提督,寿终正寝

还有,唐友耕在清廷为官,某次喝酒回家,发现小妾身上有一根红线,便疑心她与裁缝有染,命人将她按在棺材里钉上钉子活埋。

唐友耕之狠毒,可见一斑。

对于那匹曾救过自己性命的马,唐友耕倒是很有感情,在它老死后,用白绸包裹,装入上好的建昌板棺材,在成都武侯区隆重下葬,立碑“花千骢之墓”,碑上有“四川提督云南唐泽波敬题”小字。

唐友耕投清后不久,李蓝大军建立在犍为县龙孔场的根据地被四川布政使刘蓉攻破。蓝大顺被迫转入陕南,攻占义县后建立政权,号“大汉显王”。

1863年,蓝大顺部与西北太平军陈德才、赖文光部联合,蓝大顺受封为“太平天国文王”。

次年,西北太平军东下驰援天京,与清军激战于周至县。

蓝大顺在周至击毙清军悍将多隆阿,退回陕南。

起义军悍将,改投清廷,参与剿杀石达开,官至四川提督,寿终正寝

1864年蓝大顺战死于陕西汉阴县,时年三十八岁,首级被官府割下示众。

蓝大顺的同乡部下只砍下他的一只脚携带回乡。

现在,蓝大顺的“脚板坟”尚在灌坝村村口,特别惹人注目。

相对于蓝大顺的悲惨下场,唐友耕靠镇压李蓝义军升任清军参将和重庆镇总兵。1863年率兵围剿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于大渡河擒石解往成都,得授其云南总督,并赏黄马褂。同治八年率部镇压昭通回民起义。光绪六年(1880)署理四川提督,光绪八年寿终正寝于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