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是明代市民文学短篇杰作的汇集,反映的却是人们现实生活

在明朝中后期,市民阶层和市民意识出现的社会大环境下,冯梦龙作《醒世恒言》一诗,阐明富贵应"从勤里得"的人生道理,提出正确的人生生活态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的产生并日益强大,市民的欣赏风格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他们要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领域内更多地反映他们自己。于是"三言"、"二拍"应运而生。

"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明代市民文学短篇杰作的汇集。"三言"是指冯梦龙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编辑和创作方面, 他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尤其擅长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二拍"指凌蒙初(1580~1644)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可以说是我国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风俗史,内容涉及当时社会上的各个阶层,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其中对城市市民的生活有较多的描绘。"三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公案和爱情的描写,其中《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的崔宁和陈二姐无辜被杀的冤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在长期的黑暗统治下形成的畸形心理状态。《卖油郎独占花魁》也是一篇极富时代特色的作品,小说写失油小贩秦重和失身为妓的莘瑶琴相爱的故事, 对市民的爱情生活作了充分的肯定。

三言二拍是明代市民文学短篇杰作的汇集,反映的却是人们现实生活

冯梦龙

明代经济生活之一斑,文学是政治、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文学作品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明代中叶以后,世情小说的出现打破了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作为主人公的传统,新的主人公--市民,以不同的姿态出现了。比如新兴的手工工场主,形形色色的商贩,还有市井游民,无赖泼皮,不择手段的骗子等。由于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商人受到歧视。但到明代以后,出现了很多对工商业者大加褒扬的作品,使工商业者的形象大大的改观。

"三言"、"二拍" 还公开为商人辩护,主张"江湖上做些买卖,也是正经"。"三言"、"二拍"作品也反映了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理想的改变。明代中后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处在转变阶段。在"三言"、"二拍"中有很多弃农经商者, 如《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的太湖财主高赞;弃举业经商者,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的刘君荐; 而在《张孝基陈留认舅》中,老尚书把工商业者列入与士子平等的地位。价值观念的变化,直接刺激着人们经商的欲望,如《马将军一饭必酬》表现了王生经商发财的执著精神。

三言二拍是明代市民文学短篇杰作的汇集,反映的却是人们现实生活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也在很高程度上反映了明代中晚期城乡经济发展状况。《青楼市探人踪》中,姓杨的地主经营红花场,专做红花的买卖生意,"广衍一千余亩",可见其规模之大。而且不单一家"新都专产红花",由此可见新都从事商品性农业已相当普遍。在剥削手段上,已经具有近代经营方式的一些特点,据《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记载:"那卢楠田广厂多,雇工也有整百,每年至十二月中预发来岁工银。到了是日,众长工一齐进去领银,卢楠亲自唱名亲发,又赏一桶酒饭。"

从中可见,工人数量颇多,且与主人之间是纯粹的金钱关系,与传统的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有较大的差异。另外,经商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商人的经商活动和商品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情形在发达的手工业集镇表现得较为突出。如《一文钱小隙造奇案》中详细描绘了瓷都景德镇:"镇上百姓,都以烧造瓷器为业,四方商贾, 都来载往苏、杭各处贩卖,尽有利息。"可见,他们的发家致富是建立在剥削农民(收购原料)和手工业者(出售原料时)的基础之上的。

三言二拍是明代市民文学短篇杰作的汇集,反映的却是人们现实生活

瓷都景德镇

明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封建社会中,婚姻都是父母之命,而在"三言"、"二拍"中所显现的市民阶层们的婚姻有了较大的改变。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新的恋爱追求,显示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并没有古代才子佳人似的"奉旨成婚",他们仍然经营着"油铺生意",慢慢地买房置产,整顿家当,把家业挣得"花锦般相似,驱奴使婢,甚有气象"。这是中层市民的理想生活。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真实的反映一定社会的生活,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社会物质、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社会思潮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等。"三言"、"二拍"中之所以含有正面的商人、手工业者甚至妓女形象,正是市民阶层强大的表现。

三言二拍是明代市民文学短篇杰作的汇集,反映的却是人们现实生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三言"、"二拍"所表现的明代中后期社会的变迁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显示的生活画卷千态百姿,但是所反映的历史仍是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市民的政治、经济、思想都还不能与封建制度相抗衡,尽管如此,并不妨碍其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