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推動精準扶貧

“鄉村旅遊+精準扶貧” 是指在具有一定旅遊資源條件、區位優勢和市場基礎的貧困地區,通過開發旅遊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通過深入到每村每戶,針對性地幫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種產業扶貧開發方式。通過鄉村旅遊實現精準扶貧,對於打贏扶貧攻堅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旅遊產業是朝陽產業,是扶貧脫貧的重要支柱和建設美麗中國的助推器。到2020年前,我國政府計劃通過發展旅遊業使1200萬人口脫貧,這些人口占全國脫貧人口的17%。旅遊業特別是鄉村旅遊業是貧困地區增加農民收入最現實、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續的支柱產業。

鄉村旅遊推動精準扶貧

鄉村旅遊扶貧是精準扶貧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它和一般的輸入式的扶貧方式不同,是一種“授人以漁”的扶貧方式,是精準扶貧一個長期有效的方法。經濟發展水平低的貧困地區產業基礎薄弱,迫切需要尋求某種產業發展的推力。鄉村旅遊的發展會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由城市自發而持續地向農村傳輸,發揮旅遊乘數效應,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成為貧困地區發展的推力。貧困地區的旅遊開發自我啟動困難,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障礙重重,需要外援力量的支持,而政府的“扶” 可作為一種外援力量成為貧困鄉村旅遊開發不可或缺的拉力。精準扶貧與鄉村旅遊相融合是推力與拉力向同一方向形成的合力,勢必會加快旅遊發展與貧困人口脫貧。但是,“鄉村旅遊+精準扶貧”的融合帶來旅遊產業發展與經濟水平的提高,不僅僅是貧困與鄉村兩個要求就可以,而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旅遊精準扶貧視域裡,貧困被理解為是一個“貧”與“富”的矛盾綜合體。在精準扶貧地區,一方面表現為經濟、基礎設施條件等方面的貧困,另一方面則表現為旅遊資源的豐富和獨特或者市場區位條件的優越;一方面表現為收入、某方面能力或權利等方面的貧困,另一方面表現為參與旅遊發展具有優勢,如擁有某方面的獨特技藝等。

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至少可以從六個途徑使貧困農戶實在增收:

  1. 土地經營權流轉收入,將閒置的土地由旅遊項目開發業主充分利用起來取得租金收入。
  2. 資產股權收入,以土地、房屋等資產入股旅遊項目獲得的股權收入。
  3. 務工收入,旅遊開發後帶來的就業機會增多,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4. 農副產品收入。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如雞蛋、竹筍等綠色有機農產品可發展成為旅遊商品。、
  5. 特色工藝品收入。部分有特殊技能的農戶可通過發展當地特色手工藝品如竹編、根雕等特色旅遊商品收入增收。
  6. 開辦農家樂收入。部分貧困戶可因地制宜開辦農家樂,為遊客提供餐飲、住宿、導遊等服務實現增收。

“鄉村旅遊+精準扶貧” 存在的問題

1、融合缺乏聯動性

鄉村旅遊產業與精準扶貧產業相融合形成的新興產業形態,有一個探索和發展的過程。就目前而言,許多地方還沒有達成產業融合發展的共識,主要表現在發展思路不明確、引導力度不夠、宣傳不到位、分工責任不明確。同時,鄉村旅遊與精準扶貧融合發展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如投入資金問題、信息吸納問題、人口素質問題、權力資本問題、發展機遇問題,都是由於聯動性缺乏造成的。

2、規劃缺乏可操作性

在鄉村旅遊規劃過程中,由於缺乏資金、統籌安排等問題,使得在規劃過程中各個鄉村規劃都是複合式的應付性規劃,項目大同小異、覆蓋全面、毫無特色,各個鄉村千篇一律。規劃的適宜性、落地性、特色性、精準度不高,使得鄉村旅遊規劃價值和意義不大。

3、旅遊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

鄉村地區旅遊發展模仿行為嚴重,最終形成的旅遊產品同質化嚴重、模式單一、內涵單薄,無法形成特色產品和核心競爭力。觀光型的產品佔有大多數,體驗式的消費產品較少,市場競爭力薄弱。做到了以資源為基礎,但是沒有做到以市場為導向。

4、服務管理缺乏規範

旅遊行業是綜合性的產業,旅遊產業與扶貧產業的融合,加大了跨行業性,交通、醫療、餐飲、住宿等多種行業的融合必然造成有利益時相爭,有責任時互相推脫,系統化管理的缺乏造成責任不明。加上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撐,使得管理更加渙散。規範與質量問題成為制約鄉村旅遊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5、精準扶貧扶強難扶弱

精準扶貧過程中發現貧困戶多數是經濟、能力、知識欠缺,或者多種情況疊加,導致對貧困人口的幫扶有更大的困難性。在實踐中,還出現了“爭扶貧” 的情況,使得在幫扶過程中對精準扶貧工作造成了干擾。隨著“到人到戶” 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農民“爭貧困”、政府部門扶持政策銜接協調不夠等問題凸顯。6、人才缺乏,服務水平不高

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沒有專業人員參與是不能提高競爭力的,也不會形成良好的產品和服務,通常人們認為只要是當地的人,就會熟悉當地的民風民俗,就能給遊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這也是鄉村旅遊發展中的一個誤區。

鄉村旅遊下精準扶貧路徑探索

旅遊扶貧是當前以旅遊開發項目帶動貧困地區的生產,促進經濟增長,幫助貧困居民快速致富的產業開發方式。通過旅遊扶貧能夠高效配置市場資源,節約資源成本,特別是社會成本。鄉村旅遊路徑下的精準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一定要建構能夠發揮良好效應的鄉村旅遊的精準扶貧實現路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實現整村脫貧的具體路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鄉村旅遊配套設施

鄉村旅遊配套設施包括當地的道路交通、環境衛生、住宿餐飲、購物服務等方面的硬件配套服務以及相應的信息服務等。要做好當地的環保工作,維護村莊的生態平衡,保持當地的民俗風情。展現小村風景的地域色彩,塑造舒適、安全的旅遊形象。

2、創意開發鄉村旅遊產品

由於鄉村旅遊產品獨有的區域特點,它承載著遊客對鄉土風味的美好感情,能夠起到樹立當地旅遊的品牌形象的作用。在旅遊產品的研發和創新過程中,一定要依據當地的區域特點,不斷植入文化因素、藝術理念。

3、創新鄉村旅遊營銷模

首先,聯合多個鄉村景點,構建鄉村旅遊度假聯盟,與當地旅行社合作,進行宣傳、營銷,同時利用新聞媒體和當地的文體活動進行宣傳。此外,實施目標化營銷戰略,緊緊依靠當地政府和市區旅遊主管單位,進行宣傳。最後,應建立自己的旅遊網站,利用網絡平臺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推銷宣傳。各地區應因地制宜,利用多種渠道創新鄉村旅遊營銷模式。

4、通過旅遊市場主體的投資帶動旅遊扶貧

基層在實際工作中探索創新出來了“兩帶兩加”旅遊扶貧項目,就是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戶,通過景區、能人、合作社、企業等旅遊市場主體的投資、運營來帶動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分享旅遊收益,實現脫貧。

5、深化旅遊供給側,推進“旅遊+

以“旅遊+”為手段,培育旅遊新業態,助推振興實體經濟。大力實施產業+旅遊行動,著力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快創新。積極發展休閒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鄉村特色旅遊資源產業化;積極推進“鄉村旅遊”+“互聯網”的形式,形成全新的商業模式-鄉村電商、鄉村旅遊“智慧”服務。

鄉村旅遊扶貧是一項能夠讓農民實現脫貧、走向致富的利民工程、民心工程。要讓農民在發展鄉村旅遊中充分獲益,真正發揮“鄉村旅遊業+精準扶貧”的作用,關鍵是要發揮農民在鄉村旅遊開發、經營中的主體地位,這種主體地位不僅僅是強調農民開發主體或經營主體,更要強調他們自身要在思想上樹立主體意識。由於缺乏市場意識、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原因,作為資源所有者的當地農民往往不瞭解市場,不瞭解自己所擁有的資源的經濟價值,更缺乏投資能力。

因此,發揮鄉村旅遊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重要作用,各種扶貧要素都應該圍繞扶貧這個目標開展,通過鄉村旅遊實現精準扶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健康中國戰略,為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為康養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指明瞭方向。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