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四次來益陽,都去了哪?幹了啥?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毛澤東四次來益陽

卓永華

從小,我們就聽老師說過,或看過有關史料,年輕時代的毛澤東曾來過益陽,不僅來過益陽,還到過安化和沅江。但具體是哪一年,來過幾次,到過這些縣的哪些地方,恐怕就不甚了了。近年,筆者做了個有心人,將各類資料收集並加以甄別,才知毛澤東在學生時代、建黨前夕和建黨初期,前後共四次來過益陽,其活動軌跡有十處之多。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一、第一次到安化

1917年7月,湖南第一師範放暑假,毛澤東與蕭子升約好外出遊學,考察湖南農村和湘北一帶的風土人情。

遊學,源於孔子,孔子周遊列國就是遊學的始源。

為何毛澤東喜歡遊學?1936年,他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回憶說:“有一天我讀到一份《民報》,上面刊載兩個中國學生旅行全國的故事,我想效法他們的榜樣……”

1917年8月23日回校後,毛澤東給老師黎錦熙的信中還這樣描述:“今年暑假回家一省、來城略住,漫遊寧鄉,安化、益陽、沅江諸縣,稍為變動空氣,鍛鍊筋骨。”

毛澤東和蕭子升遊學的第一站是寧鄉,第二站便是益陽的安化。在梅城,他們拜見了該縣勸學所所長夏默庵。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夏默庵,安化羊角塘人,清代兩湖書院畢業,曾任安化教育會會長,著有《中華六族同胞考說》《默安詩存》《安化詩抄》。毛澤東在出發前,就向同學羅馭雄打聽安化的宿學名人,羅向毛介紹了夏默庵。

毛澤東與蕭子升幾次求見,都吃了閉門羹。可毛澤東並不因此止步,多次來到夏府。夏感於毛的誠意,終走至大門迎接。毛不等夏老開口,便自我介紹。夏頓感此人相貌不凡,談吐脫俗,心裡已生幾分敬意。迎毛蕭二人進屋,讓座奉茶後,便談詩詞,論學問,講哲理。

閒聊中,夏默庵還揮筆寫了一副對子:“綠楊枝上鳥聲聲,春到也,春去也。”毛澤東略一思索,立馬應對:“青草池中蛙句句,為公乎,為私乎。”夏默庵一看,覺得對邊勝過出邊,便連聲讚歎:對得好!對得好!

當晚,留毛、蕭二人住下,夏拿出自己的多本著書,讓毛品味。毛對《中華六族同胞考說》甚感興趣,認為這是一部論述民族關係的專著,別具見地,在閱讀時還對重要章節做了筆記與批註。

翌日,毛澤東與蕭子升向夏老告別。臨走時,夏老送毛8塊銀元作路費,並祝毛鵬程萬里,為國為民幹出一番事業。

1917年暑假拜會夏老一事,毛澤東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新中國成立後,時在1953年5月,毛澤東日理萬機之餘,向安化縣政府寫信,專門詢問羊角塘夏默庵的情況,並尋找《中華六族同胞考說》。但那時夏老已作古,書也無法找到。

後經多方查找,終找到該書,安化縣委準備專程送北京,但此時驚天霹靂,毛澤東與世長辭。

二、拜訪益陽縣長

毛澤東與蕭子升從安化徒步三四天,來到了益陽縣。一進縣城,蕭子升就看到縣長張岡鳳發佈的一張告示。

張岡鳳原是湖南第一師範高年級化學老師,醴陵人,兩年前聞說他棄教從政,未料到益陽當縣長來了。蕭子升與毛澤東決意拜訪張岡鳳。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縣太爺,兩人甚感興趣。毛澤東提議:我們就穿這身髒行頭和爛草鞋,這叫“乞丐拜訪縣太爺”。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來到縣衙,門口站著衛兵。毛澤東與蕭子升被衛兵攔住,經他們再三要求,衛兵才放他們進去找門衛。門衛是個勢利眼,見是兩個叫化子,便大聲嚷道:“滾開!”蕭子升連忙解釋:“我們是張縣長的學生,特意前來拜訪。”毛澤東也再三申明:“我們是遊學路過貴縣,學生拜訪老師當在情禮之中。”門衛只好通報縣長,才獲准將他們帶進去。

蕭子升向縣長說明來意,並講述了遊學的經過,張岡鳳聽完大吃一驚,十分器重兩位年青人的吃苦精神,連說:“佩服!佩服!”

張岡鳳安排了他倆的食宿,並告知他們,有六個一師畢業的同學在益陽工作。毛澤東提議先一個個登門拜訪,再集中見面。兩天後,張岡鳳把一師同學全請到縣衙,為毛澤東、肖子升舉行了熱鬧的聚會。

在益陽,蕭子升還記了這樣一件事:雖然他們行頭髒,草鞋爛,一個叫茹英的飯店老闆,卻看出了他們的行藏,說“二位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啊”!

三、龜台山上觀十景

毛澤東、蕭子升久聞益陽龍洲書院為湖南四大古書院之一,到益陽後,專程來到書院。當時學校已放假,只有一位老校工,讓他們住在藏書樓下的書房裡。

在龜台山上,他們看到了山崖上的“益陽十景”圖。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這幅圖是明嘉靖年間,益陽知縣劉激與龍州書院院長蔣道臨遊覽益陽後,創作並刻畫於龜台山上的。現摩崖壁畫雖已不在,但仍可從縣誌的臨摹中一睹風采。其十景分別是:關瀨驚湍,志溪帆落,會龍棲霞,裴亭雲樹,白鹿晚鐘,慶州漁唱,西灣春望,碧津曉渡,甘壘夜月和十州分漲。

看完壁畫,毛、蕭二人又登上龜台山,東望遠處的“十洲分漲”。當時正值水漲,但見洲界分明,砂石壘壘,水流湍急,饒有“分漲”之勢,江南的斗魁塔,江北的三臺塔,及江心的魁星閣,盡收眼底。

幾十年後,成為開國領袖的毛澤東,還讚美益陽:“龍洲書院是個讀書的好地方,有山有水,風景不錯。”

從沅江返益後,毛澤東再次入住該書院,梳理遊學的見聞與收穫。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四、斗魁塔下游資江

在龍州書院,毛澤東還在斗魁塔下游過泳。

1963年9月,毛澤東一師同學、益陽知名人士田士清應毛澤東邀約,前往北京敘舊。敘舊中毛澤東回憶:

“……我記得民國六年暑假兩次到益陽,都住在書院藏書樓下的書房裡。當時學堂放了假,只有老工人留守,我們講了幾句好話,老工人就留我們住下。傍晚,我們到寶塔下邊的資江游泳,江水很清,很涼,遊一陣就洗淨了滿身風塵,洗掉了一天疲勞,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田士清十分歎服毛澤東的記憶。

2016年7月1日 ,筆者在龍州書院河邊探尋偉人足跡,曾目睹一群年青人,舉著毛澤東暢遊長江的畫像,在濤濤的資江中勇往直前,筆者深感榜樣的力量無窮!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五、趕赴沅江察災情

毛澤東、蕭子升在寧鄉、安化、益陽遊歷一月後,本準備返回長沙,因聽說沅江發生水災,就立馬趕到沅江瞭解災情。到達沅江時,洪水仍在上漲,目之所及,房屋農田及縣城街道全在水中,地勢稍高一點的地方,擠滿了流離失所的人民……

想建國初期,毛澤東傾全力根治水患,並制定了農業八字憲法:水、肥、土、種 、密、保、管、工,把水擺在第一位。1958年,老人家又親臨十三陵水庫參加勞動,一生都十分重視水利,恐怕也與他遊學時所看到的水災有關吧!

毛澤東第一次來益陽,到這裡就告一段落。

六、握手段德昌

1921年4月,中共建黨前夕,毛澤東第二次來益陽。

這次,毛澤東是以省督學的身份,與新民學會會員陳書農、易禮容從長沙出發,經岳陽、華容再到益陽的南縣,來考察教育的。經南縣知事介紹,由縣督學、勸學所所長嚴世傑負責接待,住進了南縣勸學所。

上任才兩個月的縣督學嚴世傑向毛澤東介紹南縣教育情況,說兩個多月前,縣裡鬧過一場風波。起因是原任督學貪汙了學生一筆伙食費,把伙食搞得一塌糊塗,於是學生起來造反,領頭者叫段德昌。上司為了平息風波,各打五十板,原督學被撤職,段德昌也受了個警告處分。毛澤東聽了,想見見這個段德昌。就這樣,段德昌和未來的中共領袖第一次握手了,並也因此而成為我軍重要的早期將領。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在嚴世傑和段德昌的陪同下,毛澤東遊覽了洞庭古剎赤松亭。毛利用古剎內的神像,順理成章地進行革命宣傳:“不管民眾信仰什麼,我們的責任就是喚醒他們,而喚醒民眾,就要搞好教育,國家的興旺靠民眾,民眾的覺醒靠教育……”

毛澤東在縣城和麻河口鎮,以座談會的形式,瞭解南縣的集鎮和農村教育情況,然後以訪親友的名義,到表兄賀曉秋居住的光復湖畔走家串戶,深入瞭解農民生產生活情況。

七、再赴沅江

毛澤東、陳書農、易禮容在南縣社會調查畢,又到了沅江,就宿於縣勸學所,受到他們的老師皮鋆 [yún] 熱情接待, 皮鋆系瓊湖鎮人,早年畢業於湖南省優級師範學堂,1904年參加最後一屆科考、選授舉人七品京官,分發湖南道州視察學務。

一連幾天,皮鋆陪同自己就教的學生毛澤東、易禮容瀏覽了縣城的景星寺、魁星樓(又稱八角亭)、孔廟、聖廟……還就沅江的民情風俗、文化教育作了介紹。回長沙後,毛澤東就這次洞庭湖濱的社會調查,寫了《濱湖訪問記》,在湖南《通俗日報》副刊“社會調查”欄目發表。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八、會見張子清

1924年春,毛澤東第三次來益陽。他這次主要是為張子清而來。

張子清,桃江板溪人,紅軍早期著名將領。1912年張考入長沙陸軍芝芳小學,1920年任岳陽鎮守使公署上尉副官。1922年參加平江兵變,失敗後潛回家鄉組織游擊隊,攻佔益陽後,由於趙恆惕反動勢力捲土重來,被迫隱居桃江浮丘山。

毛澤東從夏曦處得知這一消息,著夏曦回桃江尋找張子清。夏曦,益陽桃花江鎮人,毛澤東同學,是湖南群眾運動的重要骨幹,湖南早期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之一。張子清祖母乃夏曦的姑奶奶。夏曦通過姑奶奶,找到了張子清,然後彙報給毛澤東。

毛澤東於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的前夕,來到板溪張子清家裡,與其促膝長談,講中國共產黨的奮鬥目標和綱領,講中國共產黨解救中國民族危亡為已任,激起了張子清救國救民於水火,投身革命的決心。(《張子清傳》137頁)

九、再次到安化

1925年5月,毛澤東第四次來益陽。

是年1月,毛澤東任中共中央委員、組織部部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代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2月6日,毛澤東帶著楊開慧、毛岸英、毛岸青回韶山,這是毛澤東回韶山最長的一次,有200天左右,毛澤東一邊休養,一邊調查農村情況。

進入5月,毛澤東第二次來安化農村調查,指示中共安化支部“發動貧苦農民中最覺悟者,秘密建立農民協會”。中共安化特支和中共安化支部遵照毛澤東指示,先後派黨員到各地開展工作。其中,盧天放去粟村,姚炳南去仙溪九龍,廖如意到盧家坊,諶蒲生到文溪。他們採取多種形式做思想發動:

一是開“火坑會”。安化是山區,農民喜歡圍著火坑漫談家常,鄰里串門也是圍火坑而坐。這些黨員除了自己深入發動,還利用有革命傾向的教師和學生與農民談家常,論時勢,農民聽得津津有味;二是辦平民夜校,編寫農民翻身鬥土豪的教本,課本淺顯,易學易懂,極大地啟發了農民的階級覺悟;三是演文明戲。“五四”新文化運動後,社會上出現了文明戲,文明戲就地取材,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十分方便。

安化的農民運動,在毛澤東的親自指導下,通過黨員和積極分子的努力,使貧苦農民在黑暗中見到了光明,看到了方向,革命熱情如火如荼,其勢兇猛,全縣成立農民協會60多個,會員達3萬餘人。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十、來到金家堤

轉眼進入6月,毛澤東在益陽繼續考察農民運動與黨組織的建立情況。

當時的湖南還在軍閥趙恆惕的統治下,革命活動只能秘密進行。

安化的農運發動告一段落後,毛澤東前往益陽蘭溪金家堤,看望他的同學兼摯友、新民學會會員歐陽澤。歐陽澤,蘭溪人,1924年春從法國勤工儉學回家鄉金家堤養病,同時協助歐陽笛漁組建黨團支部,開展農民運動。據有關史料介紹,歐陽澤是蔡暢的前夫,其病逝後,蔡暢與李富春結婚。

路過蘭溪鎮時,毛澤東向路人探問蘭溪風土人情,知道蘭溪是洞庭湖畔的魚米、竹木、土產集散地,自古有“小南京”之稱。

穿過十幾裡的田間小路,迎著微風,伴著稻浪,毛澤東到了歐陽澤家。恰好這天歐陽笛漁從南縣回來,歐陽澤向毛澤東介紹了他,說他曾是上海機器工會的代表,出席過1921年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聆聽了列寧關於共產主義運動的報告。毛澤東高興地說:“我們湖南派夏曦也參加了這個會,夏曦是益陽人嘛,益陽同時有兩個人出席這樣的世界盛會,了不起喲!”

金家堤黨支部是去年6月建立的,是益陽,也是湖南最早的農村黨支部。毛澤東聽完黨建彙報後,就這個支部提出的一些具體問題和他倆進行了探討。針對當時黨內對農民運動的一些不同看法,毛澤東還著重瞭解了益陽的農民運動。當時益陽的鄉農協已達400個,會員近20萬,毛澤東聽了,連連稱讚。並重點談了自己對農民運動的看法。他特別強調要發動農民,鞏固農民協會,掀起革命的新高潮。

被疾病折磨得連行走都困難的歐陽澤,當著毛澤東的面,寫了一副對聯:“數萬裡歸來,飽帶一身病患;三十年過去了,何功大地同胞。”毛澤東連忙安慰,要他振作起來,病一定會好的。毛澤東離開金家堤時,歐陽澤依依不捨,目送他走了好遠,好遠……。

離開益陽後,毛澤東又回到韶山。當地土豪劣紳成胥生聞訊,立即密電給湖南省主席趙恆惕。這份密電,幸好被湘潭縣知事公署議員、開明紳士郭麗賓發現了,派人連夜告知毛澤東。毛澤東坐弟媳王淑蘭僱來的轎子,裝扮成郎中,連夜離開了韶山。

毛澤東用這次在益陽調查的農民運動第一手資料,寫下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答覆了當時黨內黨外對於農民革命鬥爭的責難,提出瞭解決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的理論和政策,為中國革命指明瞭方向。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The End

審核 | 袁野

毛泽东四次来益阳,都去了哪?干了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