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眸」香河縣流通券

點擊“藍色”關注

香河方誌

「历史回眸」香河县流通券
「历史回眸」香河县流通券

1945年日本投降,八路軍解放了香河縣。在被國民黨佔據的平、津、唐三大城市之間剛剛建立的縣級民主政權,承受著強大的軍事壓力和經濟封鎖。香河人民挺著腰板緊跟著共產黨在戰爭廢墟上,努力發展生產,恢復經濟,醫治戰爭創傷,克服著一連串的困難:沒有鹽,自己熬小鹽;沒有火柴,用火鐮;沒有“洋布”,自己紡線織土布;沒有煤油,點豆油燈;還有一個困難,沒有流通貨幣。日偽“聯合”票已作廢,國民黨“法幣”禁用,解放區的“邊幣”流過來的不多。不論是集市上還是商店裡,都是以貨易貨。需要什麼,都必須拎著、揹著、馱著自家農副產品去“貨換貨”,這就給人民生活、活躍市場、繁榮經濟增加了困難。

中共香河縣委書記程文、縣長張祥通過會議作出決定:自己印鈔票。在向上級申報同時,也抓緊籌劃印鈔事宜。1946年2月在本縣閻胡套村開機印刷了。

這個村裡只有用石版印灶王爺和蠟花紙的匠人和設備,工具簡陋、笨重,人力搖動,沒有套色技術。一般的紙都是奇缺的,印鈔票的紙更沒有了,只好把兩層毛草紙或高麗紙(紅心紙),重疊粘在一起成“夾層紙”,用以增加強度和韌性。2月底印成了:單一的水紅色鈔票,有伍角和壹元兩種面額,面值在票面正中,面值上橫印著“香河縣流通券”字樣。它帶著與“晉察冀邊幣”的兌換率一問世,市場上馬上活躍起來。“安平事件”爆發之後,國民黨於8月底進佔了香河,這種縣印的紙幣只流通了半年,時間雖短,但它在活躍解放區經濟、加強對封鎖的抵制力上起到了不小作用。這種紙幣現在雖然見不到了,但它卻留在我們印象中。

「历史回眸」香河县流通券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