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梦三国(三十一)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真实目的是敲打关羽

关于诸葛亮派关羽镇守华容道的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各路分析三国故事的学者和粉丝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也在文学界引起了各种争论。在以三国故事改编的各种艺术形式产品中,这些看法都被融入其中,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可是在我看来这些看法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却没有抓住其中的核心要旨。以前的种种说法和解释,都可以有足够的替代方法予以解决。唯独一个目的是不能替代的,这就是诸葛亮通过华容道敲打关羽。联系到之后关羽镇守荆州,以及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敲打关羽成立的可能性很大。

醉梦三国(三十一)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真实目的是敲打关羽

关羽镇守华容道的事情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也不是罗贯中完全虚构,因为在罗贯中之前的稗官野史和民间传说中早已有了这种说法。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创作中只是收集了这样的说法,并且选择了较为合乎情理的一种进行发散。从历史材料上来看,曹操在赤壁大败后的确是从华容道逃出孙刘联军的包围圈的。以《三国演义》的描述,在此之前诸葛亮就没有打算在华容道直接将曹操处理掉。虽然他以曹操天命不绝和关羽送人情的理由搪塞了刘备,但是从他对包围圈的布置来看,放曹操出逃的意图非常明显。

醉梦三国(三十一)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真实目的是敲打关羽

诸葛亮为什么要放曹操出逃呢?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曹操死后中原必定大乱,会造成生灵涂炭;二是曹操死后曹魏会拼死找刘备报仇,很可能形成魏吴联手攻打刘备的不利局面;三是,曹操时候没人制衡孙权,东吴可能抢先对未壮大的刘备下手。诸葛亮为什么派关羽去放曹操呢?一般认为,诸葛亮是为了顺手给关羽一个人情。曹操对关羽有救恩,让关羽去放曹操,算是让关羽承诸葛亮的人情。这种说法放在当时的局势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琢磨,其实这些道理有些站不住脚。

醉梦三国(三十一)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真实目的是敲打关羽

关于曹操死后中原重新陷入分裂,大战重启,生灵涂炭的预测,历史界和文学界都是有共识的。以当时曹魏的政治情况看,还处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阶段。东汉皇帝还在,名义上曹操只是丞相而非皇帝,他对北方大地的掌控并无相像中那么有力。西凉的马腾和韩遂在赤壁之战前已经蠢蠢欲动,若曹操死在华容道,他们不可能不以勤王的名义起兵。东北公孙度和公孙康父子一直都是名义上臣服的状态,先拜袁绍后跟曹操。在曹魏阵营内部,东北公孙基本上是听封不听调的。曹操在时他们尚且有所顾忌,一旦中原混乱,他们不可能没有行动。

醉梦三国(三十一)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真实目的是敲打关羽

而曹操的许昌大本营内部也不太平,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只是由于曹操的关系没有被放到台面上。比如曹丕和曹植争世子之位的行动已经开始,虽然还没有扩大到整个朝局,但已经卷入不少重臣。贾诩镇守邺城已经在给曹丕当老师,且出谋划策,曹植也拉着杨修干着同样的活。许昌内部以荀彧为首的老臣和以司马懿为首的新势力已经开始了竞争,曹家第二代曹真、曹彰等也开始崭露头角。随曹操起家的一些老臣,他们没有随军去赤壁,已经在各自的地盘上经营了不小的势力。这种情况下若曹操突然死了,那绝大多数人肯定先抢自己的利益。

醉梦三国(三十一)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真实目的是敲打关羽

曹操灭掉袁绍统一北方后还没有来得及对内部的权力架构进行调整,曹魏阵营内部的很多矛盾都还没来及的处理。此时曹操一旦生死,整个北方大地四分五裂是必然的。曹魏阵营内的重臣都为首先顾及自家的利益,根本不会有精力顾及江南的时候。所以曹操死后曹魏会联手孙权共同对付刘备就是天方夜谭,因为除了曹操还没有谁能将整个北方大地的军政捏合在在一起。况且周瑜才是在赤壁打败曹操的主角,曹魏和东吴联盟先得跨过这个坎。然而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虽然不会对刘备直接造成威胁,但却不利于诸葛亮的三分鼎立的设计。

醉梦三国(三十一)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真实目的是敲打关羽

首先是时机不对,此时刘备还在猥琐发育中,连荆州都还没平定,哪里来能力参与北方的大战。那么到北方趁乱抢地盘的事情就只能白白便宜别人,其中西凉马腾、江南孙权和东北公孙康一定是主力,而曹操原来的手下也肯定会参与进去。等刘备平定了荆州,此时北方大地多半尘埃落定,也不会剩下什么地盘留给他了。而且以孙权赤壁大胜的威势,在北方抢地盘中肯定实力大增,以荆州为基地的刘备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当然如果说孙权壮大后第一个就除掉刘备,那又过于绝对。毕竟在赤壁之前,刘备已经坐镇江夏掌控三分之一个荆州。

醉梦三国(三十一)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真实目的是敲打关羽

除掉刘备最好的时机是赤壁刚打完的时候,此时刘备实力还未因获得赤壁之战的红利而暴增,是东吴灭刘备最好的时机。从周瑜和孙权的反应看,抢曹操丢掉的地盘比灭刘备更重要。赤壁之战后东吴主要动向都是抢曹操的地盘,因为那里抵抗小,能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如果和刘备相争必然是两败俱伤,两相比较怎么选择,不言自明。如果之后刘备再掌握了荆州九郡,即便东吴实力暴增,那拿下刘备也会付出不小代价。在曹操死后北方大地群雄并起的情况下,东吴不会选择首先与刘备为敌,同样诸葛亮也不会把战略重心放在江东。

醉梦三国(三十一)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真实目的是敲打关羽

因此诸葛亮不想给东吴留下扩张势力的机会,只有孙刘双方实力尽量平均,对当时的刘备才最有利。以隆中对的策划,即便要杀曹操那也是在刘备夺取荆州,坐镇益州之后,此时北方大乱才是最好的时机。有鉴于此,诸葛亮不杀曹操也就是不愿意为东吴和马腾等做嫁衣。可是曹操一旦恢复力量一定卷土重来,于是他必须要为将来的刘备发展做准备。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接下来就是夺取荆州,再夺取益州,为将来北伐打基础。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必然是关羽,除了军事方面的考虑,更多还处于关羽是刘备最信任的人。

醉梦三国(三十一)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真实目的是敲打关羽

对于关羽的军事能力和忠心程度,诸葛亮是放心的,可是关羽过于重义气的性格却是很大的缺陷。原文中程昱的说法是"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这个缺陷在平时还显不出危害,可是到了关键时候就后患无穷。诸葛亮对此知道得很清楚,所以对于关羽在华容道会放跑曹操的事情是很有把握的。诸葛亮借此机会挖下一个大坑,以此来警戒关羽,希望他以后不再意气用事,犯这样的错误。这既是告诫提醒,也是敲打。毕竟关羽是诸葛亮战略中重要的核心任务,不能有任何闪失。

醉梦三国(三十一)诸葛亮派关羽守华容道,真实目的是敲打关羽

可惜的是,即便诸葛亮在离开荆州前往益州时又再三叮嘱,关羽最终也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在面对吕蒙的阴谋时,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本质上就是他义气为重的性格弱点的体现,所以才在军事上和外交上做出重大的错误决策,一举破坏了隆中对战略的根本。诸葛亮对此是有预见的,华容道的大坑也是为了给关羽提醒。否则单从放过曹操的角度出发,他完全可以不派兵守华容道。从这个角度看,关羽可用为将却不能为帅,重大的军事和政治决策,对他来说还是太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