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忘卻的八十年代,中國雷片的「新浪潮」

​相對於目前中國影壇華語電影動作大片一家獨大、高唱主旋律、電審圍剿等的畸形現狀,很難相信,八十年代中國影壇曾經有那麼一段百花齊放、幾乎沒有審查的歷史:神怪、功夫、警匪、恐怖、喜劇,各種類型片亂七八糟地冒出來,橫行銀幕……

被忘卻的八十年代,中國雷片的“新浪潮”

這些片子大都具有成本低、製作簡陋、胡亂模仿港片、情節誇張粗俗、題材開放的特徵,至於渲染暴力甚至是露點鏡頭層出不窮也在所不惜,而遙相呼應的觀眾同樣大有人在,貢獻出荒唐的票房。

那是個最好的年代?那是個最壞的年代?

70年代文革作祟期間,從1967到1973年的7年時間裡,中國電影創作一片空白,銀幕舞臺上只能也只允許出現1970年到1973年拍攝的10部“樣板戲”。

被忘卻的八十年代,中國雷片的“新浪潮”

80年代初的電影界,隨著大量老影片的開禁復映,一度使中國的電影市場空前繁榮。

80年代,中國大多數電影理論家和作者還無法真正接受中國電影的娛樂追求及商業趨向。不過為了儘快地扭轉電影票房逐年下降的頹勢,爭取觀眾,在強大的壓力下,各電影製片廠都把娛樂片當做拯救中國電影票房的靈丹妙藥,這又使80年代中期的中國電影創作,在對待娛樂片的態度上不僅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而且明顯的有些急功近利。

被忘卻的八十年代,中國雷片的“新浪潮”

由三四流導演來拍攝一些“要錢不要臉”的影片,成為觀眾對這一現象的譏諷,為了將已經流失的電影觀眾重新拉回電影院,娛樂電影創作者大多心照不宣地向“殺得一個不剩,脫得一絲不掛”的瘋狂目標前進,引人注目地生產了一些不好的或者嚴重缺陷的作品。

它們不是以高度思想性、藝術性教育、陶冶觀眾,而是為追求上座率不惜降低影片的思想水平和藝術質量,用種種庸俗低級的東西迎合某些觀眾不健康的趣味。嚴格地說,這種影片已經從藝術墮落成了庸俗商品。

被忘卻的八十年代,中國雷片的“新浪潮”

比如出現長時間擠奶特寫鏡頭的《遊俠黑蝴蝶》,露點加俗鄙科幻、邪典意味直追《活跳屍》和《科學怪人》的《凶宅美人頭》,刻意表現各種慘死恐怖場面的《死亡客棧》,乾脆名字就是《把他們殺得一個也不剩》等,電影海報上滿眼是“血”、“殺”、“案”、“情”、“色”……

在這種舶來西方電影的粗俗感官刺激下,“娛樂片”的年產量從百分之幾飛速提升到百分之六、七十。這一時期,票房拜金娛樂至上的失控後下,中國影壇奉獻出國產雷片的“新浪潮”,雷到荒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