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間收藏《稀世珍寶》

一、青花纏枝菊瓣紋雞心碗

明間收藏《稀世珍寶》

青花纏枝菊瓣紋雞心碗

青花纏枝菊瓣紋雞心碗,侈口,弧壁,深腹,圈足。口徑:9.4cm;高:5.3cm;底徑:4.1cm。青花紋飾,碗心為折枝枇杷紋,內壁纏枝花卉紋,內口沿繪海水紋,外口沿繪回紋,外壁繪菊瓣紋。碗底心外側有雞心狀突起,故名雞心碗。碗腹較深,足較小。常見有大小兩種。永樂時胎體輕,足矮;宣德時胎體厚重,足變高。碗外壁用花瓣作紋飾是明永樂和宣德時最典型的裝飾特徵之一。纏枝花卉紋,因其結構連綿不斷,寓有“生生不息”之意,纏枝紋又稱為“萬壽藤”,常與花卉、鳥獸、人物組合成裝飾紋樣,寓意吉祥。此碗為永樂青花的典型器,造型精巧,青花色澤豔麗,壁薄體輕,胎質細膩,繪製嫻熟,描繪盤曲迂迴,生動活潑,瀟灑自然,紋飾佈局嚴謹,高潔雅緻,展現出永樂時期青花瓷清新明快的藝術魅力。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均藏有永樂或宣德時期的青花菊瓣紋碗。

二、青花刀馬旦人物故事圓罐

明間收藏《稀世珍寶》

青花刀馬旦人物故事圓罐


青花刀馬旦人物故事圖圓罐,描繪的故事是講述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從髮色和畫工看,年份要早於光緒,人物畫得很細,鬍子眉毛五官很清晰,冰梅地開光也少見,口沿,邊沿多處小磕爆釉,青花遍佈密集,非常靚麗。這種品相尺寸在青花圓罐中屬於非常不易了,在同類中也屬上乘。

三、青花三顧茅廬人物故事罐

明間收藏《稀世珍寶》

青花三顧茅廬人物故事罐

“三顧茅廬”是指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求賢若渴,率關公、張飛及隨從三次到南陽臥龍崗草廬,誠懇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其構圖取材源自《三國志》:“凡三往,乃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中將劉備“三請諸葛”之事作了生動詳細的描述,稱為“三顧茅廬”。從此人們以“三顧茅廬”為典故,作為尊重人才的典範。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三國時蜀國著名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在中華文化中成為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的故事在三國文化中是最精彩的篇章,流傳極為廣泛,家喻戶曉,在中華文化中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不僅影響著中國,同時也影響著世界。中國青花瓷起源於唐代。元代在全面繼承唐青花的基礎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達到後人無法企及的頂峰。特別是將春秋戰國、秦漢隋唐、直至宋元的一些歷史故事,三國水滸等小說故事,平話元曲故事以及西方各國文化藝術……等,用青花瓷這種中國發明的火的藝術為載體,經久不滅地永遠呈現在青花瓷器上,傳承華夏曆史,弘揚中華文化,交流中西文化藝術,促進社會發展,具有極高的社會歷史價值、科學技術價值、藝術欣賞價值,這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對人類社會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這件青花三顧茅廬大罐,大口圓唇,短頸豐肩,園腹下斂,寬平圈足,斜削邊角。底足無釉,可見褐紅色火石紅斑。罐內施青白釉,罐外自上而下繪青花紋飾五層:頸部繪纏枝花卉紋。肩上部繪卷草紋,下部繪纏枝花紋。脛部繪變形蓮瓣紋。腹部主題紋飾繪三國故事“三顧茅廬”圖。罐腹的一側,諸葛孔明頭包軟巾,身穿長袍,坐在蒼松下的山石之上。頭梳雙髻的童子手捧書匧侍立一旁,左前方一雙髻童子正傾身稟告。畫面的另一側,有一枝繁葉茂的垂柳。樹下劉玄德戴交腳幞頭,著長袍,躬身拜謁。關雲長和張翼德在一邊竊竊私語。諸葛亮的高逸瀟灑,劉備的求賢若渴,以及關、張二人的焦急煩躁刻劃得淋漓盡致。在元以後的明清青花瓷中,紋飾多以花鳥、龍鳳、瑞獸為主,極少見有人物故事圖飾,皆因火候難以控制之故。一旦火候掌握不好,釉面熔化流淌,青花暈散,人物面目全非,前功盡棄。而青花花鳥紋等,雖有暈散,卻反而有意想不到的中國水墨畫的效果,此時流淌暈散之缺陷反而成為自然形成的優點。所以,在明清以來的各朝各代的青花瓷中,再少見三顧茅廬這類人物故事圖的青花瓷了。此青花三顧茅廬大罐紋飾繪畫筆法嫻熟自如,線條流暢瀟灑;刻畫人物面部精細人微,皴染山林風景豪放遒勁。圖案清新醒目,清晰明快。構圖簡捷精煉,佈局嚴謹,層次豐富,疏密有致,猶如一幅畫卷似的,讓人如痴如醉,非一般匠人所能及也,集觀賞、實用、收藏、投資價值於一身。

四、唐三彩瓷塑駱駝四妃十六子擺件

明間收藏《稀世珍寶》

唐三彩瓷塑駱駝四妃十六子擺件

"唐三彩"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動物類別造型很多,尤其駱駝和馬最為普遍,特別是駱駝的塑造最為生動。在唐朝駱駝是大賈商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以駱駝來顯示地位、財富高低,它在商貿運輸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在洛陽唐墓中就出土了許多形態各異、獨特的造型三彩駱駝和三彩胡人牽駱駝俑。唐人養駝愛駝,還屢見於唐代的繪畫和詩文中。從唐墓中出土的眾多胡人俑駱駝、放養立駝、載絲駝、載物駝來看,在北方商路上,由粟特商人、突厥商人、東羅馬使節組成的商隊千里迢迢,日夜兼程奔波於東羅馬帝國與大唐之間,表現了中西貿易繁忙與艱辛。同時也見證了唐代大賈高人達官貴人與駱駝的親密關係,這就為唐三彩駱駝的製作開闢了廣闊的市場,也為後世遺存創造了條件。三彩駝以雙峰為多,偶見單峰。單峰駝產於中東、近東地區,體型略小,陝西咸陽、河南洛陽均有出土,延頸長嘶,頸項及腿部的駝毛都塑造得非常逼真。在眾多出土的唐三彩中最常見駱駝有三種。一是放養立駝,二是乘人駱駝,三是載物駱駝。該俑高47釐米,它引頸張口,四足佇立,背上搭掛四妃十六子、絲綢等物品,仰天長嘯,即將踏上西歸的路途。這些產自中亞的雙峰駝往返於絲綢之路,是重要的運輸工具,因其“異域”形象廣受國人的喜愛,鄭振鐸先生1948年見到一位朱醫生有一件唐三彩駱駝俑愛不釋手,執意要買下,然而賣家始終堅持12兩黃金的要價,鄭振鐸先生當時只能湊足10兩黃金,欠朱醫生2兩黃金,1952年鄭振鐸先生把這件駱駝俑捐贈故宮以後,由國家歸還了欠債。這件唐三彩駱駝俑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唐三彩駱駝俑對於研究盛唐時期的美術、雕塑、製陶工藝以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都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

五、唐三藍釉胡人駱駝彩駱駝擺件

明間收藏《稀世珍寶》

唐三藍釉胡人駱駝彩駱駝擺件

這件唐三彩胡人騎駱駝,駱駝眼光神韻,在嘶鳴狀態叫主人,一般張口比不張口價值高。唐三彩藍釉是寶石藍色,以天然鈷石礦為著色劑,其青料髮色濃豔,帶有結晶斑顏色,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反黑比較嚴重是進口的鈷料特徵,這是當時唐朝從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燒製的藍釉十分珍貴,目前全世界發現幾個,符合唐代燒製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特徵,蛤蜊光明顯,柔美悅目寶石藍釉,這種鈷料在燒造後發寶石藍色.胡人騎駱駝憤怒表情深刻含義是:“今年年春節最牛的一副對聯!上聯:愛國寶,愛文物,愛中國,不愛古瓷等於零。下聯:有地位,有權勢,有金錢,沒有唐三彩一場空。橫批:除去汗奸走狗!”唐代燒製西亞進口的鈷料特徵藍釉是寶石藍色漂亮,整體裝飾華麗,富麗堂皇,唐三彩是一種亮釉,其光澤亮麗柔和,具有古瓷器表面的瑩潤感,施釉厚有蛤蜊光,近近仔細看才能感覺到開片極為細小,明顯均勻細小翹皮紋。符合唐三彩開片翹皮紋特徵,確定為唐三彩的特徵。這件唐三彩西亞進口鈷料寶石藍釉駱駝放大100倍,這件以天然鈷石礦為著色劑,加入的很多,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白顏色氣泡腐蝕現象,以及藍釉上開片腐蝕變成白顏色紋,開片凸出次生物代表時間老化的唐代證據,符合唐三彩的鈷石礦微觀圖,確定唐三彩西亞地區進口的鈷白料特徵瓷器標本。

六、釉裡紅花間鳳紋雙耳扁瓶

明間收藏《稀世珍寶》

釉裡紅花間鳳紋雙耳扁瓶

釉裡紅瓷器是高溫釉下彩繪瓷器的一種,是將含有金屬銅元素為呈色劑的彩料按所需圖案紋樣描繪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層無色透明釉,然後入窯在1350℃以上的高溫還原焰氣氛中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繪瓷器。釉裡紅瓷器以其造型美、花紋精、色調豔而著稱於世。以含有金屬銅元素為呈色劑來裝飾瓷器的釉料,漢代有一種在低溫氧化焰下燒成的含鉛銅綠釉。宋代鈞窯有在高溫還原焰氣氛中燒成的鈞紅釉。無意識的、以含有金屬銅元素為呈色劑來裝飾瓷器的彩料,唐代長沙窯有在高溫還原焰氣氛中燒成的銅紅彩;而真正有意識的、以含有金屬銅元素為呈色劑作釉下彩飾的釉裡紅,是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一個比較成熟的高溫釉下彩繪瓷器的品種。在兩條平行弦紋中繪纏枝紋。器身飾鳳紋為主題紋飾,其餘部分滿工繪纏枝花卉紋,鳳頂生鳥冠,曲頸迴轉,挺胸握爪,尾羽長拖,欲將落棲。腹身下部各繪卷草紋、蓮瓣紋一圈,層次鮮明,是典型的元代釉裡紅器。而且幾近苛刻的呈色環境下,諸如此玉壺春瓶所呈現出的紫紅色並略微泛灰色色調,且髮色勻稱即是標準至極,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

七、甜白釉紅藍彩瓷塑觀音擺件

明間收藏《稀世珍寶》

甜白釉紅藍彩瓷塑觀音擺件

觀音菩薩,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是化身最多的菩薩,也是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的菩薩。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據《佛學大辭典》解釋,觀音本作觀世音,在唐代因為要避李世民諱,但稱觀音,後人便沿用了這個稱謂。但回到梵文語境,有學者指出,這位菩薩梵名有三,可譯成觀音,觀世音,還可譯作觀自在,即洞察世界,無所不在,救拔眾生,無所不能。其中觀世音對民眾信仰更具誘惑力。觀世音為大乘佛教所信奉的菩薩之一。佛教宣稱觀世音有三十三種化身,救七十二種大難。按照佛經的說法,觀世音菩薩有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功德與能力。觀世音菩薩變幻萬千,就在眾生之間,凡有所求,皆有所應。所以,觀世音菩薩在民間受到了普遍的信仰,造相也特別的豐富。每尊佛造像,都是古人對佛的崇敬和虔誠皈依,供養人耗盡財力,工匠用盡力敬造,這是功德。觀音頭髮盤髻雙目微垂,面龐圓潤,音容親切,神態優雅。觀音身著寬大的衣裙,衣褶自然流暢,姿態妙麗端莊,生動寫實。左手託淨瓶,踏立水波之上,作渡海狀。神態如生,真是:除非觀音離南海,何來大士現真身。”工藝精湛,胎質堅密,釉質光潤明亮,釉層微微泛青,胎釉渾然一體,不僅面部刻劃細膩,衣紋深而洗練,很好地表現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慈悲安詳的神態。細觀此佛像,製作細膩、精美,造型生動傳神。體態豐盈,面龐俊美,神情慈祥靜穆,衣紋深秀洗練,線條瀟灑流暢,動靜相乘,形神兼備,既保存著神秘奧妙的宗教色彩,又蘊含著美好、健康、幸福的意境。匠人以其高超的雕塑技藝、充分展示了觀音菩薩其超凡脫俗、慈悲為懷的大度氣韻,給人以力量、信賴和希望的感受,令人見而歡喜,法喜充滿,很容易喚起人們的崇敬和信仰。 明初佛教信仰的興盛,到了永樂宣德年間更是綿續不斷,宮廷內大量的佛教造像出現。如此件製作工藝之精湛、藝術審美之高度、體量之獨一無二,必為宣德時期賞賜重要法王高僧,且應為廟宇供奉朝拜而特別鑄作,或可用於私人禪定修行,也當為皇親國戚之流,殊為難得。

八、官窯八稜渣鬥

明間收藏《稀世珍寶》

官窯八稜渣鬥

官窯是我國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辦瓷窯,專燒宮廷、官府用瓷。官窯之謂,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汴梁,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州)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前者為北宋官窯,後者為南宋官窯官窯是在宋大觀及政和年間於汴涼所造,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定是其特色。南宋時在今杭州市鳳凰山南麓烏龜山郊壇另設新窯,稱“郊壇下官窯”。此官窯瓷器胎為黑、深灰、淺灰、米黃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質細膩。釉面乳濁,多開片,稱為“蟹爪紋”,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黃等。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卻偏赤鐵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元代孔齊《至正直記》:“宋季大族大設席,几案面必用筋瓶、查鬥,或銀或漆木為之。”,即指此物。今人筵席仍沿用“渣鬥”放骨刺之習慣,只是喜歡用盤口淺腹的瓷盤替代。渣鬥從宋至清一直廣泛使用,瓷質的較常見,比如青瓷渣鬥。宋代許多窯場都燒製渣鬥,北宋越窯、耀州窯、南宋官窯等出品都很著名。這件官窯渣鬥,喇叭口、束頸、溜肩鼓腹、圈足,形制端莊穩健,釉汁瑩潤見古,足下籓階雙圈修削整齊,通體開片,更添器物優雅。南宋官窯瓷器在當時就是珍品,在清中期亦為不可多得的世珍之稀,至後代更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稀世珍寶。此器得以保存完好,實屬不易,值得收藏。

九、汝釉天青水仙盆

明間收藏《稀世珍寶》

汝釉天青水仙盆

汝窯是北宋後期宋徽宗年間建立的官窯,前後不足百年。因開窯時間短,傳世作品不足百件,愈發珍貴。僅就宋瓷而言,汝窯的成就最高。後人形容汝瓷釉色有“雨過天晴雲破處”詩句,天青色調為其正色。其實汝瓷的釉色還有粉青、豆青、卵青、蝦青等。有玉石般的感覺,釉面有很細的開片,有人稱之為“魚子紋”“芝麻花”“蟹爪紋”等。器物均為滿釉支燒,面有細小的芝麻釘痕。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銅器式樣,以洗、爐、尊、盤等為主。隨著汝窯遺址的發現挖掘,出現了不少書譜鮮見記載的汝瓷器形和紋飾品種。原傳統觀點,認為汝窯瓷器光素無紋。現出土的汝瓷殘件有刻劃花、模印、浮雕裝飾手法。原來與汝窯相區分的是臨汝窯,現又多出民汝的新概念。可見人們對古陶瓷及窯口的認知,隨著考古新發現,而與時俱進。汝窯水仙盆存世唯一 汝窯一向被人們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汝窯被認為在河南的臨汝縣,但一直沒有找到遺址。後經文物工作者的努力,終於在20世紀70年代,在寶豐縣清涼寺找到了汝窯遺址。汝窯原為民窯,北宋晚期開始為宮廷燒造高檔瓷器。所以,長期以來,文物部門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汝窯泛指古汝州所轄地區所燒造的青瓷系列產品的統稱;另一種說汝瓷是指專門御用的那一部分官窯器物。宋徽宗執政時期,汝窯是其燒造史的全盛時期,其產品胎質細膩,灰中泛黃,俗稱“香灰黃”,汝瓷釉面有細微的開片,釉下有稀疏氣泡;汝窯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講究,不以紋飾為重。 據說汝瓷釉中含有瑪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所以能呈現出純淨的天青色。汝窯以溫潤的天青釉色被譽為青瓷之冠,風格獨具。因傳世極少,彌足珍貴,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臺北故宮收藏有21件。汝釉天青水仙盆,北宋宮廷御用瓷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高6.cm,橢圓形盆,侈口,四雲頭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體滿布天青釉,極勻潤;底邊釉積處略含淡碧色;口緣與稜角釉薄處呈金黃色。全器釉面寧靜開朗,純潔無紋片,據考證為傳世僅存的一件。

十、霽藍釉描金雲龍紋碗

明間收藏《稀世珍寶》

霽藍釉描金雲龍紋碗

霽藍釉又稱“積藍釉”、“祭藍釉”。明、清藍釉習稱“霽藍”,一種高溫石灰鹼釉,由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淨,呈色穩定,後人又稱其為“霽青”,把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霽藍釉瓷器數百年來一直燒造不斷,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因藍色是皇室規定的祭祀用色,中國古代皇帝歷來十分講究各種祭祀活動,如祭天、地、日、月;祭山河、祖先、神靈等等。各種祭祀活動有嚴格的規制,如明代皇室祭祀月神,則規定皇帝著藍色祭袍,使用藍釉瓷器。故自宣德起,“霽藍”又有“祭藍”一說。霽藍碗,也為明皇室典型祭祀用瓷。此碗以宣德霽藍官樣為範本燒製口徑:10.5cm 高:7.2cm,撇口,深腹,圈足,器制沉穩端莊。內外通體施藍釉,色調深濃幽青,藍中微泛紫,為嘉靖一朝之特徵,碗底雙圈內青花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外壁暗刻描金游龍紋,龍身矯健兇猛,似盤旋於海天之間,與釉色自然融為一體。該碗造型簡潔端莊,古樸大方,釉質瑩潤,胎質細膩,釉色純正,色澤沉穩,刻工精細,形象生動,年代久遠,傳世所見嘉靖一朝御窯顏色釉中,藍釉為最罕,堪稱收藏佳器。

以上十大珍品為江蘇省常熟市張先生所持有。藏品精美靚麗,世間少有,今日能得一見已是萬幸。

藏品來源張先生。

藏品目前在張先生手中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