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间收藏《稀世珍宝》

一、青花缠枝菊瓣纹鸡心碗

明间收藏《稀世珍宝》

青花缠枝菊瓣纹鸡心碗

青花缠枝菊瓣纹鸡心碗,侈口,弧壁,深腹,圈足。口径:9.4cm;高:5.3cm;底径:4.1cm。青花纹饰,碗心为折枝枇杷纹,内壁缠枝花卉纹,内口沿绘海水纹,外口沿绘回纹,外壁绘菊瓣纹。碗底心外侧有鸡心状突起,故名鸡心碗。碗腹较深,足较小。常见有大小两种。永乐时胎体轻,足矮;宣德时胎体厚重,足变高。碗外壁用花瓣作纹饰是明永乐和宣德时最典型的装饰特征之一。缠枝花卉纹,因其结构连绵不断,寓有“生生不息”之意,缠枝纹又称为“万寿藤”,常与花卉、鸟兽、人物组合成装饰纹样,寓意吉祥。此碗为永乐青花的典型器,造型精巧,青花色泽艳丽,壁薄体轻,胎质细腻,绘制娴熟,描绘盘曲迂回,生动活泼,潇洒自然,纹饰布局严谨,高洁雅致,展现出永乐时期青花瓷清新明快的艺术魅力。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均藏有永乐或宣德时期的青花菊瓣纹碗。

二、青花刀马旦人物故事圆罐

明间收藏《稀世珍宝》

青花刀马旦人物故事圆罐


青花刀马旦人物故事图圆罐,描绘的故事是讲述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从发色和画工看,年份要早于光绪,人物画得很细,胡子眉毛五官很清晰,冰梅地开光也少见,口沿,边沿多处小磕爆釉,青花遍布密集,非常靓丽。这种品相尺寸在青花圆罐中属于非常不易了,在同类中也属上乘。

三、青花三顾茅庐人物故事罐

明间收藏《稀世珍宝》

青花三顾茅庐人物故事罐

“三顾茅庐”是指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求贤若渴,率关公、张飞及随从三次到南阳卧龙岗草庐,诚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其构图取材源自《三国志》:“凡三往,乃见。”“……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将刘备“三请诸葛”之事作了生动详细的描述,称为“三顾茅庐”。从此人们以“三顾茅庐”为典故,作为尊重人才的典范。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国著名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在中华文化中成为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三国文化中是最精彩的篇章,流传极为广泛,家喻户晓,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着中国,同时也影响着世界。中国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元代在全面继承唐青花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后人无法企及的顶峰。特别是将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直至宋元的一些历史故事,三国水浒等小说故事,平话元曲故事以及西方各国文化艺术……等,用青花瓷这种中国发明的火的艺术为载体,经久不灭地永远呈现在青花瓷器上,传承华夏历史,弘扬中华文化,交流中西文化艺术,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极高的社会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欣赏价值,这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这件青花三顾茅庐大罐,大口圆唇,短颈丰肩,园腹下敛,宽平圈足,斜削边角。底足无釉,可见褐红色火石红斑。罐内施青白釉,罐外自上而下绘青花纹饰五层:颈部绘缠枝花卉纹。肩上部绘卷草纹,下部绘缠枝花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绘三国故事“三顾茅庐”图。罐腹的一侧,诸葛孔明头包软巾,身穿长袍,坐在苍松下的山石之上。头梳双髻的童子手捧书匧侍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画面的另一侧,有一枝繁叶茂的垂柳。树下刘玄德戴交脚幞头,着长袍,躬身拜谒。关云长和张翼德在一边窃窃私语。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贤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的焦急烦躁刻划得淋漓尽致。在元以后的明清青花瓷中,纹饰多以花鸟、龙凤、瑞兽为主,极少见有人物故事图饰,皆因火候难以控制之故。一旦火候掌握不好,釉面熔化流淌,青花晕散,人物面目全非,前功尽弃。而青花花鸟纹等,虽有晕散,却反而有意想不到的中国水墨画的效果,此时流淌晕散之缺陷反而成为自然形成的优点。所以,在明清以来的各朝各代的青花瓷中,再少见三顾茅庐这类人物故事图的青花瓷了。此青花三顾茅庐大罐纹饰绘画笔法娴熟自如,线条流畅潇洒;刻画人物面部精细人微,皴染山林风景豪放遒劲。图案清新醒目,清晰明快。构图简捷精炼,布局严谨,层次丰富,疏密有致,犹如一幅画卷似的,让人如痴如醉,非一般匠人所能及也,集观赏、实用、收藏、投资价值于一身。

四、唐三彩瓷塑骆驼四妃十六子摆件

明间收藏《稀世珍宝》

唐三彩瓷塑骆驼四妃十六子摆件

"唐三彩"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动物类别造型很多,尤其骆驼和马最为普遍,特别是骆驼的塑造最为生动。在唐朝骆驼是大贾商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以骆驼来显示地位、财富高低,它在商贸运输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在洛阳唐墓中就出土了许多形态各异、独特的造型三彩骆驼和三彩胡人牵骆驼俑。唐人养驼爱驼,还屡见于唐代的绘画和诗文中。从唐墓中出土的众多胡人俑骆驼、放养立驼、载丝驼、载物驼来看,在北方商路上,由粟特商人、突厥商人、东罗马使节组成的商队千里迢迢,日夜兼程奔波于东罗马帝国与大唐之间,表现了中西贸易繁忙与艰辛。同时也见证了唐代大贾高人达官贵人与骆驼的亲密关系,这就为唐三彩骆驼的制作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也为后世遗存创造了条件。三彩驼以双峰为多,偶见单峰。单峰驼产于中东、近东地区,体型略小,陕西咸阳、河南洛阳均有出土,延颈长嘶,颈项及腿部的驼毛都塑造得非常逼真。在众多出土的唐三彩中最常见骆驼有三种。一是放养立驼,二是乘人骆驼,三是载物骆驼。该俑高47厘米,它引颈张口,四足伫立,背上搭挂四妃十六子、丝绸等物品,仰天长啸,即将踏上西归的路途。这些产自中亚的双峰驼往返于丝绸之路,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因其“异域”形象广受国人的喜爱,郑振铎先生1948年见到一位朱医生有一件唐三彩骆驼俑爱不释手,执意要买下,然而卖家始终坚持12两黄金的要价,郑振铎先生当时只能凑足10两黄金,欠朱医生2两黄金,1952年郑振铎先生把这件骆驼俑捐赠故宫以后,由国家归还了欠债。这件唐三彩骆驼俑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唐三彩骆驼俑对于研究盛唐时期的美术、雕塑、制陶工艺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五、唐三蓝釉胡人骆驼彩骆驼摆件

明间收藏《稀世珍宝》

唐三蓝釉胡人骆驼彩骆驼摆件

这件唐三彩胡人骑骆驼,骆驼眼光神韵,在嘶鸣状态叫主人,一般张口比不张口价值高。唐三彩蓝釉是宝石蓝色,以天然钴石矿为着色剂,其青料发色浓艳,带有结晶斑颜色,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反黑比较严重是进口的钴料特征,这是当时唐朝从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烧制的蓝釉十分珍贵,目前全世界发现几个,符合唐代烧制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特征,蛤蜊光明显,柔美悦目宝石蓝釉,这种钴料在烧造后发宝石蓝色.胡人骑骆驼愤怒表情深刻含义是:“今年年春节最牛的一副对联!上联:爱国宝,爱文物,爱中国,不爱古瓷等于零。下联:有地位,有权势,有金钱,没有唐三彩一场空。横批:除去汗奸走狗!”唐代烧制西亚进口的钴料特征蓝釉是宝石蓝色漂亮,整体装饰华丽,富丽堂皇,唐三彩是一种亮釉,其光泽亮丽柔和,具有古瓷器表面的莹润感,施釉厚有蛤蜊光,近近仔细看才能感觉到开片极为细小,明显均匀细小翘皮纹。符合唐三彩开片翘皮纹特征,确定为唐三彩的特征。这件唐三彩西亚进口钴料宝石蓝釉骆驼放大100倍,这件以天然钴石矿为着色剂,加入的很多,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白颜色气泡腐蚀现象,以及蓝釉上开片腐蚀变成白颜色纹,开片凸出次生物代表时间老化的唐代证据,符合唐三彩的钴石矿微观图,确定唐三彩西亚地区进口的钴白料特征瓷器标本。

六、釉里红花间凤纹双耳扁瓶

明间收藏《稀世珍宝》

釉里红花间凤纹双耳扁瓶

釉里红瓷器是高温釉下彩绘瓷器的一种,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描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器。釉里红瓷器以其造型美、花纹精、色调艳而着称于世。以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来装饰瓷器的釉料,汉代有一种在低温氧化焰下烧成的含铅铜绿釉。宋代钧窑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的钧红釉。无意识的、以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来装饰瓷器的彩料,唐代长沙窑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的铜红彩;而真正有意识的、以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作釉下彩饰的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个比较成熟的高温釉下彩绘瓷器的品种。在两条平行弦纹中绘缠枝纹。器身饰凤纹为主题纹饰,其余部分满工绘缠枝花卉纹,凤顶生鸟冠,曲颈回转,挺胸握爪,尾羽长拖,欲将落栖。腹身下部各绘卷草纹、莲瓣纹一圈,层次鲜明,是典型的元代釉里红器。而且几近苛刻的呈色环境下,诸如此玉壶春瓶所呈现出的紫红色并略微泛灰色色调,且发色匀称即是标准至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七、甜白釉红蓝彩瓷塑观音摆件

明间收藏《稀世珍宝》

甜白釉红蓝彩瓷塑观音摆件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是化身最多的菩萨,也是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的菩萨。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据《佛学大辞典》解释,观音本作观世音,在唐代因为要避李世民讳,但称观音,后人便沿用了这个称谓。但回到梵文语境,有学者指出,这位菩萨梵名有三,可译成观音,观世音,还可译作观自在,即洞察世界,无所不在,救拔众生,无所不能。其中观世音对民众信仰更具诱惑力。观世音为大乘佛教所信奉的菩萨之一。佛教宣称观世音有三十三种化身,救七十二种大难。按照佛经的说法,观世音菩萨有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功德与能力。观世音菩萨变幻万千,就在众生之间,凡有所求,皆有所应。所以,观世音菩萨在民间受到了普遍的信仰,造相也特别的丰富。每尊佛造像,都是古人对佛的崇敬和虔诚皈依,供养人耗尽财力,工匠用尽力敬造,这是功德。观音头发盘髻双目微垂,面庞圆润,音容亲切,神态优雅。观音身着宽大的衣裙,衣褶自然流畅,姿态妙丽端庄,生动写实。左手托净瓶,踏立水波之上,作渡海状。神态如生,真是: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工艺精湛,胎质坚密,釉质光润明亮,釉层微微泛青,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很好地表现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慈悲安详的神态。细观此佛像,制作细腻、精美,造型生动传神。体态丰盈,面庞俊美,神情慈祥静穆,衣纹深秀洗练,线条潇洒流畅,动静相乘,形神兼备,既保存着神秘奥妙的宗教色彩,又蕴含着美好、健康、幸福的意境。匠人以其高超的雕塑技艺、充分展示了观音菩萨其超凡脱俗、慈悲为怀的大度气韵,给人以力量、信赖和希望的感受,令人见而欢喜,法喜充满,很容易唤起人们的崇敬和信仰。 明初佛教信仰的兴盛,到了永乐宣德年间更是绵续不断,宫廷内大量的佛教造像出现。如此件制作工艺之精湛、艺术审美之高度、体量之独一无二,必为宣德时期赏赐重要法王高僧,且应为庙宇供奉朝拜而特别铸作,或可用于私人禅定修行,也当为皇亲国戚之流,殊为难得。

八、官窑八棱渣斗

明间收藏《稀世珍宝》

官窑八棱渣斗

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於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南宋时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另设新窑,称“郊坛下官窑”。此官窑瓷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称为“蟹爪纹”,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却偏赤铁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元代孔齐《至正直记》:“宋季大族大设席,几案面必用筋瓶、查斗,或银或漆木为之。”,即指此物。今人筵席仍沿用“渣斗”放骨刺之习惯,只是喜欢用盘口浅腹的瓷盘替代。渣斗从宋至清一直广泛使用,瓷质的较常见,比如青瓷渣斗。宋代许多窑场都烧制渣斗,北宋越窑、耀州窑、南宋官窑等出品都很著名。这件官窑渣斗,喇叭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形制端庄稳健,釉汁莹润见古,足下籓阶双圈修削整齐,通体开片,更添器物优雅。南宋官窑瓷器在当时就是珍品,在清中期亦为不可多得的世珍之稀,至后代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稀世珍宝。此器得以保存完好,实属不易,值得收藏。

九、汝釉天青水仙盆

明间收藏《稀世珍宝》

汝釉天青水仙盆

汝窑是北宋后期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百年。因开窑时间短,传世作品不足百件,愈发珍贵。仅就宋瓷而言,汝窑的成就最高。后人形容汝瓷釉色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诗句,天青色调为其正色。其实汝瓷的釉色还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有玉石般的感觉,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有人称之为“鱼子纹”“芝麻花”“蟹爪纹”等。器物均为满釉支烧,面有细小的芝麻钉痕。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随着汝窑遗址的发现挖掘,出现了不少书谱鲜见记载的汝瓷器形和纹饰品种。原传统观点,认为汝窑瓷器光素无纹。现出土的汝瓷残件有刻划花、模印、浮雕装饰手法。原来与汝窑相区分的是临汝窑,现又多出民汝的新概念。可见人们对古陶瓷及窑口的认知,随着考古新发现,而与时俱进。汝窑水仙盆存世唯一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汝窑被认为在河南的临汝县,但一直没有找到遗址。后经文物工作者的努力,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在宝丰县清凉寺找到了汝窑遗址。汝窑原为民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所以,长期以来,文物部门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汝窑泛指古汝州所辖地区所烧造的青瓷系列产品的统称;另一种说汝瓷是指专门御用的那一部分官窑器物。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 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汝窑以温润的天青釉色被誉为青瓷之冠,风格独具。因传世极少,弥足珍贵,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台北故宫收藏有21件。汝釉天青水仙盆,北宋宫廷御用瓷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6.cm,椭圆形盆,侈口,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棱角釉薄处呈金黄色。全器釉面宁静开朗,纯洁无纹片,据考证为传世仅存的一件。

十、霁蓝釉描金云龙纹碗

明间收藏《稀世珍宝》

霁蓝釉描金云龙纹碗

霁蓝釉又称“积蓝釉”、“祭蓝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由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又称其为“霁青”,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霁蓝釉瓷器数百年来一直烧造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因蓝色是皇室规定的祭祀用色,中国古代皇帝历来十分讲究各种祭祀活动,如祭天、地、日、月;祭山河、祖先、神灵等等。各种祭祀活动有严格的规制,如明代皇室祭祀月神,则规定皇帝着蓝色祭袍,使用蓝釉瓷器。故自宣德起,“霁蓝”又有“祭蓝”一说。霁蓝碗,也为明皇室典型祭祀用瓷。此碗以宣德霁蓝官样为范本烧制口径:10.5cm 高:7.2cm,撇口,深腹,圈足,器制沉稳端庄。内外通体施蓝釉,色调深浓幽青,蓝中微泛紫,为嘉靖一朝之特征,碗底双圈内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壁暗刻描金游龙纹,龙身矫健凶猛,似盘旋于海天之间,与釉色自然融为一体。该碗造型简洁端庄,古朴大方,釉质莹润,胎质细腻,釉色纯正,色泽沉稳,刻工精细,形象生动,年代久远,传世所见嘉靖一朝御窑颜色釉中,蓝釉为最罕,堪称收藏佳器。

以上十大珍品为江苏省常熟市张先生所持有。藏品精美靓丽,世间少有,今日能得一见已是万幸。

藏品来源张先生。

藏品目前在张先生手中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