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生平均起薪5044元,IT行業相關崗位最高12627元

2018年,全國本科應屆生平均起薪水平為5044元,其中一線城市為5292元,二線城市為4489元;碩士應屆生起薪水平為6824元,其中一線城市為7159元,二線城市為5726元;專科應屆生起薪水平為4016元,其中一線城市為4279元,二線城市為3499元。

9月7日公佈的一份最新調研成果。此次調研成果是由中智諮詢人力資本數據中心分析了2018年度參與中智薪酬調研中的2700餘家企業樣本數據統計而來。

應屆生平均起薪5044元,IT行業相關崗位最高12627元

  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等崗位起薪最高

調研顯示,從不同行業崗位的起薪水平來看,市場為人工智能類崗位應屆生提供11557元的起薪,為大數據類崗位應屆生提供9962元的起薪。算法雖然並非新興崗位,但其一直以來的搶手程度足以讓應屆生起薪高達12627元。

IT行業相關崗位連續三屆綠牌

在2018年綠牌專業統計中,應屆生就業綠牌專業包括: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其中,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連續三屆都是綠牌專業。

綠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

“爆款”新專業

2018年3月15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公佈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我國高校共新增本科專業2311個。

在新增設的專業中,有這些專業值得大家留意。

1、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2017年新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高校數量達250所。第一批成功申請該

專業的高校共有3所,為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及中南大學,於2016年2月獲得教育部批准。

作為交叉型學科,大數據的相關課程涉及數學、統計和計算機等學科知識。數據工作者可以施展拳腳的領域也非常廣泛,很多機構都需要大數據項目來做創新驅動。

2、機器人工程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消息,2017年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學校有近60所。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AI)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如此快速的增長和發展必然會產生大量的人才需求。

3、網絡空間安全、信息安全

為了加速新時代網絡空間安全高層次人才的培養,2017年度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增設“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共有18所高校本科開設“網絡空間安全”專業,16所高校新增了“信息安全”專業。

4、“一帶一路”小語種專業

北京外國語大學今年新增審批專業14個,全部為此前沒有的小語種專業,其中包括斐濟語、庫克群島毛利語、盧森堡語、桑戈語等。

5、新工科專業

2017年教育部審批設置了智能製造工程、智能醫學工程、智能建造、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新工科專業。 有專家表示,現在僅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這些學科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就有150萬。預計到2050年,人才缺口會達到950萬人。

6、助產學

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實施,各大醫院產科分娩量呈現“井噴”趨勢,目前助產人力資源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難以滿足社會需求,臨床急需本科層次助產人才。

助產學專業於2016年首次開設,當時僅有4所高校首次獲批開辦此專業。2017年有20多所高校新增此專業。

7、網絡與新媒體

2017年共有37家高校新增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近兩年,新媒體上市公司是傳統媒體的2-3倍。有專家認為,新媒體傳播人才是信息時代下各級媒體及其它行業的緊缺人才,市場缺口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