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文化名人吃海鲜吃出灵感,造出“天下第一桥”震惊世界!

中国古代有很多伟大的桥梁建筑,如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都是赫赫有名。其实在福建省还有一座古桥,虽然名气不如赵州桥、卢沟桥,但论工程规模和技术含量,完全不逊色于两桥,这就是泉州洛阳江上的“洛阳桥”,建于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

北宋一文化名人吃海鲜吃出灵感,造出“天下第一桥”震惊世界!

据《泉州府志》记载,北宋时期的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两岸的老百姓要过江,一开始只能靠轮渡。江上时常风浪大作,“船毁人亡”的悲剧也就时有发生。当地人为了祈求平安过江,称该渡口为“万安渡”。后来有人建了一座浮桥,又称“万安桥”。

北宋仁宗年间,蔡襄任泉州知州,他到任后视察“万安渡”,发现这个渡口风大浪猛,靠轮渡、浮桥过江都太危险,于是决定将浮桥改建为石桥,并亲自主持工程。建桥工作从公元1053年开始,一直到1059年才完工,建成后的大石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桥墩四十六座,跨江连海,蔚为壮观。

北宋一文化名人吃海鲜吃出灵感,造出“天下第一桥”震惊世界!

建造长度上千米的跨江大桥,即使在现代也算大工程,900多年前的古代,这座桥能建造出来并屹立不倒,令前来考察的各国桥梁专家都啧啧称奇,蔡襄是怎么做到的呢?

关于蔡襄,我们都知道他是北宋名臣、书法大师,与苏轼、黄庭坚齐名的“宋四家”之一,有很多书法名篇传世。洛阳桥则是蔡襄在建筑领域的一大杰作。在桥梁设计时,蔡襄创造性地采用了一种“种砺固基法”,说来很有意思,这种方法的灵感来自一次吃海鲜的经历。

北宋一文化名人吃海鲜吃出灵感,造出“天下第一桥”震惊世界!

话说有一次蔡襄想吃牡蛎,自己跑到海边去抓。这一去不要紧,他可被牡蛎这种生物给震撼了!见过牡蛎的朋友都知道,牡蛎长着丑陋而坚硬的两扇外壳,它会把其中一扇硬壳粘在岩石或其他牡蛎身上,这是大自然赋予它抵抗海边风浪和人兽侵袭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海边礁石上,我们常看到无数牡蛎叠起来粘一起,形成一层又一层坚硬的堆积物,手掰、刀撬都不管用,牢不可破。

北宋一文化名人吃海鲜吃出灵感,造出“天下第一桥”震惊世界!

这次采集牡蛎的经历给蔡襄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当桥墩建好之后,他就命人在桥下养殖牡蛎,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将桥基和桥墩凝结成牢固的整体,就好像用现代建筑方式打上了无数“钢钉”,使洛阳桥更加坚不可摧,今天的桥墩石上仍缀满了白色蛎壳的痕迹,令人想见初建时的样子。

有桥梁建筑专家考证,将生物学应用于造桥,这是世界造桥史上的首例,蔡襄无意中开创了一个新纪录。

北宋一文化名人吃海鲜吃出灵感,造出“天下第一桥”震惊世界!

“种砺固基法”只是蔡襄等人的创造性发明之一,在当时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他们还采用“浮运架梁法”,利用潮水涨落的时机架设沉重的大石板。另外,桥墩设计成船形以利于分水,减轻海浪对桥墩的冲击力,也使洛阳桥更加稳固。

正是这些天才的设计,使洛阳桥享有“天下第一桥”的称号,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为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喝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