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瀕臨失敗時,爲什麼不祭出毀天滅地的油紙包這一大殺器?

人間曾伏虎


二戰時期的德國是一個科技正在迅猛爆發的國度,世界上第一個開始研究原子彈、世界上第一個生產、發明出導彈的國家就是當時的納粹德國。

還有當時他們正在實驗研究的飛碟、號稱著能逆轉時光的納粹鍾、能在太空中對地面發動攻擊的太陽炮、史上最大的大炮古斯塔夫巨炮等等,雖然最終都沒有取得他們想要的成功,但是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當時納粹德國的瘋狂。









神秘的德國油紙包

當然除了以上我們所述的這些種種武器之外,納粹德國還有著一種非常強大的殺器。

這種殺器並不是希特勒時代發明出來的,而是在希特勒之前的德意志帝國所發明而出的。

這種大殺器就是大名鼎鼎的油紙包,油紙包這種殺器雖然聽起來感覺很一般,但是它的作用卻極其的神奇,因為它具有著一種可怕的時光保留能力。







凡是被它包住的物品,都將會在它的功效下萬古不朽,無論是任何物品,都不會腐爛生鏽,在希特勒準備橫掃歐洲之前,他就用這種油紙包儲存下來了數量多到無法估計的武器彈藥,想借此在以後遭遇危局的時候拿出來力挽狂瀾。

至於為什麼希特勒到最後沒有取出這些被油紙包包住的強悍武器,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關於青島德國下水道油紙包的謠言

好吧,其實說到這裡我編不下去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油紙包這種神秘的大殺器,這只是前些年開始在網絡上流傳起來的一個謠言罷了。

因為之前國人非常迷信於德國人的嚴謹精神、把德國人的嚴謹精神追捧到了一種神話的境界,因此才編造出了油紙包這種謠言。

這個謠言跟青島地底下曾經被德國人修建出來的下水道有很大關係。

100多年前,在德國從清政府手中拿下青島的租借權後,青島就成為了德國的租界,當時德國人對他們所佔領下來的租界進行了一番大改造。

在他們修建青島下水道的時候,因為之前他們的租界名聲一直不太好的原因,所以他們為了能在亞洲樹立他們的新形象,就花費巨資在青島修建了超等級的下水道,在這些下水道修成之後,接下來幾十年內,德租界範圍一直未曾出現過水澇現象。


因此很多人開始借這件事情炒作起了德國人的工匠精神,在這些人的傳言中,正是有著德國人修建的這些下水道保佑,青島這才在百年來一直未曾出現過水澇。

而當時德國人在修建這些下水道的時候,他們也考慮到了未來,因此專門在龐大的下水道空間中每隔一段距離就在牆上挖一個空格,在裡面存放了用油紙包包住的各種修理工具、零件。

一直到百年後的今天,如果這些下水道出了問題,修理工人們仍然可以使用這些油紙包包住的工具、零件修理下水道。





德國修建的下水道質量為什麼那麼好

這樣的傳聞在當年傳得很火,在不知根底的情況下,有很多人相信了這些空穴來風的謠言。

不過真要考究起事實來的話,這種說法可以說是不攻自破的。

德國人工作嚴謹、生產的各種機器可以比我們使用得長久,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因為他們的質量確實做得很好,但是在100多年前修建這個下水道的時候,他們的工程卻是超過他們本身常規的。


因為在當時修建這座下水道的時候,德國國內是沒有這麼高規格下水道的。

這些下水道只是德國人當時為了樹立新形象採用了超檔次的金錢、規模修建出來的,當時還在德國的報紙上引發了不少聲討。

當時德國的民眾們覺得德國政府花了那麼大的金錢在國外修下水道,而國內的下水道卻屢屢出現問題,因此感到憤慲,由此可見當時德國人的工匠精神並不是普及到他們全國各地的。

當年德國修建的下水道對青島的作用並沒有那麼誇張

還有這些下水道並不是保障全青島100多年來不出現水澇的保護神,當時的德國人只在德租界的範圍內修建了這些下水道。

這一百年來,青島隨著城區的開發早已遠超了當年的規模,又哪裡來的德國下水道保佑全青島的說法?

以及據青島方面的調查,當年的德國下水道除了一小部分仍然可以使用之外,其餘的早就在之前的動亂中,因為沒有用心疏通而導致出現了大量的堵塞、報廢。

因此這些下水道直到現在仍然可以使用的只剩下了幾個街區,說整個青島現在都還在受著它的影響是有些誇張的。

至於所謂的油紙包,在很多青島人現身尋找無果之後更是證實了這只是一種謠言。

從這方面來說,這些謠言都是人們太過於神化德國人所形成的產物。

要敢於承認別人的優秀、長處,這樣才是強大之本

不過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大多數德國下水道因為沒有梳理而報廢是一個事實,但是其餘下水道在保養之下100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使用也是一個事實。

雖然當時德國人修建這些下水道是超規模的、是當時他們為了打造面子工程而花大力氣建造出來的,但是它本身的效果卻是實實在在的。


與100年後我們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所建造出的面子工程相比,這就有些耐人尋味、讓人深思了。

承認別人的好不是捧他們的臭腳,而是以他們為榜樣、以他們為目標把自己打造得更好、更完美的一種態度。

日本人的劣根性雖然非常強,但是他們有一個特點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那就是他們善於學習別人長處的特點。

19世紀的時候,因為他們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強大、感受到了科技所代表的強大力量。


因此他們放下了所有身段去學習西方的科技,並最終在短短几十年內崛起成為了列強之一,最後把侵略的戰火噴灑了我們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

而當時的清政府呢,雖然在感受到科技的強大之後他們也有所學習,但是他們仍然保持著高高在上的驕傲,把這些科技當成搬不上臺面的小伎倆而去蔑視它。

以至於最終留下了一個落後不堪、飽受欺辱的國度給後人。

我覺得我們不應該擁有清政府拒絕承認別人優秀、始終固守在自己小井裡面的那種精神。


這種精神雖然能讓人感到一絲自我滿足,但是最終留下的是什麼?那將是一種永遠無法追趕上別人腳步的落後。

我們與日本的仇恨不共戴天、那段屈辱永遠都無法洗刷。

但是他們那種善於學習別人長處的精神我們也應當接受,因為只有真正虛心、積極地去學習別人的長處,才能最快地使自己強大起來。

因此承認別人優秀的心態我們還是要有的,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壓迫感、才會有向上的動力。

理性看待別人的優秀

而這種承認別人優秀的精神還是要有一定尺度的,不能超過了事實所有,要理性地去看待,不能太過於誇張。

青島油紙包的謠言是一個例子,國內很多人迷信於日本的工匠精神,專門跑到日本去買電器、買大米,最終發現這些電器是國內生產的、這些大米是東北出口到日本、被日本加工過後以高十幾倍的價格轉賣給國人的例子簡直是不勝枚舉的。



所以說為什麼二戰德國失敗時沒有祭油紙包,那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有這種大殺器,如果有的話他們肯定會拿出來,不可能會隱藏到蘇美聯軍兵臨柏林城下都不肯使用出來,這些是根本不可能的,從這個題目我感受到了提問者帶著的一絲玩笑意味。


孤客生


其實,正是油紙包這個大殺器,導致了德軍戰敗!

眾所周知,德國人做事一向特別嚴謹認真,他們建設的所有工程項目,都特別堅固耐用。

而且在三米之內,一定能找到用油紙包好的備件。這個在中國青島的下水道,蘭州黃河鐵橋,已經被公知們證實了。

德國不光中國建設工程時使用油紙包。二戰中,在歐洲等國的佔領區,油紙包使用更加頻繁。從大西洋壁壘千里防線,到蘇德戰場的前沿陣地,德軍的每一個碉堡、每一個炮位、每一個機槍陣地……周邊3米內,一定會有用油紙包好的:備用火炮、備用機槍,備用彈藥,修復碉堡的備用鋼筋水泥……

(德軍陣地旁發現的 用油紙包好的備用手榴彈)

(油紙包好的MG-42機槍 2013年發現於德軍東線一個機槍陣地)

(一名用油紙包好的黨衛軍士兵,1987年被考古學家挖出時還活著,醒來後大叫道:“什麼!元首死了!”)

但德國的工業產能畢竟有限,這無數的油紙包備件嚴重消耗了德軍寶貴的鋼鐵,導致德軍在戰爭後期雖然不斷研發出虎式坦克、噴氣式戰機、V2導彈這樣超時代的武器,但卻沒有足夠的鋼鐵來大量生產。甚至連德軍戰士的常規武器彈藥都不能充足供應。

最終被盟軍的鋼鐵洪流打的節節敗退,無數埋在地下的油紙包備件也落入盟軍手中。德意志第三帝國最終覆滅~

這正是:

德國豈是池中物?一遇油紙便化龍。

九霄龍吟驚天變,油紙耗鋼淺水遊。

成也油紙,敗也油紙!


福林說歷史


二戰時期">鏈接的德國是個獨領風騷的強大帝國,軍力之強悍有目共睹。在二戰的頭幾年,德軍摧枯拉朽般的橫掃了所有阻擋在面前的對手。從歐洲大陸到北部非洲,創造了不少輝煌的戰績。但這樣一臺令人生畏的戰爭機器">鏈接,為何最後撞的粉身碎骨了,德國為什麼會失敗?從三個方面作深度分析,可以看出德國失敗的命運早就註定好了的。



首先德軍太過於迷信閃電戰。閃電戰">鏈接是德國二戰期間誕生的超前軍事戰術思想,比其他國家還停留在一戰時的陣地戰要先進不少。閃電戰尤為注重坦克裝甲集群的大縱深突擊作戰,打得敵人措手不及而團滅。從德軍入侵波蘭,法國可以看出閃電戰的威力。1941年6月德軍進攻蘇聯的半年時間,蘇軍被閃電戰打得丟盔卸甲損失慘重。一個基輔">鏈接會戰德軍就抓獲了60萬蘇軍俘虜,戰死和被俘的也有200萬,放在任何國家直接是滅國的節奏。但是蘇聯地大物博和廣闊的戰略縱深讓蘇聯受住了第一波打擊,還有嚴寒的冬季救了蘇聯。



其次希特勒低估了蘇聯的戰爭潛力。莫斯科會戰進入冬季難熬的時刻,希特勒鼓勵他的將軍們說,俄國就像一所破房子,只要再踹兩腳就垮了。以希特勒">鏈接為首的德軍高層對蘇聯的實力嚴重估計不足。蘇軍戰鬥力是不行,但並不代表蘇聯戰爭潛力就差。跟著德軍玩,蘇軍也是有樣學樣,交了學費後,蘇軍的戰術思想和武器裝備都跟上來了,想幾場閃電戰吃掉全部蘇軍那是痴心妄想,一旦閃電戰模式失靈,就將拖入消耗戰,蘇軍人頭比德軍多,德國">鏈接就是被消耗戰所拖垮的。 還有德國沒有很好的拉住日本,希特勒被日本給坑了。其實能挽救德國的只有日本,當年德國有和日本兩頭夾擊蘇聯的計劃。但是日本在諾門坎之戰中被朱可夫">鏈接的蘇軍打怕了,讓日軍產生了心理陰影,以後死活都不北上了,轉而南下東南亞搶石油,還把美國拉進來了,希特勒氣的半死。如果德日聯手,二戰歷史就要重寫了。 順帶提下美軍。美軍在歐洲戰場表現不如人意,蘇德戰場經常出現的幾十萬人被團滅的戰役在西線戰場從來沒出現過。阿登反擊戰差點讓整個西線戰場崩潰,只是希特勒">鏈接耗盡了手中最後的預備隊,才讓英美盟軍喘了口氣。美軍表現是穩打穩紮。美軍的強項在海空軍,陸軍相對差點。



最後要說的是德國軍力再強大終歸是個小國。在人口,戰爭資源,戰略縱深都是很小的一個國家,經不起戰爭的長期消耗。二戰前德國有6600萬人口,蘇聯">鏈接有1億9000萬人口。德軍入侵蘇聯的550萬兵力中有120萬是僕從國的軍隊,可見德軍從人數上就少於蘇軍。所以德軍要想取勝,必須每場戰鬥都要打贏。一場戰役失敗,損失幾十萬就可能對整個戰局產生連鎖反應。斯大林格勒">鏈接會戰德軍損失150萬,蘇聯加上老百姓損失200萬左右。到庫爾斯克會戰出現德軍90萬對蘇軍130萬的狀況,德軍越打越少,兵源不足為失敗埋下隱患。德國狹小的國土經受盟國空軍的轟炸,軍工生產能力下降也影響德軍戰鬥力,重武器的數量不如蘇軍,第三帝國">鏈接最後戰死在了東線戰場上。總之,希特勒死前最後悔的事是招惹了蘇聯這頭毛熊,當他明白過來時已經於事無補了。


相忘於江湖有緣方聚


這是一群挖土黨大概在2016年挖出來的一批70年前的,二戰時期德國特工的藏物他們在拉脫維亞的一個森林裡,挖出了5個這樣的彈藥筒。裡面的各種武器、物資保存良好。

毀天滅地的油紙包只是一種詼諧的說法,事實上油紙包雖然在有些時候有效的保障了德國的功業和經濟生產。但是這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在戰爭期間,這種浪費資源的行為是極為不可取的。

早期的德國,在經濟建設和工業生產中,除了生產出來的產品經久耐用以外,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習慣性的在機器、設備出廠以後,再生產一些關鍵部位的備用零配件用油紙包包起來,跟隨設備一起運走。

當設備安裝好以後,這些備用的零配件在不適用的情況下,都會用油布或者油紙仔細的密封起來,然後放在關鍵部位的附近。當若干年以後,這些設備的關鍵部位因為磨損等原因出現故障的之後,維修設備的工程師就會從密封點拿出備用的零件,對設備進行維修更換。

德國的這種產品保障模式,在和平時期的經濟生產中,給德國創造出了產品優質,設備保障有力的好名聲。但是等到了戰時,德國還是使用這種保障手段,就開始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

德國匱乏的原材料保障,使得“油紙包”戰術在戰爭時期大量浪費生產物資。

這個原因主要還是當時的德國在海外基本上沒有殖民地,因此國內的原材料來源匱乏,僅僅靠本國的原材料產出是完全不夠的。而但是的德國在二戰期間,雖然左衝右突所向睥睨,但是其國內的物資保障始終都是出於消耗狀態。

大量的軍事消耗,又沒有充足的物質補充,這使得德國的戰爭潛力幾近乾涸。同時德國在生產設備時還備用大量的零配件的習慣,更加劇了這種物資消耗的速度。因此在戰後,才會有很多人詼諧的說當時的德國祭出“毀天滅地的油紙包這一大殺器”這種搞笑的說法。


落下m


油紙包

基本上是相當於一個小型軍火庫,曾經在拉脫維亞的一個森林裡,挖出了好幾個密封完好的彈藥筒,打開之後是一堆油紙包好的各式各樣的炸藥。由於密封完好,埋藏在地下也極大的隔絕了氧氣的作用,這些炸藥儘管歷經幾十年歲月依舊嶄新。

據史料記載這應該是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留給間諜使用,由於當時拉脫維亞人民對蘇聯政府十分不滿,很多人都加入了德國武裝黨衛隊,幫德軍在蘇聯後方打游擊戰,志願加入的兵力,

德國自然要給他們提供軍火。

德國人的謹慎

德國人做事一向嚴謹,無論是工程項目還是軍事武器和機械儀表,他們都習慣用精密的數據來保證產品的質量。德國在建設工程時期使用油紙包,在中國青島的下水道,蘭州黃河鐵橋,都可以看到油紙包的身影。在二戰期間,德國調用了大量物資,在佔領區頻繁使用油紙包。從碉堡到機槍陣地,都會有用油紙包好的備用小型軍火庫,或者是修復碉堡的鋼筋水泥。有了這些就可以保證需要的時候可以找到,並且包裝的如此精細,如此注重形式不得不讓人感嘆德國人做事的謹慎。

經濟

一場戰爭很可能會拖垮經濟,德國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產能力有限的國家,這無數的油紙包,以及油紙包中的物質嚴重損耗了德國的鋼鐵。在戰爭後期為了取得戰場上優勢,德國納粹不斷加強科研投入,研發出了很多超時代的黑科技武器。但由於鋼鐵產能不足,沒有辦法批量生產,到了最拮据的時候,甚至連常規武器彈藥都供應不足。


品讀武器裝備


其實納粹某種意義上是死於油紙包的,可以和蘇聯的暴力美學做對比。

戰爭初期,德軍通過大量的戰前積累,囤積了數千輛性能優異,一輛能打四五輛蘇聯坦克的虎式坦克,在開始的閃電戰中取得巨大成效,所向披靡。但再後來戰爭陷入對峙階段,雙方開始互相消耗武器裝備彈藥乃至人命的時候,德國工匠精神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德國人對工藝的追求導致武器產能低下,雖然性能優異,但一件合格品總抵不上兩件次品好用,況且在戰場上,什麼堅固耐用都是扯淡。反觀蘇聯就把消耗戰用到了極致,蘇聯算出了一輛坦克的平均壽命大概六十小時(也就是六十小時之內會被炸燬),所以設計的時候只考慮噸位,裝甲,和對抗性,至於零部件的耐用,,呵呵,發動機的一部分部件居然是木頭的,這種理念不但能夠快速的產出裝備,還能節省國家資源,這也是蘇聯贏得戰爭的重要原因。

總的來說,戰爭期間,在生產力沒有達到一個臨界點的前提下,德國的精益求精害死了自己。


炙炎66963536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趕緊激動地查了查“毀天滅地的油紙包”是個什麼東西,第一反應就是,這肯定又是某個威力極大的大炸彈,然而……

原來,事情的起源是這樣的:青島的城建人員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時發現有零件損壞,到處找不到合適的,最後求助於德方,結果對方很快回復說,不用擔心,在那個損壞的零件周圍3米範圍內,肯定有個地方藏有備件,工程人員細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個小箱子裡找到了油紙包著的零件,拆開看還鋥光瓦亮呢。但是,這一切後來都被證實為謠言,並不是真實發生的。

油包紙其實是之前有謠言稱,德國一直以工業生產製作精良,品質有保證著稱,在經濟建設和工業生產初期,除了產品品質有保證以外,他們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習慣性的在機器、設備出廠以後,再生產一些關鍵部位的備用零配件用油紙包包起來,跟隨設備一起運走。這樣產品如果出問題可以直接在附近找到可以替換的零配件。

當然,油紙包雖然在有些時候有效的保障了產品的使用,但是這必然也會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尤其是在戰爭期間,物資本來就極其匱乏,這種隨時準備備用零件的行為就更不可取了,在那種情況下,這甚至可以視作是浪費資源的行為,肯定是不會長久的。

而且據說在戰爭中,由於德軍過於輕敵,低估了蘇軍的兵力,並數次錯估戰場形式,導致斯大林格勒會戰的慘敗,閃電戰模式垮臺,就將拖入消耗戰,消耗戰再堅持油紙包應該是自殺行為了,德國軍力再強大終歸是個小國。它的工業產能畢竟有限,這無數的油紙包備件嚴重消耗了德軍寶貴的鋼鐵,導致德軍戰士的常規武器彈藥都不能充足供應,在人口,戰爭資源,戰略縱深都是很小的一個國家,經不起戰爭的長期消耗,最終被盟軍的鋼鐵洪流打的節節敗退,無數埋在地下的油紙包備件也落入盟軍手中,德意志第三帝國最後以失敗告終。


巴黎八卦資訊


哈哈,看到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想油紙包是啥。後來我才想明白,德國失敗油紙包不重要,油才重要,也是最大殺器,可惜德國木有。

有無數的理論分析家都在分析德國為何失敗,有人說以一國敵全球,實力不濟,有人說,盟友坑爹,日本害人,意大利拖後腿,也有人說,戰略失誤,沒有徹底打敗英國,我要說,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油紙包,對,油紙包,沒有石油。

首先,我們都知道,二戰前到初期德國軍事進展可謂順風順水,合併蘇臺德,合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閃擊波蘭,閃擊法國,佔領丹麥,挪威,鏖戰北非,直到蘇德戰爭前期一直非常順利。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次,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石油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完成的。德國不缺煤鐵,魯爾,阿爾薩斯洛林,北歐的挪威,都有數不盡煤鐵資源。唯獨石油是軟肋。

再次,在戰爭前期,憑藉著戰前充沛的戰略儲備,還有盟國羅馬尼亞油田的全力支持,閃電戰才有飛起來的可能。我們來理順下閃電戰的理論基礎,那就是天上飛機狂轟濫炸,地面坦克橫衝直撞,直線推進,定點突破後,在利用突破點部隊的速度優勢對敵軍主力部隊進行合圍殲滅!!關鍵點就是,滾動出擊,速度極快!



最後,這裡有必要說下,一戰和二戰的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一戰是一場靜態的戰爭,戰壕戰是主流。二戰是一場動態的戰爭,海陸空立體戰爭第一次進入人類視野,速度顛覆一切,而一切速度的基礎是石油。

由上所述,德國當年情況,是什麼樣子。

第一,石油需求,當時戰爭初期,德國一年的石油需求量大約需要1000萬噸左右,而德國,每年的石油產量只有可憐的50萬噸,可謂杯水車薪!大量的石油需要進口,而主要來源就是從羅馬尼亞以及美國墨西哥進口。

第二,戰爭開始直到蘇德戰爭前,德國表面上還是隻和英法在作戰。進口石油渠道還可以繼續。可是在蘇德戰爭開始後,日本愚蠢的招惹美國後,情況發生了改變,那就是,石油進口渠道被關閉啦,除啦羅馬尼亞的油田,德國沒有石油來源。

第三,很多人都知道德國戰敗於蘇聯!肯定會想,為何德國佔領歐洲後,不休養生息,全力佔領英國。非要開闢蘇德戰場,二面受敵,不是一戰德國失敗的教訓嗎?其實原因很簡單佔領英國沒有實際意義。英國已經產業空心化,沒有石油資源,打下來還得耗損大量人力物力!

第四,德國閃擊波蘭,佔領西歐七國後,巔峰時期的石油消耗量是2000萬噸!而石油生產加上各種進口也不過1500萬噸,500萬噸的石油赤字。時間一久,閃電戰的理論基礎,快速就會在石油缺失情況下消失!

同樣的,感受到威脅的蘇聯也在積極備戰,時不我待,德國對蘇聯的戰爭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德軍統帥部的計劃很簡單,五百萬大軍,以最快速度三線推進,三個月打到莫斯科,進而從南線佔領年產量2000萬噸的巴庫油田,解決石油短缺問題。保證石油供應,就是保留閃電戰的希望。

很可惜,德軍低估了蘇軍力量!兩個月僅僅推進到計劃一半的位置!就燃料耗盡,然後朱可夫組織的突圍反擊,就打退了德軍一百多公里!德軍的機械化部隊,沒油可用,只能夠撤退!德國不甘心,在存啦半年石油後,又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最後結果,也是因為石油耗盡,機械化部隊全部無油可用最後失敗。轉折點就在這時發生!德國國內的石油儲備全部耗盡,產量又嚴重不足,計劃中的巴庫油田沒有拿下。當閃電戰變為持久戰以後,德國的失敗就只是時間問題啦。


油紙包真是大殺器,可謂成也油紙包,敗也油紙包,沒油,一切都成空,如果德國石油儲備充足,蘇聯真攔不住閃電戰的大軍。


阿斗不傻


我想問題主題這個問題應該是關於網絡上一直流傳的青島那個地區德國人修的下水道管裡面經常會拿油包紙將要修復的圖紙,還有使用的部件全部封存在裡面,然後即使過了100多年,修復下水道的時候還可以使用它們。

當然,這個問題本身是一種調侃,問題主題這個問題應該是被網絡上那些德國人所謂工作嚴謹,技術規範,網絡轟炸給轟炸的有點兒體無完膚了,所以才提了這麼個問題,說德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這麼嚴謹的工作態度,為什麼還會打仗失敗呢?

很簡單,戰爭上面所使用的武器,他不是工藝品,它是消耗品,無論你這個武器使用的再好,技術再高,你能夠在戰場上面以一敵百,以一敵千的那樣不受損失嗎?是武器就肯定要遭受損失的德國人正是被敵人絕對的數量優勢壓倒了自己,不絕對的質量優勢。

前蘇聯面對德國虎式坦克的威脅,選擇用T34進行自殺式衝鋒,然後貼近到虎式坦克及其近的距離以後,再把敵人給打掉,這樣的話,勢必會承受損失t34坦克的損失數量肯定會超過虎式坦克,但是沒有辦法替三四總產量達到了5萬多輛,而虎式坦克即便加上豹式坦克,兩輛坦克加在一起一共也就4000多兩。

對於美國人來說,美國人貫徹這一條路走得更加徹底呢,打掉一輛謝爾曼坦克,我就再去運五輛謝爾曼坦克,(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我用數量把你給堆死。

再先進的武器也有自己的弱點,再先進的武器也有自己被擊落的那一天,美國人的f22力不厲害f35歷不厲害f117裡不厲害,照樣全部要面臨墜落的危險。

僅僅是德國的戰車,德國的軍工業,包括衝鋒槍自動步槍還有機槍,都是這種需要高工時來加工的那些武器裝備,雖然質量上的優勢和技術上優勢讓德國軍隊在正面可以減少傷亡,但是過多的資源消耗和浪費使得你能夠生產一挺機槍別人就能生產四挺五挺!每一把德國的衝鋒槍和通用機槍看上去更加的像工藝品,而不是戰爭用來的消耗品!所以德國的武器裝備給全世界軍事迷的感覺就是少,但是十分的精緻。

德國人針對這個情況設計出來閃電戰,但是後來呢,希特勒在進攻前蘇聯的時候愣是將依次大規模的閃電戰硬生生擺成了一場,消耗戰,最後活生生被敵人消耗而死,這一點兒都不奇怪。


漩渦鳴人yy


題主所提出的“油紙包”其實就是加工紙的一種。用較韌的原紙,塗上桐油或其他乾性油製成。具有耐折及防水性能,且吸水性好,不反光,也不怎麼打滑。

不知道題主所提出的“油紙包”是為了諷刺當今熱議有關蘭州黃河鐵橋和青島下水道的故事嗎?

曾有一則網帖廣為流傳:青島的城建人員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時發現有零件損壞,到處找不到合適的,最後求助於德方,結果對方很快回復說,不用擔心,在那個損壞的零件周圍三米範圍內,肯定有個地方藏有備件,工程人員細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個小箱子裡找到了油紙包著的零件,拆開看還鋥光瓦亮呢。

但經過考證這是假的,是一種“善意的誇張”!最後,如果你喜歡本人的問答,並想看更多問題的回答,以提升自己對未知知識的思考角度,歡迎關注本人,一定不負期望,也歡迎關注本人的微信公眾號號“今日娛樂搞笑”每日發表一些搞笑視頻和文章與君分享快樂,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