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英雄,我們還能做得更多……

對於世界而言,你只是一個軍人;對家人而言,你卻是整個世界

一大早,趁著太陽還沒露頭,沈爸爸就從瓜地裡扛回來兩個西瓜,顧不得喝口水、擦把汗,又趕緊手握鐮刀,割起了門前院子裡的草……

得知自己的“兵兒子”們——來自第72集團軍某防空旅的10多名官兵,今天要來“上門認親”,已過80高齡的沈爸爸一大早就開始張羅收拾。看到沈爸爸額頭滿是細細的汗珠,官兵們趕緊攙扶著他進屋歇歇。

室外豔陽高照,這個家庭卻冷冷清清,失去獨子後,老兩口已經習慣了這種孤寂。看到戰士們一進屋就幫忙打掃衛生整理家務,沈爸爸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但眼神中也帶著一絲惆悵:以前國良探親回來時,也是搶著幹家務。看著眼前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沈爸爸感到自己的兒子那麼近,卻又那麼遠。

本已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卻要事事親力親為。沈爸爸身子骨還算硬朗,他最擔心的是沈媽媽,如今老伴體弱多病,自己更是不敢先病倒。

進屋後,沈媽媽領我們走進烈士的房間,榮譽獎章與烈士遺照掛在最顯眼的位置。時間磨去了軍功章的閃耀金光,黑白色的軍裝照已經有些泛黃。前些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建了樓房,他們堅持為兒子留了一間,沈媽媽常常唸叨:留著房間,萬一兒子回來了能有個地方住。

1985年春節後,他們最後一次收到兒子的來信。握著發黃的信紙,沈媽媽永遠也忘不了裡面的話:媽媽,家裡過年放鞭炮了吧?我在戰場上開槍當鞭炮,咱們也在這裡過年。

信中活潑的言語,沒有絲毫悲傷的跡象,可沒想到,這封信竟成了沈國良的“遺書”。

“國良每月都給家裡寫信,但這封信後突然就斷了音訊。”久未收到信件的老兩口開始憂慮不安,不祥的預感越來越強,直到民政局的人來到家門口,徹底打破了他們心中僅存的一點僥倖與願望。

噩耗如同五雷轟頂,沈媽媽哭得撕心裂肺,精神一下子垮了,右眼也在一年後因流淚太多而失明。

“好好的一個人,怎麼說沒就沒了。”盯著兒子的黑白照片,沈媽媽的眼淚又一次奪眶而出,“我眼睛現在看不清了,但國良的樣子時時都在我的腦子裡,永遠也忘不了!”

我們瞭解到,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沈媽媽思兒之心就越發深切,身體較過去也越來越差,前陣子患了急性胰腺炎,幸虧搶救及時才撿回一條命。

“肯定是國良在喊我。”無數個深夜,沈爸爸都能聽到沈媽媽在夢中呼喚著孩子,喊著喊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醒了,經常就是這樣,一整夜一整夜地難以入眠。

英雄已經走遠,留給親人無盡的思念。30多年過去了,失子之痛依然在這個家庭刻骨銘心。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沈國良只是一名軍人,他犧牲在戰場,是履行職責,無上光榮;但對於這個家庭來說,沈國良就是整個世界,是父母的精神支柱與靈魂寄託。

不朽功勳彪炳史冊,紅色記憶永不磨滅。習主席指出,一切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治和侵略而英勇鬥爭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

飲水思源,將心比心,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的不朽功勳,每個人都要牢記這些偉大的革命先烈們。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所有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蹟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

“戰鬥即將打響,我兒子帶領工兵排負責排雷開道,不慎觸雷壯烈犧牲……”又是一年新兵入營時,沈爸爸掛著“光榮烈屬”的綬帶,深情講述兒子的戰鬥事蹟,為參軍入伍的小夥子們打氣鼓勁。

“這是一次重溫,更是一次銘記,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這些年,沈爸爸積極參與到烈士英勇事蹟的宣傳中,他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如今的和平是英雄們用流血犧牲換來的,我們永遠都不能遺忘他們的豐功偉績。

沈爸爸心中一直擱著兩件心事:一是想讓兒子的骨灰早日入土為安;二是希望政府能夠定期為犧牲的烈士組織紀念活動。

“孩子的‘衣冠冢’有墓碑,但骨灰一直存放在鎮江市烈士陵園的骨灰安放格位中。”多數中國人都有入土為安的思想,沈爸爸沈媽媽也不例外。迫於陵園原來的墓穴已滿,然而改造擴建需要時間,這件事一直被耽擱了下來,直到不久前才入土安葬。

對烈士的紀念活動每年都有,但一度社會各界對英雄精神的關注度降低是個不爭的事實。“我們已是半個身子入土的人了,我們可以不在乎,但國良那麼年輕就把命留在了戰場,他不能被遺忘!”沈爸爸沈媽媽的一番肺腑之言,像針一樣扎得人心裡生疼。

細細想來,何嘗不是。曾經的一等功臣,他與他的家庭在時間的推移下逐漸被遺忘,我們在村裡詢問了幾個同齡人,青年一代甚至都不知道村裡還有一個烈屬家庭,更別提知道烈士的姓名與戰鬥故事了。

“烈士精神是民族之鈣,唯有讓烈士有尊嚴地躺下,民族才能有尊嚴地站起來。”前來慰問的該旅指導員張令昌提到,當前少數群體對英雄主義的選擇性忽視,不僅寒了烈屬的心,更在侵蝕民族的魂。

烈士的功勳彪炳史冊,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令我們倍感欣慰的是,一批批別有用心的網絡大V紛紛被譴責,弘揚英雄精神正在逐漸成為社會主旋律。我們走進鬱鬱蔥蔥的烈士陵園,只見一座座墓碑修繕得美觀大方,周邊衛生打掃得乾淨整潔。

在烈士紀念館裡,我們看到一對年輕夫婦正帶著10歲左右的孩子駐足於一塊“誓死守住陣地”的血書前,聽著解說員的講解,孩子雖然還有些懵懂,但眼中分明閃動著異樣的光彩。

烈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們要讓烈士與烈屬們受到更多的社會尊崇

對於為和平獻出寶貴生命的軍人,習主席深情叮囑:“我們懷念他們,要把他們的親人照顧好。”這既是殷切囑託,也是對英烈最溫暖的告慰。

在兒子犧牲後不久,沈爸爸沈媽媽就多了一個“兒子”——沈國良的戰友李彬。

“沈排長倒在我的懷裡,死之前久久看著我,想說些什麼卻又說不出來。”李彬當時是營裡的衛生員,他知道,沈排長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爸媽。李彬當時就決定:回去後,要替沈國良烈士給他的父母盡孝。

這些年,李彬走遍大江南北,除了為犧牲戰友掃墓,還找到了其他16個烈士家庭,認了18位爸爸媽媽。在李彬感染帶動下,沈爸爸沈媽媽又有了一群“兵兒子”——來自第72集團軍某防空旅雷達偵察連的官兵們。如今,每逢新兵入營、清明祭奠、烈士紀念日等時機,這個旅的官兵們都會走進烈士家庭,力所能及地替烈士為父母盡孝心。

不僅關心烈屬的人多了起來,祭奠烈士的氛圍也在逐漸濃厚。不久前,進出村莊的主要橋樑也以沈國良的名字來命名。我們踏上“沈國良”橋,橋頭矗立著沈國良烈士1∶1的半身塑像紀念碑,底座上詳實雕刻記載著烈士的個人信息和戰鬥歷程。據瞭解,在沈國良烈士家所處的鎮江市丹徒區,這樣的橋樑總共建造了8座。

“烈士已流血,決不能讓烈屬們再流淚。”丹徒區雙擁辦主任凌青告訴我們,烈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除了逢年過節送慰問金、慰問品外,他們還在農忙季節組織民兵幫助收割莊稼,農村合作社每週常態化上門巡診,為烈屬開通服務熱線及時解決現實困難。

“既溫暖了烈屬的心,又洗禮了官兵的魂。”採訪結束之際,我們深刻感受到:每一個烈士家庭,都是一座傳承紅色基因的課堂,走近英雄親人、聆聽英雄故事,不僅讓一顆顆英雄精神的火種深深植進戰士的心田,化為自覺擔當強軍重任的強大精神動力,更讓他們自覺加入到銘記烈士、關愛烈屬的行列中。

撫慰英烈,我們一直在行動。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開展各類關愛烈士親人的活動,“關愛英烈親人、崇尚英雄精神”的氛圍漸濃。在全國第5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筆者打開手機下拉菜單,滿屏推送的都是關於祭奠英雄的消息。

“這個烈士紀念日,讓我們一起再為英雄們做點什麼呢?求支招!”沒想到,筆者在朋友圈發帖不到10分鐘,就得到了數十條回覆:“一起去掃墓吧!”“給烈士獻個花”“帶孩子參觀烈士紀念館”……

尊崇源自內心,讓烈士與烈屬們受到更多的社會尊崇,我們正在努力著,我們要做的還有更多……

版式設計:梁 晨

为英雄,我们还能做得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