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股權架構?多少企業死於股權陷阱

聽幾個慘痛創業故事

痛啊,一創業公司奮鬥2年,年營業額達到1000萬的時候,死了,死在股權問題!

那麼多年的創業和投資經歷,我見過創業公司的各種死法,而最不該死的死法,就是因為股權問題,導致的團隊分裂造成公司倒閉。

A公司

聯合創業者3人,股份均分,共苦的時候,挽手拼搏,意氣風發。熬了4年多,收入也不錯了,行業裡也小荷尖尖了,創業團隊也從雛鳥初長成小鷹。

這時候,各自也意識到CEO意味著什麼?未來的發展和短期利益出現不同的時候,開始打架,最後分崩離析,各拉小團隊另立山頭,大傷元氣,3個團隊沒有一個做成。

B公司

3哥們一起創業,一個主要出錢的哥們佔70%股份,另外2哥們各佔15%。

在創業途中,70%股份的哥們很早就幹自己另一攤事去了,剩下2哥們,1哥們成長很快,逐漸以CEO的位置,帶領公司成長壯大。

後來一行業大公司看中要併購,當估值出來之後,CEO角色意識到自己付出最多,卻和分得的成果不成正比。遂開始內部發生爭鬥。

很快,敏銳的併購方也意識到,真正值錢的是CEO,為保障併購後能綁定CEO的心,他們暗中給高價補償挖團隊,最後併購破裂。CEO帶著核心人員到併購方工作了。雙輸!

如何做好股權架構?多少企業死於股權陷阱



C公司

2創始人,CEO60%,CTO的40%。一年後,發現CTO跟不上公司發展,完全不能勝任。這時候,想挖人才,需要用股份來吸引,CTO不願意按比例分股份。

CEO如果從自己股份拿出來給新人才,也不甘心,最後公司因為沒法吸引核心人才,發展緩慢。

D公司

主要創始人2人,為體現民主和共贏,一開始就給早期3核心員工發了股份(3%~5%不等)。後來一持股員工因為和創始人矛盾激化(暗中回扣的問題)離開了公司。

一年後,公司吸引了VC關注,在引資過程中,公司股權變更需要所有股東簽字,離職的持股員工堅持要拿到一筆較大數額現金,否則不籤。

公司不能接受,只好重新成立公司,轉移資產和客戶,影響很大,最後VC不敢投,而客戶等也受影響,最後一蹶不振。

“咋辦? ”理理思路,

其實就這麼2個問題:



1、不患貧而患不均:如何讓貢獻和收穫成正比?

初創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團隊的變化是無法預料的,那麼早期股權架構儘量要保留一個“動態”調整的能力,既能保持公正,又能有效激勵團隊。

建議一開始把公司的發展定一個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的股權保留動態。這個期的長短,一般可以用時間,或者某個里程碑目標。例如,18個月後總結分配,或者公司收入達到300萬時總結分配。

(1)

創始人,無論幾個人,都在公司股權的30%裡分配,CEO可以站大部分,例如15%~20%。

(2)員工期權池預留40%,公司發展階段中,需要不斷的引進優秀人才,足夠的期權比例,在同等甚至低於市場薪酬水平時,會有較強的吸引力。

比如一個產品主管,目前在大公司拿35萬年薪,創業公司就算能付同等,他也不一定願意來,創業公司不穩定啊。但如果你願意5%的期權+25萬年薪,就可能有很強的吸引力了。

提示:期權一定要早期儘可能多發給重要的人,因為假如公司早期發展的好,越往後發展,對人才的吸引力越大,還是剛才的例子,等公司小有名氣的時候,同等薪酬也可以和大公司競爭人才(因為小公司升職可能性高於大公司;也有可能公司能夠出的起比大公司更高的薪酬了)。

如何做好股權架構?多少企業死於股權陷阱



(3)創始激勵30%。這部分是為佔30%的創始人準備的,作為這一階段,各個創始人對公司的貢獻來分配。

例如,初期CEO15%,CTO10%,市場創始人5%。在一階段過去後,最終市場的貢獻最大,也許這30%中,CEO又拿15%,CTO按貢獻拿6%,而市場創始人拿到9%。

在發展過程中,如果獲得投資,以上的股權都隨著投資人的佔股而稀釋,假如VC引資500萬人民幣,佔股20%。那麼原股份乘80%就是新的股份比例,例如原30%,在引資後對於30%x80%=24%。

2、未雨綢繆,有備無患:避免讓基礎架構問題影響公司健康成長

公司註冊股東:初期公司留了動態股權架構,還沒確定的,都可以給CEO大股東代持。

公司註冊股東,一定是最核心的幾個人,並且確認是比較穩定聯合創始人。其他的都用代持股份方式來操作。註冊股東少,在公司有變更等事務中比較方便。

有公司的註冊股東,公司成立後離開公司去外地發展,造成很多工商程序都很複雜。

期權:對於後進來的管理骨幹或核心員工,不要直接給股份,而是用期權方式來分發激勵。期權一般是有條件設定的,保障團隊的穩定性和激勵。

例如,新進的某總監,談好3%期權,分2年給,每年1.5%。如果該總監,工作不滿1年就離職,可以是拿不到的。

假如,第二年有情況需要解職,也僅對之前1年的1.5%有效,剩下1.5%可以釋放出來,留著給以後的團隊分配。

再次提示:早期一定要捨得用期權吸引人才,我見過公司成立4年,期權都沒發出去的。這樣的極度浪費了期權那麼好的激勵方式。

而且,期權捨得,你還是有限制條件的,萬一人才不合適,還是能釋放回來的。

企業家一定要有捨得的精神,大舍大得。

在此講一下週鴻禕,不管你喜不喜歡他,都得敬佩他一點,大氣,捨得。

周鴻禕作為一個已經有過(3721以1億美元價格出售給雅虎)成功歷史的創業家,在創立奇虎360時,留出非常誇張的40%股份期權池,非常有胸懷。奇虎初創融資2000萬美元,假設投後估值6000萬美元。40%的期權池相當於2400萬美元(2006年價值近2億人民幣)!

如此高的激勵份額,使得公司在初創期能吸引一大批資深人才加盟,最終創造百億美元市值的上市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