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錯字怎麼辦?沒關係 他們有修正液

古人用毛筆寫字時,如果寫錯了字,該怎麼辦呢?

我們在寫書法的時候,都知道得比拿圓珠筆寫字還要謹慎些。因為,若是寫錯了字,我們怎麼可能拿修正液來將錯誤的書法字給塗抹掉呢?!古人留下來的筆墨,上頭不就出現了一些被塗抹過的小黑塊嗎?

古人寫錯字怎麼辦?沒關係 他們有修正液

蘭亭序

以“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為例,在“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這一句的“昔”字下方,就出現了一塊長方形的黑塊,那應該就是東晉書法家“書聖”王羲之修改過的痕跡了。唐朝的馮承素於摹本《蘭亭集序神龍本》中,亦在同樣的位置上依樣畫葫蘆。提到王羲之,那可是連乾隆都對他的墨跡是愛不釋手,甚至還在自己最愛的〈快雪時晴帖〉上,寫下了“神乎技矣”四字,意思就是說歷史上再也沒有一個書法家能比王羲之更神的了。雖然說王羲之的書法是人人稱讚,可是墨跡上出現了烏漆墨黑的塗抹塊,還是會讓人覺得有些“掉漆”,是吧?!當然,藝術家或懂貨者絕對會堅持那是“瑕不掩瑜”!

不過,剛才提到的還是一代書法大家的墨寶,倘若是一般人的文墨呢?那一塊又一塊的黑點,還真是不美觀到讓人連看都不想看下去了吧。若是將那個錯字擺在那裡,又會遭人訕笑,歷史上因為錯字而遭人恥笑的典故還真是不勝枚舉。倘若是官方文件上出現錯字呢?輕點,只是顯得不夠正式,嚴重一點,可能就會出現政務上的大錯誤了,到時候誤了軍機,那可真是一件砍頭的大罪了!

所以,古人寫字時,書法最最好是連貫又順暢地不出差錯的寫完才好,倘若寫錯了字,那就儘量把塗抹痕跡美化為整體佈局中的一環。不過,古人可沒那麼傻里傻氣,任由問題代代延續下去,他們可聰明的咧!在這裡,要介紹古代的幾種“塗改液”,雖然這些方式不比今人研發的“修正液”,但已經是造福人群的好發明了!

一、刮洗

古人會把寫錯字的地方用刀子將它刮掉,聽起來好像挺合理的,但最大的壞處是紙張容易被破損啊。

二、紙貼

這個方法小編也用過啦!那就是拿紙張把寫錯字的地方貼住、遮擋起來。這和第一種方法(刮洗)剛好是相反的方式。它最大的壞處是,新貼上去的紙張比較容易掉落

三、粉塗

第三種方法就是拿鉛粉將寫錯字的地方塗抹掉。小編覺得這種方式還挺奇特的,只是這種方式塗抹一次並不能馬上看見效果,得塗抹個好幾次,才會奏效。

第三種方法跟第二種方法比起來,比較適合於小面積的修改。第二種方法則可以拿大片紙張遮擋住錯誤的地方。

四、雄黃

在說第四種方法之前,小編得稍稍簡略介紹一下紙張的歷史。

東漢蔡倫的造紙術,讓大家懂得使用樹皮、破布和漁網等製紙原料,並於改良的過程,令紙張不再顯得粗糙。

時,人們還學會了染紙。“黃紙”就是最常見的染紙。它的製作方式就是把紙張浸泡在黃櫱的液體中,隨後晾乾。製成之後,紙張的顏色散發出黃色,故得“黃紙”之稱。

古人寫錯字怎麼辦?沒關係 他們有修正液

“黃紙”不僅增強紙張的耐久性,同時還因為黃櫱具有抗蟲的功效,故不像以往的紙張那般害怕蠹蟲之害。人們於漢朝以後,就逐漸使用黃紙了。宋代時期,黃紙的應用早已是相當廣泛了,政府還下令要官員們使用黃麻紙,故稱“降麻”。

北宋科學家沈括修改錯字的方式--“雌黃”,正是建立於黃紙的應用上。沈括曾於《夢溪筆談・卷一・故事一》中言:“館閣新書淨本有誤書處,以雌黃塗之。嘗校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粉塗則字不沒,塗數遍方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古人謂之鉛黃,蓋用之有素矣。”意思就是說,沈括在朝廷館閣新抄寫時,一旦出現錯誤之處,即以雌黃塗抹、改之。

這是沈括在比較過數種改字的方式後,才正式肯定雌黃的功效能夠持久而不致脫落。

既然,科學家沈括都如此掛保證了,可見雌黃真的是古代版的修正液!

古人寫錯字怎麼辦?沒關係 他們有修正液

雌黃

那麼“雌黃”是何物呢?它其實是一種有劇毒的黃色礦物,它還是雄黃的共生礦物,且顏色和黃紙很相似。雌黃最特別的地方是,它的附著力很強,一經塗抹就能令錯誤字跡消失,而且擁有高持久性。

除此之外,雌黃不僅因為擁有劇毒能夠殺蟲,它還能夠解毒消腫,根本就與黃紙的抗蟲效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了!

所以,古人可聰明瞭,誰說今人的修正液發明才便利呢?古人不僅早就使用抗蟲的黃紙,還用解毒的雌黃來塗抹錯字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