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的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這個詞,大家經常說,不過起源,估計就不是誰都清楚。這是夢露的一部影片的名字,後來大家發現無論是企業,家庭,甚至政府,都在第七年時間段上面臨各種麻煩。

OpenStack存在的問題,其實已經不是癢,就撓一下。基本上是已經無藥可救。

Contents

  • 1 逐步沒落
  • 2 都不掙錢
  • 3 TC不作為
  • 4 企業用戶收益差
  • 5 K8S 和 PaaS
  • 6 技術不是問題

逐步沒落

我是2010年七月份,入職世紀互聯雲快線公司,開始搞雲計算,公司是IDC,所以也就非常關注美國的IDC領頭羊Rackspace,那時候在美國,Rackspace雲計算是排名第二的,基本上是中國IDC的學習偶像。

非常巧合,我入職的時候,Rackspace和NASA推出OpenStack的項目。所以也就從哪個時候,一直跟著這個項目,一直走到2017年7月份,OpenStack的china Day,真的整整七年。見證了OpenStack整整7年,從零開始到巔峰,走向下坡路的過程。

現在已經離開OpenStack整整一年,回過頭來看看,OpenStack到底有啥問題,遇到什麼麻煩呢?屁股決定腦袋,我現在的屁股,應該也可以讓我說的清楚一點。

經常有朋友問我未來OpenStack的發展趨勢,我就用這張OpenStack郵件列表數量統計圖來回答這個問題


OpenStack的七年之癢


圖片來源:https://openstack.markmail.org/

現在郵件列表的活躍度,2016年到達巔峰,逐步在下降。基本上也是可以代表OpenStack的熱度和發展狀況的。這種下降的趨勢,其實目前來看,還是很難逆轉。

OpenStack社區真正幹活,寫代碼的人,數量多少呢?估計已經不超過20人在全職幹活。應該不到巔峰時刻的百分之十。

都不掙錢

其實我思考過,OpenStack存在的各種問題,不過歸根結底,就是廠商根本就不掙錢。以前一個笑話,就是OpenStack最大的贏家是OpenStack基金會,每年入賬1000萬美金。

用開源軟件來實現企業的盈利,這個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歷史上,linux內核,就紅帽實現的盈利。Hadoop的生態圈,至少有2家公司上市。那麼對於OpenStack廠商來說,基本還是零。

國內的OpenStack市場,如果從2015年算起,經歷了3年的發展和摸索,國內的OpenStack創業公司,基本都已經淪落為高級人力外包的公司。整個OpenStack的市場規模,也不足以支撐OpenStack創業公司的估值。這也導致從2016年,mirantis放棄Pure OpenStack廠商後,國內的廠商也都已經都布其後塵。

從現在看來,OpenStack創業公司上市套現的機會越來越少,也就導致OpenStack投資者也就沒啥好日子。

很多朋友抱怨OpenStack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不過說實話,就算把OpenStack做的完美,其實也是無法解決當前的困境,無法盈利。國內OpenStack廠商,最有想法,產品思維的兩個廠商,是最先陣亡的,刻通和有云。

TC不作為

OpenStack基金會成立,專門有一個TC,技術委員會,負責OpenStack的技術方向,經過幾年的發展,基本已經成為的養老院和老油條。

從2015搞的big tent,大帳篷項目,就是信心過於膨脹,項目從10個暴漲到50多個,不到1年的時間,問題就暴露出來。

誰都不能保證自己的決策不出錯,但是出錯,不做調整,就是作死。自從2016年Mirantis退出後,OpenStack大量項目出現沒人玩的情況下,TC沒做任何的事情。

一直到今天,OpenStack項目還是在不斷增加,項目參與人手在不斷減少。大量的殭屍項目,沒人願意站出來當醜人,直接把項目砍掉。

對比CNCF基金會,目前據說有500多個項目在排隊等待孵化批准,批准進入孵化階段門檻都是非常高,更別說畢業。

企業用戶收益差

這點上,在我做容器,paas後,感受更加深刻。對於IaaS來說,他應該是可以給企業帶來的效率的提升,資源的節省。不過這個如果和vmware比起來,就基本沒啥優勢。

國內的私有云市場,主要的客戶群體是政府和國企。使用OpenStack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而是更多為了自主創新。

真正嘗試使用OpenStack的企業,帶來最大的好處,估計是技術人員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給企業的本身帶來哪些改變呢?資源的節省,效率的提升,其實公司是沒有感覺的。

企業目前使用資源的方式,還是資源創建者和使用者分開,無法真正實現自服務。運維負責創建虛擬機,開發者負責使用。

當用戶無法在使用OpenStack中真正受益,那麼放棄就是早晚的事情。

其實我當初走PaaS的時候,對PaaS能給企業帶來什麼好處,還是有疑問的。不過經過不到半年的使用,就能真正感受到Docker,PaaS平臺給企業帶來的好處,效率的提升,資源的節省,真的一個數量級別的提升。

K8S 和 PaaS

容器,Docker對OpenStack來說,其實還不能構成威脅。但是K8S,和PaaS的成熟,確實讓OpenStack看不到未來。

很多用戶受到IaaS,PaaS,SaaS三層架構的影響,認為PaaS就應該跑在SaaS上面,當年一位朋友,還專門去找新浪的SAE部門的老大,確認新浪的PaaS是跑在IaaS上,還是物理機器上。

其實根本不用糾結這個問題,PaaS和IaaS其實是一個松耦合的,PaaS完全可以直接跑在物理機器上。

我經常問容器廠商一個問題,到目前為止,哪些應用是無法跑在容器上的。必須要跑在VM上呢?其實真的沒有,或者真的很少,很少。


OpenStack的七年之癢


未來的企業數據中心,很可能是PaaS,K8S的天下。

OpenStack其實就算不犯任何的錯誤,在k8s出現後,其實都很難改變他的下坡路的趨勢,無非是讓下降平滑一點而已。

技術不是問題

最近好幾篇文章,討論OpenStack,說OpenStack技術複雜,有哪些短板。其實我 是看著OpenStack過來的。我可以說,目前階段的OpenStack,技術上,還是過得去的。

幾大核心項目,提供計算,存儲,網絡的功能,還是很穩定的。藉助OpenStack容器化部署工具,kolla,不僅僅把OpenStack部署好,日誌EFK都會部署的很好,目前kolla的社區普羅米修斯已經基本整合好了,再打磨一個版本,應該就用了。

長期用戶糾結所謂升級的問題,也順利解決,甚至可以實現某個組件的降級,例如neutron,你可以上以前版本,因為sdn兼容的原因。

我曾經很霸氣回答友商提問,你的OpenStack和我的有啥區別問題。我說我給用戶提供的OpenStack,讓用戶自己可以升級。

kolla即使做的那麼優秀,我整整參與了2年,也無法挽救OpenStack的衰退。

>>> Sammy寫在最後:

沙克是OpenStack圈子裡的一個名人。之前他在一OpenStack創業公司做技術高管,直接參與和帶領團隊做了大量的OpenStack相關的研發和項目落地工作。在寫作本文時,他一定回憶起了他和OpenStack七年戀愛期間的點點滴滴。我想,也許只能用『愛之深,責之切』來形容沙克寫這篇文章時候的感受吧。雖然他現在認為OpenStack的衰退趨勢應該無法阻擋了,但是,我想,如果OpenStack的發展將來能好起來,那他一定是最開心的人之一。

沙克的觀點引發了我的一些新思考。

(1)容器對虛機的替代可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想想虛機對物理機的替代過程吧。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企業和單位採用物理機,可以看到這演進過程相當長,而且仍未結束。而從虛機到容器,我認為變化更大,從軟件架構、開發方式、運維方式、人才技能、業界生態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我認同容器代表未來,但還是需要幾年時間來走完這條從虛機到容器的演進之路。

(2)我和他有個觀點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主要問題還是出在社區的經營和管理上。舉一個例子。中國區域作為OpenStack的第二大用戶區域,我們一直沒有一個成熟的中國用戶和國際社區之間的溝通渠道。無論我們有多少討論,反映了多少觀點和問題,似乎社區都很少甚至沒有覺察。我認為這是非常不正常的。

(3)開源及其相關的很多東西都是新事物。最近我有在和一位研究開源的博士討論。我們認為,開源社區作為最近幾年才出現的一種新型組織形式,應該有相應的理論,來對它進行研究,以指導它更好地發展。包括開源社區的組織與發展、開源項目的盈利模式、開源項目和利用這些項目的商業組織之間的關係等,都是可以研究的對象。

謝謝您的閱讀,歡迎大家關注沙克的個人博客,其地址是http://www.chenshak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