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軍是陳誠的起家資本,如何評價這支部隊的戰鬥力?

ST餘書濤


十八軍誕生於1930年8月,是國民黨“五大王牌”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屬於五大王牌的“大哥大”,其核心人物是陳誠,屬於陳誠“土木系”支柱,是蔣介石心腹中的心腹。

這支軍隊的戰鬥力自然是國軍中最為強悍的部隊之一,其骨幹皆為黃埔軍校畢業生,素質和意志都是國軍中一流的,抗戰中十八軍的最有名的兩場戰役一是淞滬會戰中的“羅店血肉磨坊”和1943年的石牌要塞之戰,其中在石牌之戰中,十八軍竟然還和日軍打了一場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的白刃戰!其戰鬥意志和軍事素養可以說在中國軍隊中非常罕見的。

解放戰爭時期,十八軍被整編為第11師,“狡狐悍將”胡璉為師長,這支部隊也使得解放軍吃盡了苦頭,1946年10月章逢集大戰,中野主力近6萬人圍攻整11師32團一個團五天五夜,最後只能打成平手,中野傷亡四五千人,11師32團傷亡2700餘人,這是內戰中非常罕見的成績。中野完全沒想到佔盡優勢兵力竟然打成這樣,全面撤退,魯西南根據地全喪;山東南麻戰役,華野集中五個縱隊,其中一個打援,四個縱隊外加魯中軍區三個團猛攻南麻5天5夜,僅殲11師一個團,自身傷亡達1萬餘人.........

這支部隊成為中野和華野的頭號大敵,解放軍屢次想殲滅18軍,但都被狡狐胡璉擺脫,十八軍在與兩大野戰軍的數十次交手中,十一師保持著不勝即平的記錄。

然而,國民政府的敗亡不是一兩支軍隊能挽回的,淮海戰場上,在雙堆集,18軍終於被解放軍殲滅,然而即使是在淮海,18軍的戰鬥意志仍然給瞭解放軍很大震懾,絕境中,18軍118師“老虎團”33團(該團全部是由戰鬥經驗豐富的抗戰老兵組成,作戰時兇狠頑強,罕遇對手,堪稱是18軍之精華)與 解放軍兩個團血戰大王莊,殊死肉搏,攻守雙方几乎都拼光,此戰為整個淮海戰役中最殘酷、激烈的爭奪之一,戰況之激烈,以至嚇得旁邊85軍一個主力團直接投降了事。


國史拾遺


第18軍,國軍精銳種子軍。

得“種子軍”名號,那是因為第18軍巨能產出人才,該軍先後出了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2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後勤總司令,20多個軍長。

這麼高的人才產出率能說明啥?第一個,18軍的當家人陳誠確實有小委員長之實,一人得道嫡系昇天;第二個,18軍確實人才濟濟,這跟陳誠治軍理念有關,嚴明公正,有大將之風;第三個,18軍能產出這麼多人才,戰力自然不會弱。

第18軍屬於建軍比較早的國軍老派勁旅,是由第2軍第11師發展起來的。

陳誠執掌第11師,進而擴編出第18軍,過程頗為“好事多磨”。

國軍歷來講資歷,講派系,1927年4·12後,年僅30歲的陳誠被提拔成第21師師長,一個月後在與孫傳芳作戰中,因胃病發作坐轎子上陣,遭到何應欽打壓,結果師長的位子還沒坐熱就砸了鍋。

從此,陳誠與何應欽結下了樑子。

蔣介石短暫下野,復出後重編第2軍,決定將曹萬順的雜牌第17師和南京總司令部警衛團兩個團合併,組成第11師。老蔣想讓陳誠當第11師師長,但何應欽跳出來說,陳小鬼資歷不夠。

為了平衡派系矛盾,老蔣只能讓陳誠先當第11師副師長,然後再擇機轉正。

轉正後,陳誠率第11師參加中原大戰。因策反敵軍、包圍商丘、進攻濟南、鄭州有功,34歲的陳誠正式出任新擴編第18軍軍長。

34歲即出任軍長,引起了眾人的羨慕嫉妒恨,因此第18軍得了一個讓陳誠很不舒服的綽號——“童子軍”。

這說法雖然有輕視貶低之意,但在某種程度上也道出了一定事實,剛成軍的第18軍底子確實薄,除了第11師原班人馬,再無其他部隊,陳誠這個軍長有名無實,乃是“軍長師長一肩挑”。

所以第18軍真正的歷史是由擴軍開始的。因為有老蔣的支持,陳誠又很有政治手腕,到1932年10月,第18軍在陳誠手裡擴編到了何種程度呢?

下轄5個師,29個團,誇張程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一個軍抵人家好幾個軍。

但人多未必戰力就強。在隨之而來的第四次圍剿中,陳誠和他的第18軍很意外地栽了個大跟頭,第11、52、59師竟一起讓人包了餃子,老政敵何應欽一發難,陳誠不得不辭去本兼各職。

用一句“帶傷服務,一雪前恥”的口號重新喚起鬥志後,陳誠的第18軍再上前線,參加第五次圍剿,出發前,羅卓英升任軍長。

一戰成為攻進廣昌第一軍,為老蔣立了大功。

接下來的淞滬會戰,第18軍的表現可圈可點。在有人肉磨坊之說的羅店爭奪戰中,第18軍重創日軍,贏得了榮譽,“打”出了兩個軍長。

也正是藉助淞滬會戰,陳誠的土木系軍事集團開始成型。原先的第11師為土,後來的第18軍為木。

1938年9月,羅卓英接任陳誠之職,出任武漢衛戍總司令,參與指揮武漢保衛戰,書呆子黃維接任第18軍過渡軍長,半年後,原11師老師長彭善升任第18軍中將師長。

但接下來的宜昌一戰,第18軍打得並不好,宜昌失守後,全軍傷亡三千多人,最終也沒能奪回來。

戰後,護犢子的陳誠被迫將彭善撤職,換上外來戶方天。

手下嫡系猛將如雲,為何偏要選用一個外來戶?這是始終困擾第18軍的一個頑疾,內部對軍長大位的爭奪太激烈,在資歷和能力面前,政治高手陳誠只能講策略,玩平衡。

第18軍後來被合圍基本全殲,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在關鍵時間用最正確的人。

講實際,此時最適合接任第18軍軍長的是時任第11師師長的胡璉,但這位“狡如狐,猛如虎”的善戰之將直到石牌大捷後六個月才如願以償。

在第18軍的戰功簿上,1943年的石牌大捷是顯赫一功,但也需客觀冷靜看待。

後來者看那段戰事,有時候是過分關注國軍的勝利宣傳以及國軍的那些個勳章了。石牌要塞成功擊退進犯日軍,是有意義的勝利不假,但把彈丸之地石牌說成是又一個斯大林格勒,則明顯是國軍對勝利的吹噓。

但不管怎麼說,胡璉在此戰中說出的那句熱血男兒言還是很值得銘記的——“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

比起石牌大捷,本人倒覺得1944年第18軍配合第74軍在雪峰山一役中的表現,更大氣,更有嫡系王牌軍的風采。

首先一個就是當何應欽調第18軍打配合的時候,陳誠放下了派系之爭,慷慨從命。

再一個就是憑藉優勢火力壓著日軍狠揍,看上起十分的過癮。

第74軍和第18軍聯手本是能全殲日軍第20軍主力的,但在何應欽“軍事服從政治”的命令下,很無奈,兩軍只好給日軍開了個潰逃的口子。

太可惜。

抗戰勝利後,第18軍先是被改編成整編第11師,後又恢復番號被編入第12兵團。其實這所謂的第12兵團就是第18軍和它的外圍部隊。

按理說,胡璉應是第12兵團司令的不二人選,但因為派系爭鬥,最終掌軍的卻是志在辦學的書呆子黃維,而胡璉呢,憤懣之下則直接撂攤子回老家,採菊東南下去了。

如此重要時刻,如此重要兵團,用這麼個優柔寡斷的書呆子,結果可想而知。

等到黃維兵團被困住,再想起胡璉的時候,早已是無解的死局,小局部再能死戰也沒啥實質作用了。

就這樣,最終還是讓胡璉跑了,一個幸運是難以涵蓋所有的。

正是因為有胡璉的逃脫,才有了後來的金門之戰,才有了重編後的第18軍撤逃臺灣。

比第74軍強,沒有落下兩次被全殲的命運。


黑句本


淮海戰役在雙堆集殲滅黃維兵團一役,國軍楊伯濤第十八軍118師號稱“老虎團”的第33團守大王莊,與中野、華野各一個主力團血戰到底,雙方刺刀見紅,老虎團居然連續發起15次反衝鋒,基本全體陣亡無一降者,解放軍最後增援的縱隊偵察連戰後僅餘17人。旁邊小王莊國軍八十五軍一個團一直在望遠鏡裡觀戰,看完直接投降,沒得打了。



前幾日討論過國產戰爭大片《捍衛者》,淞滬會戰中國軍500多人的一個營死守寶山城七晝夜,在日軍飛機艦炮坦克和一個步兵聯隊進攻下,死戰不退,全營犧牲,一查番號,正是第十八軍95師姚子青少校所部。

胡璉守石牌都說爛了,國軍敢跟鬼子大規模白刃戰的部隊真心不多,十八軍用事實證明他們是肯定敢的。



這就是陳誠十八軍的真實戰鬥力,拋開立場和政治,陳誠大兵團指揮能力雖不是很強,但是帶兵練兵絕有一套,所以十八軍的戰鬥力確實不俗,不是因為被圍困時久,雙堆集肯定能崩中野的幾顆牙下來,而十八軍一倒,第十二兵團一定崩潰。

陳誠從接掌11師起,就定下“人事公開,經濟公開”的內部軍規,並且以身作則,中原大戰率先攻進濟南城,老蔣親獎大洋五萬,陳誠一塊不留,全師每人二塊,餘款建立南通第十八軍傷殘官兵工廠。所以十八軍內部風氣較好,賞罰分明,士氣較一般國民黨軍確實要高。



陳誠有便利條件,仰仗老蔣寵信,十八軍的訓練彈藥量是其它部隊五倍不止,有軍事常識的知道,士兵槍法和戰場鎮靜那是子彈喂出來的,所以十八軍實彈射擊訓練的密度國軍第一,軍需部長告到蔣介石那裡,也是白搭。

陳誠的部隊糧餉充足,每逢大戰開雙餉,第一批換裝美式武器的部隊之一,只接收黃埔或中央軍校的優秀畢業生,最好的師管區補充兵,各種優等資源養他的一個十八軍,戰鬥力自然較強。



整編11師圍剿大別山時期,就敢追著中野的一個縱隊打,糧彈兩缺的大別山部隊只能選擇避其鋒芒,某旅被胡璉整11師偷襲,曾經有次重大失利,鑑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只提不敘。

話又說回來,這樣的富養個別部隊,也滋生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的驕狂,以及其它部隊的不爽,厚此薄彼的做法,會失去普遍公平和整體戰鬥力,以及隊伍之間的矛盾與不配合,整編74師就是這麼掛的。


度度狼gg


真的是寵出來的十八軍嗎?

國民黨五大主力,首先是打出來的七十四軍,名聲最大,備受推崇,主要是七十四軍活躍於抗日戰爭時期,在解放戰爭時期第一個被消滅,對敵我雙方的轉折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是練出來的第五軍,雖然在第一次遠征緬甸撤退時損失慘重,但是崑崙關戰役時打的還是很有風采的;裝備出來的新1軍、新6軍則是最早裝備美械裝備,接受美式訓練的部隊,在抗戰後期戰鬥力彪悍。

剩下一個就是寵出來的第十八軍,由於十八軍是陳誠的嫡系部隊,陳誠又是老蔣的嫡系,因此說十八軍是寵出來的一點都不為過,在抗戰勝利後的一段時間,老蔣調七十四軍去衛戍南京,被稱為御林軍,實際上稱十八軍為御林軍更不為過。

在整個抗戰期間,十八軍一直駐守在老蔣的外圍,是老蔣最信得過的嫡系,然而,光說十八軍是寵出來的則不恰當,在淞滬會戰最激烈的戰場羅店絞肉機上,第十八軍殊死抵抗日本的前進,死傷慘重,後來在石牌戰役中,也是二戰中最大的刺刀戰,在這次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第十八軍還是阻擋了日軍的進攻。

所謂的寵,其實是因為你能打,才寵的,一個不能打勝仗不能打硬仗的部隊,老蔣也不會得意的,說到底,老蔣也要看你的成績。

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

陳誠系又稱土木系,是因為陳誠先是擔任第十一師師長,後來以此為基礎組建了第十八軍,十一組成一個土字,十八組成一個木字,因此被稱為土木系。

早在中原大戰時,陳誠的第十一師就因為作戰有功被擴編為第十八軍,相對其他五大主力早很多,剛組建的第十八軍其實也就是一個番號,下面就一個第十一師。然而在剿匪期間,陳誠不斷招賢納士,在老蔣的支持下不斷擴大該軍的編制,在中原大戰後的第二年就將教導第三師劃撥給陳誠,陳誠又不斷吞併雜牌軍,到1932年的時候第十八軍轄5個師,一時間氣勢如虹,後來看第十八軍轄師太多,指揮不便,就將兩個師劃分給了後來的第五軍。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老蔣對陳誠的打壓,相反老蔣是有意提拔陳誠,當時黃埔系的代表是何應欽,老一派的將領劉峙、顧祝同等都圍在何應欽的左右,在後來黨內矛盾中,何應欽態度不明,使老蔣不太滿意,為了制衡何應欽,必須打造自己的嫡系,這個人就是陳誠,1934年羅卓英擔任第十八軍軍長,陳誠進入更上一層。

第十八軍在羅卓英的帶領下,先是第五次圍剿取得勝利,後來在抗日戰場上也有諸多表現。這些和陳誠的用人策略不無關係,陳誠重用黃埔軍校畢業生,紀律嚴明,堪稱王牌部隊。

第十八軍的戰鬥力有多強

抗日戰場戰況激烈的戰役並不少,但是十八軍打的兩場激烈的戰爭,一般的戰役比不了,十八軍的成名戰為淞滬會戰的羅店拉鋸戰,在該次戰役中,十八軍力敵日軍主力師團,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為了掩護淞滬戰場的部隊撤離,十八軍等部隊堅守羅店,羅店也被稱為血肉磨坊。

經此一役,第十八軍雖然保存了建制,卻損失慘重,奉命撤出上海,進行修整,後來參加了武漢會戰、棗宜會戰、鄂西會戰等,在石牌戰役中與日軍進行了第二次激烈的交鋒。

石牌是長江三峽的險要關口,也是重慶的門戶,當時日軍企圖擊破石牌,對後方發起進攻,第十一師師長鬍璉,堅守陣地與日軍發生激烈對抗,其中爆發了二戰中最大的刺刀戰,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會戰。

石牌戰役後,十八軍還參加了常德會戰、湘西會戰。

在解放戰爭時期,十八軍被改編為整編第11師,由胡璉擔任師長,在解放戰爭初期的各個戰場上,第十一師保持著不敗的記錄,後來我方最高領導人評價胡璉“狡如狐,猛如虎”,解放軍對胡璉很忌諱。

然而在淮海戰役時,以第十八軍為核心組建第十二兵團,讓黃維擔任兵團司令,胡璉擔任副司令,也就是淮海戰役中的黃維兵團,在淮海戰役中,黃維兵團趕赴徐州,結果還沒搭到徐州的邊就在雙堆集被包圍,最終全軍覆沒。


史論縱橫


國民革命軍第18軍的前身是由蔣介石的鐵桿嫡系、位列八大金剛壓軸之位的陳誠擔任師長的第11師。該師組建於北伐戰爭時期,陳誠擔任師長期間,受革命思潮的影響,嚴格要求部隊並以身作則。全師一律禁止賭博、吸大煙,團以下營連排幹部必須肩扛步槍行軍。無論嚴寒酷暑,服裝必須整齊,起床後打好綁腿,直到晚上就寢才解脫。在軍閥混戰時,陳誠也和官兵同甘共苦,山地行軍從不騎馬,和士兵一樣穿草鞋步行。

正是在這樣嚴格、統一、科學的管理下,第11師很快成為一支戰鬥力、機動性極強的部隊,在軍閥混戰中屢建奇功,在此基礎開始由師擴編為軍,還是以陳誠任軍長。後來的國民黨軍猛將黃維、胡璉、羅卓英、楊伯濤等人都出自該部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18軍參加淞滬會戰,在羅店與日軍精銳的第3師團在此血戰數日,以傷亡一萬餘人的慘重代價斃傷日軍近萬。戰鬥之慘烈和18軍官兵的英勇頑強令兇狠殘暴的日軍驚恐的將羅店稱為“血肉磨坊”。

淞滬會戰後,緊接著南京失守,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武漢會戰後,為了防止日軍對重慶的進攻,18軍奉命調往三峽峽口的石牌要塞駐守,拱衛京畿。1943年,在中南戰場橫衝直撞的日軍頭號機械化兵團——第11軍在奪佔宜昌後又以10萬兵力大舉進攻石牌,妄圖扣開重慶的大門。

扼守石牌主陣地的就是第11師,在國民政府的嚴令下死守石牌。師長鬍璉甚至寫好了遺書,還將指揮部設在距離前沿不遠的地方,表明誓與要塞共存亡的決心。而日軍的攻擊部有兩個師團,其中一個就是當年在羅店與18軍交手的第3師團。兩個冤家又一次在戰場上遭遇,自然分外眼紅。日軍倚仗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不停的向18軍陣地發起猛攻,遠以飛機轟炸、炮火打擊,近以坦克點射,然後以步兵衝擊。18軍各師則倚仗有利地形死戰不退,連連挫敗日軍的進攻。日軍久攻不下,居然一度喪心病狂的使用毒氣彈為掩護,在最危急的關頭,胡璉師長命令將軍旗插到石牌要塞最高峰,以此激勵全軍,毫無防毒裝備的18軍最後居然以白刃戰將日軍殺退。18軍與日軍兩個師團在石牌連續廝殺一個多星期,寸土寸血,殺死殺傷日軍近萬人。戰鬥之血腥慘烈,即便在整個8年抗戰中也是極為罕見,18軍以血肉築成的長城,死死的將10餘萬窮兇極惡的日本兵擋在了三峽之外。

在18軍苦戰石牌時,18軍老軍長、時任第6戰區司令長官的陳誠也指揮大軍在外圍與日軍第11軍其他師團惡戰,在18軍有利配合下,最終在6月初將日軍全線擊潰。最後,石牌保衛戰中國軍隊以傷亡1.5萬人的代價取得了打死打傷日軍官兵2.5萬餘人、擊落擊毀飛機45架、軍車75輛、艦船122艘的巨大勝利。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十八軍的彪悍程度在許多軍迷心目之中僅僅次於王牌戰隊74師,是國軍五大主力部隊之中最後一個被殲滅的部隊。它是陳誠起家的資本,也是胡璉軍旅生涯的的基礎。十八軍先後出過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2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勤聯總司令、20多個軍長……它在國軍的軍史上地位甚重,培養出太多名噪一時的國軍將領,其中最為出名的不是陳誠而是胡璉,可以說十八軍是在胡璉的手上走向了輝煌。

和74軍一樣,十八軍是老蔣心目中的嫡系部隊,陳誠也是老蔣的第一心腹。在1937年淞滬會戰之時,當時擔任十八軍軍長的羅卓英率領部下打響了羅店爭奪戰,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血肉磨坊之戰,可謂是淞滬會戰之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十八軍在這場戰役之中元氣大傷,但是其英勇為世人所銘記。

1943年,在石碑保衛戰之中,十八軍擔任了保護重慶門戶的艱鉅重任。這一場戰鬥之中最為出彩的是時任十一師師長的胡璉,他創造了又一個十八軍的奇蹟,以1.5萬將士的犧牲換來了石碑戰役的勝利,胡璉就此名噪一時。

內戰爆發之後,十八軍整編為十一師,在解放戰爭之中,就是救火戰隊的存在。哪裡有了困難,十一師就會被緊急調往。胡璉精明彪悍,曾經被毛主席比喻成狐性和虎性並存的國軍將領。18師在解放軍手下幾次逃脫被殲的命運,大多是因胡璉機智多謀,胡璉的謀略和戰鬥力不可小覷。

曾經看網友統計過,在解放戰爭之中,十八軍是唯一一支勝多敗少的國軍部隊。胡璉曾四次面對解放軍的包圍,和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皆交過手,但是都被他運用地形突圍出來。

十八軍被解放軍最後殲滅實在淮海戰役之中,十八軍奉命組成了十二兵團,胡璉本是名副其實的總司令,但是因為國軍派系爭鬥,將總司令的大權交到了黃維手上,黃維一心辦學,被人稱為書呆子。如此重要的戰役交給黃維,胡璉當然心有不甘,直接回老家去了。一直到十二兵團被包圍,蔣介石才知道胡璉竟然不在,老蔣此刻才知心慌,親自出面叫他前往前線。

然而就在這場戰役之中,十八軍徹底被消滅在雙堆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十八軍被殲滅。雖然最後胡璉僥倖逃了過來,但是手下精銳部隊已無。後來十八軍又被重建,胡璉死裡逃生之後大約還是捨不得這支隊伍,擔任了十八軍指揮,以這支新隊伍在古寧頭之戰中勉強緩住國民黨的潰敗。


木劍溫不勝


第十八軍是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辭修的起家部隊,陳誠的黃埔系被稱為“土木系”,就是由十八和十一組成。該軍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歷史最久,也是五大主力中最後在大陸被消滅的。這支軍隊的骨幹是清一色的黃埔生,羅卓英、黃維、胡璉等皆出自於此。

十八軍在抗戰中有兩個比較出色的戰例,一個是淞滬會戰,另一個是石牌保衛戰。淞滬會戰時第十八軍和日軍的甲種師團第3師團在羅店進行拉鋸戰,為了爭奪羅店這個彈丸之地,中日雙方的軍隊在這裡進行了血戰,被稱為“血肉磨坊”。1943年身為第18軍少將師長的胡璉奉命守衛石牌,戰前身為師長的胡璉已經寫好了家書並做好了決一死戰的決心。石牌保衛戰中,日軍曾繞過石牌,衝到距離三鬥坪非常近的伏牛山。在這種情況下,胡璉下令:將國旗插到最高峰,命令守軍不得後退半步。第11師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一直堅守到全面反擊時刻,最終保住了通往重慶的大門。



小委員長陳誠是十八軍的首任軍長,打仗指揮不行,但是辭修很會治軍。第十八軍的官兵作戰時都能夠以身作則,紀律更是非常嚴明。到胡璉成為該軍的軍長之後,第十八軍變得更加謹慎和狡猾,與第74軍行成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歷史軍魂


國民黨第18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與新1軍、新6軍、第5軍、第74軍並稱國軍五大主力。

與其他4軍相比,第18軍建軍最早、歷史最悠久,先後參加過蔣馮的中原混戰、圍剿紅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在國民黨的五大主力軍中,第18軍當數佼佼者。這支軍隊起源於北伐時期的國軍第11師,湧現了諸如陳誠、胡璉、楊伯濤、周至柔、羅廣文等諸多名將,是國民黨中土木系將領組成的軍事集團。它成名于軍閥混戰的中原戰場,在抗日戰爭中大放異彩,最終在解放戰爭中灰飛煙滅,遺憾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陳誠)

1930年,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各路軍閥在中原爆發大戰。11師師長陳誠因作戰勇猛、功勳卓著,有效牽制了馮閻的主力。中原大戰後,陳誠因此從11師的師長升為第18軍軍長,不過18軍當時只有一個11師,本質上還是一個師的兵力。後來18軍不斷擴編,最多時曾擁有多達8個師的兵力,發展成了國軍的骨幹。
(蔣介石與陳誠)

抗日戰爭時期,18軍在羅店與日軍第3師團血戰,以傷亡一萬餘人的代價斃傷日軍近萬人。南京失守以後,18軍又奉命在石牌要塞駐守,阻止日軍西進臨時首都重慶。1943年,18軍在慘烈的石牌保衛戰中成功將10萬日軍阻擋在三峽之外,迫使日軍戰略轉向南下。

在石牌保衛戰中,國軍以傷亡1.5萬人的代價擊死擊傷日軍2萬餘人,擊落擊毀飛機45架、軍車75輛、艦船122艘,是抗戰後期的一次巨大勝利。

總體而言,18軍起源於北伐戰爭時期陳誠帶領的11師,是一支歷史悠久的部隊。而11師是北伐軍的八大金剛之一,軍隊紀律強,管理嚴格,戰鬥力較高。加上11師演變為18軍後,又通過不斷擴編使實力大大增強,成為國軍的王牌部隊。儘管這支軍隊在解放戰爭時期遭到慘敗,但仍不可否認其在抗戰中的巨大貢獻。


國史檔案


依照將熊熊一窩的說法,瞭解十八軍就必須瞭解其統帥,陳誠。

他是老蔣的嫡系,從北伐的指揮炮兵反殺叛軍,扭轉戰局而開始進入軍界高層眼簾,之後還跟隨老蔣打了中原大戰,十八軍是在可恥的內戰圍剿中成立的,陳誠軍長,師長一把抓,奈何轄下三個師被包餃子,不得不辭去所有職務。

所幸老蔣仍然器重,不久便東山再起。

淞滬會戰,重創日軍,也就那個時候,十八軍的土木屬性開始成型。

重要的是陳誠在軍中提拔了一位完全屬於外來的人物,胡璉,此人可謂是陳誠派系的嫡系,呵呵,沒辦法,陳誠的手腕就是如此,搞策略平衡便於掌控。

輝煌點:雪峰山的策應。

內戰期間,十八軍統帥莫名其妙就歸黃維,反正這也是一種高層的政治平衡,因為陳誠已經步入政壇,兵權肯定要被限縮,軍中嫡系胡璉只能退居二線。

胡璉在戰役中跑得比黃維瀟灑,跑得快,因為他才是真正十八軍的當家人,呵呵。

退居臺灣,十八軍只在金門戰役重新出現過,之後便歸於黯淡。

軍隊重點是將領,其次是後勤保障和武器,最後決定軍隊命運的是統帥的倚重。

陳誠很明白這一點,第一項抓得牢,第二項保得住,第三項更是勤得很,老蔣對他的認可與支持就是鐵證。


鴻哥iouyh福小鋪


十八軍不僅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首,也是小委員長陳誠起家的嫡系部隊,土木系的核心支柱。

其建制很早,但到了1931年才形成規模。之後由於陳誠藉機廣收雜牌軍,18軍規模最大時曾轄有8個師。蔣介石也有意培植陳誠為親密心腹,故而18軍無論在裝備、經費還是其他各個方面,倍受青睞,逐步成為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

陳誠卸任軍長之後,先後有羅卓英、黃維、彭善、方天、羅廣文、胡璉、楊伯濤繼任軍長,可以說名將輩出。

陳誠本人比較自律,品行端正,對自身要求很嚴,沒有太多不良習氣,治軍也很嚴厲。

加上18軍大部分中下級軍官乃黃埔軍校畢業,素質比較高,故而紀律嚴明,頗有正規軍的風度。第18軍戰功彪炳,抗戰總最有名的戰績為淞滬羅店拉鋸戰。羅卓英軍長曾率18軍,力敵松井石根指揮的第3師團,歷時近一個月。

日軍為爭奪這個彈丸之地,戰死的就有幾千,整個羅店血流成河,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非常慘烈。

1943年4月下旬的鄂西會戰中,第18軍第11師堅守石牌要塞。

在戰鬥緊張進行之際,陳誠電話詢問師長鬍璉有無把握守住陣地。

胡璉堅定地回覆陳誠: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胡璉寫下5封訣別信,然後沐浴更衣,做好了決死一戰的準備。第18軍對抗戰的貢獻很大,但是解放戰爭中沒有站在人民的一面,最終被消滅。1949年恢復重建,但已經失去了銳氣。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