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李世民留给儿子的辅政大臣,却因一事被贬,最终抑郁而死

在公元649年的时候,一代帝王李世民病危。在临去世前,他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两个大臣,用来保证这个后继之君的统治,这两个人就是当时名声最响亮的两个人。说到这两个人,大家对于长孙无忌肯定会更熟悉一些,但是对于另外一个,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个顾命大臣到底有什么优点。

此人是李世民留给儿子的辅政大臣,却因一事被贬,最终抑郁而死

褚遂良的家庭和李世民手下的其他大将不同,他的父亲本身就是前朝的官员,可以说也是达官显贵。但是因为父亲的朋友率先谋反,隋炀帝一气之下就把褚遂良的父亲也贬出京城,仅仅当了一个小小的西海郡司户。

此人是李世民留给儿子的辅政大臣,却因一事被贬,最终抑郁而死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有识之士纷纷起兵造反,而当时的褚遂良的投在了薛举的帐下,后来随着主公称帝,他也被任命成了一个文官,专门替皇帝掌管奏折。当时的薛举可以说是攻无不克,甚至还一度打败了李世民的军队,并且俘获了许多唐军将领。正当他意气风发,想要一举打下长安统一天下的时候,突然生病了。这一病就没有再好起来,也就直接病死了。

此人是李世民留给儿子的辅政大臣,却因一事被贬,最终抑郁而死

他死后儿子继承了他的位置,但是这个儿子却没有父亲薛举当时的霸气,被唐军打的大败,不得已之下选择了投降。而作为他手下的褚遂良也被收在了李世民的帐下,成为了秦王手下的一个参军,但是李世民对于这个投降的官员却非常感兴趣,觉得这个人不简单,可以加以重用。

此人是李世民留给儿子的辅政大臣,却因一事被贬,最终抑郁而死

在李世民发动政变成功后,立刻威逼父亲退位。李渊虽然不情愿,但是也无可奈何,这样,一代明君诞生了。这个时候皇帝希望能够将之前的战场修建成一座庙,用来抚慰那些战死沙场的英灵,于是褚遂良接下了这个人物。并且如期完成,这座庙也是由他自己亲手写下碑文,这件事过后皇帝更信任他了,把他任命为侍中,具体的工作就像史官一样专门记录皇帝的日常生活。

此人是李世民留给儿子的辅政大臣,却因一事被贬,最终抑郁而死

这个时候,虞世南去世了,皇帝非常的伤心,于是就问魏征,看谁能够当得起重任。魏征直言,其实跟在皇帝身边的褚遂良可以做这件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皇帝发现他确实有着相当大的才能。慢慢的,褚遂良的官也在不断的升,而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攀升着。

此人是李世民留给儿子的辅政大臣,却因一事被贬,最终抑郁而死

在公元644年的时候,褚遂良已经做到了侍郎的职位了,但是因为父亲的去世,所以他不得不辞官回乡。等三年之后才能够重新回到朝廷,当他再回来的时候,就被皇帝任命成为中书令,成为了当时政坛上最有话语权的大臣之一。

此人是李世民留给儿子的辅政大臣,却因一事被贬,最终抑郁而死

转眼间就到了649年,李世民知道自己的大限就要到了,于是就吩咐褚遂良作为辅政大臣,希望他能够帮助太子好好的治理国家。而褚遂良也牢牢的记住了皇帝的话,一心只为国家。在李世民死后,他的儿子继位了,但是这个新皇帝却和父亲不一样。尤其是在立皇后这个问题上更是和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就算是褚遂良跪在地上把头磕破都没有改变皇上的心意,最终高宗册立了武则天为皇后。

可能对于皇帝来说收获了爱情,但是这个举动却彻底改变了大唐的命运。武后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因为之前很多大臣都反对立她为后,所以在他掌权之后开始对反对她的人进行大肆报复,褚遂良就在列表当中。可惜忠言逆耳未能改变皇帝的心意,而褚遂良也落得个被贬抑郁致死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