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寫作是人生最好的成長方式

讀書是一種“輸入”,寫作是一種”輸出“。”輸入“推動“輸出”;“輸出”倒逼”輸入“兩者結合促進大腦的運行,才是最好的學習成長方式。

01

讀書寫作是人生最好的成長方式

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羅振宇《知識就是力量》中常說的,人生一切難題,知識給您答案。人生來就是通過個人的成長進步,從而帶動社會的成長進步,而知識就是用來武裝大腦,是人成長進步的關鍵。

那如何獲得知識呢?獲取知識的方式有很多種,父母傳授,老師傳授,但是最好的方式是通過閱讀書籍。父母的知識是有限的,老師的知識也是有限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出生後的先向父母本能的東西,長到一定的年紀要上學校,而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老師,因為老師的知識儲備和能力限制了他們呢只能教那一個層級的學生。每一個人的知識和認知都是有限的,我們身邊不可能時刻有老師陪在身邊,況且老師是一本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學會的一本“書”,如果只侷限於老師所教,那就太單一。

我們想學的更多,學得更廣,看得更遠,書籍是最好的老師。書中的知識包羅萬象,從古至今,從日常小事到科學哲理因有盡有。只要你想學,就可以到書中去需找到你想要的知識。

02

讀書寫作是人生最好的成長方式

讀書使人進步是有條件的,社會上流傳有一種“讀書無用論”估計是被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紙上談兵的失敗例子給誤導了。

日本著名作家,《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詠》的作者村上春樹,他很討厭學校老舊,固化的教學模式,也不喜歡上學,但是,他極其喜歡看書,他什麼書都看,瞭解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用新認知不斷地迭代舊認知。

讀書使人優秀,優秀的人都是愛讀書的人。真正會讀書的人都是帶著思考去看的。沈從文老師從小就對生活各式各樣的新鮮玩意充滿好奇心,每當有疑問都得自己想辦法去解決,他總感覺到自己要知道的很多,但知道的太少。書籍帶給他很多新知,讓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解決了他不斷產生的疑問,他的文章也越寫越好。

在讀書方面,我最佩服著名主持人董卿,她曾坦言:”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是一個人幾天沒有洗澡那樣難受。“,她每天都要讀幾個小時的書,因為讀書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讓她可以”信手拈來美詞佳句,脫口而出旁徵博引“,愛讀書的人,骨子裡透著一股書香才氣的美。

讀書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會說話不僅是一門生活藝術,也是一門生存技術。9月21日《奇葩說第五季》開播了,非常喜歡看《奇葩說》,因為上面聚集了能言善辯的人,他們對於不同的問題經常能提出讓人眼前一亮,心裡一驚,然後感嘆原來還有這樣的視角和思維的觀點,非常讓人有耳目一新,深受啟發的感覺。

會說不是胡攪蠻纏,顛倒黑白,真正能夠說得讓大家開心,又能讓人感到意味深長才是高手,而這一切也需要對知識有豐富的積累,一個人是否喜歡看書,從他說的幾句話就可以聽出來了。所以好好讀書,讀好書,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還可以讓自己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03

讀書寫作是人生最好的成長方式

你是否也經常會有一種感覺,聽了某節課,看了某本書,心裡會有一種感覺,說得太好了,但是當被問到好在哪裡,卻腦子空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如果看到受到啟發的東西,就要求自己把它寫出來,就會促使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總結。然後組織語言,只有寫出來我們才能說算是理解了,收穫了知識。

人活得好與不好,靠大腦;腦子好不好使,靠磨練。讀書、寫作的成長方式不分等級,無論富貴貧窮,只要肯努力,每個人都可以為之。人生活著讀讀寫寫,輸入信息,感知信息,收穫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