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有四个儿子,为何却让资质平平的刘禅继位?

刘备有四个儿子,为何却让资质平平的刘禅继位?

首先一点,刘禅是个很有智慧的君主。公元223年,刘备兵败,命丧白帝城,太子刘禅即位。应该说,刘禅接收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

外:曹魏虎视眈眈,与盟友东吴感情破裂、势不两立。

内:精兵良将所剩无几,蜀中数郡叛乱。

内忧外患,年仅17岁的刘禅的政权随时可能被倾覆。然而,刘禅继位短短五年,农业生产恢复了元气,平定内乱,稳定朝局,使国家呈现出一种中兴之气。

刘禅先后立张飞的两个女儿为皇后,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关羽之孙,通过联姻牢牢的把蜀汉最核心的实力抓在自己手心。看多了宫斗剧的我们,应该可以想象刘禅城府手段之高。

诸葛亮这样评价刘禅: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第二,刘禅很有谋略。自古少主重臣很难能改和睦相处,诸葛亮辅佐刘禅十年,刘禅给予诸葛亮足够的信任和空间,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力排朝中众议,在后方全力支持北伐,从未对诸葛亮表露出半点不满。诸葛死后,刘禅便停止了北伐。

刘禅真正意义上亲政之后,果断废丞相一职,分由二人担其则。一人主管行政、兼管军事,另一人主管军事,兼管行政。使两人权利交叉,相互制约,但又各有侧重。现在看来没什么,但在当时这种全新的政治格局确实有效避免了君权不振的情况。

刘备有四个儿子,为何却让资质平平的刘禅继位?

第二,刘禅很有谋略。自古少主重臣很难能改和睦相处,诸葛亮辅佐刘禅十年,刘禅给予诸葛亮足够的信任和空间,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力排朝中众议,在后方全力支持北伐,从未对诸葛亮表露出半点不满。诸葛死后,刘禅便停止了北伐。

刘禅真正意义上亲政之后,果断废丞相一职,分由二人担其则。一人主管行政、兼管军事,另一人主管军事,兼管行政。使两人权利交叉,相互制约,但又各有侧重。现在看来没什么,但在当时这种全新的政治格局确实有效避免了君权不振的情况。

第三,刘禅很有胸怀。刘备白帝托孤后,诸葛亮位高权重,朝中存在一股对诸葛亮专权的不满情绪,刘禅很多想法确实也被诸葛亮否定。但刘禅坚定相信诸葛亮是贤相,有功于国、有恩于民。哪怕与自己意见相左,刘禅一生维护诸葛亮,从而保证了蜀汉政权长期稳定。能够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的青年帝王,可谓亘古少有。

至于刘禅投降我认为他是顺势而为,以一身之荣辱,一家之成败,换得全国之完璧。

周寿昌评价刘禅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

司马昭问刘禅想不想蜀地,很明显是在试探他还有没有野心,这跟曹操当年“青梅煮酒”一个意思。刘禅表现得很巧妙,用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轻轻遮过。

倘若当时刘禅的回答是:“我爹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那么等待他的不是毒酒就是白绫吧?

刘禅偏居巴蜀一地却能执政41年,成为整个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倘若刘禅没有过人之处,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说这些归功于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死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皇帝,没有相当的智慧和才能在动荡的三国时期是办不到的。

纵观刘禅一生,他堪称是一个大智若愚的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