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聽丨給你多少錢,你願意失去聽覺、視覺和髮際線?

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

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
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

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
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

點 擊 音 頻 收 聽

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
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

給你多少錢,你願意失去

聽覺、視覺和髮際線?

為什麼我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卻依然拼死拼活?

“畢業工作”這回事,是我們的世俗鐵則,位列“人生進度3大因果關係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出生吃奶”和“死亡入棺”。

我們會矯情地感嘆“畢業即分手”,卻從來不會質疑為什麼“畢業即工作”。戀愛可以分手,結婚可以離異,性別可以做手術,唯獨畢業後不可以不工作。

《芳華》裡,也有體現——大大咧咧的淑雯對著因為被劉峰強抱而大哭的林丁丁發問:“醫生可以抱,幹事可以抱,為什麼劉峰不能抱?”林丁丁的回答是:“誰讓他是活雷鋒!”

那個年代的“活雷鋒”,基本等同於神。而面對高大全的人,或者太過重要的事物,我們往往會因為TA的緊急和重大而忘卻額外的選項,無暇他顧。

在“畢業即工作”這件事上,我們也因為一樣的邏輯,陷入不自知的自動放棄:工作意味著糧票,而糧票意味著生活,而生活,就等同於生命。工作,是為了活命。

在分不清輕重的時候掂量人生、在看不到利弊的時候給出取捨這樣的事情,我們一直都在做。在工作的選擇上,當然也逃不過。

主動或者被動選擇不喜歡的工作,這形形色色的理由裡,很容易看到你我。

--為了高薪

英國讀研的發小王博,回國後放棄喜歡的文學專業,去某東方教雅思。曾經在王爾德和勞倫斯作品上花費的狂熱,現在用來琢磨各種答題套路和寫作模板。他當然不甘心。但讀研期間省吃儉用得了胃病的他,不想讓未降生的孩子也遭遇那種收入配不上才華的境遇。

--為了留在父母身邊

計算機專業學霸的小李,本科期間收割BAT實習經歷,臨畢業拿到網易offer,眼看著要過上吃有機食堂的幸福生活。但他拒絕了,回老家一頭悶進一個事業單位的技術科室。每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關機重啟試試”。偶爾陪爸媽逛無限循環《小蘋果》的縣城商場時,他會在播放科技新聞的電視專櫃站一會兒,就一小會兒。

--為了戶口

如今三十歲的小張,名校畢業,當了村官。不是熱血難涼,而是戶口難拿。與愛人兩地相望,小女兒剛出生一個月就被爺爺奶奶接走,一家三口分居三地。每天應酬各種投資商、市領導飯局,依然為了學區房首付而煩惱。

某個喝醉的深夜,她不是沒有想過,為什麼當初選擇了這份工作?

這些故事的主角,是不是很熟悉?又或者,根本就是你本人。

我終於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職業

卻發現工作的世界永遠沒有隨心所欲

當你為了各種理由放棄了自己的熱愛,看著畢業後順利進入所學行業、做著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的同學豔羨時,或許他們也在經歷著從滿心歡喜到懷疑人生的職業期待拋物線。

“我終於做了記者,卻發不出聲音”

朋友從新聞專業畢業後順利進入某二線城市電視臺做記者,負責道德公益類欄目,閱盡了人間活劇和世態冷暖。

五年時間,那個執著相信著自己會成為“無冕之王”、見到採訪對象會傾囊相助的熱血青年,也不知不覺中感到疲憊。

大眾習慣性把記者神聖化,他們的眼中我必須無所不能,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這事兒你們電視臺管不管?”

他的臉上露出自嘲又無奈的笑,“真相都是殘酷的,不公也是必然的,寫稿時既要和上邊鬥智鬥勇把握好分寸,也要照顧採訪對象的情緒,還要想寫出來的東西符不符合公眾的期待。”

最初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現在開始覺得“我在是一個記者之前,首先也是一個普通人。”

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

誦讀者:趙敏

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

高要電臺

FM105.9主持人

鬧時煉心

靜時守心

行時驗心

動時制心

言時有心

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

每週三我們一起踏上

這一段美妙的“悅聽”之旅

悦听丨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失去听觉、视觉和发际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