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膽的改革開放,哪裡有中國人民的世紀夢想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的春風吹綠了中國大地,改革的陽光為中國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回首我這18年的記者之旅,讓我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並取得的巨大成就。如果要給40年改革開放寫一首壯麗史詩,“中國的進步速度”必然是意蘊豐富的“詩眼”;如果要給40年改革開放譜一曲時代華章,“中國的巨大成就”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強音”;如果要給40年改革開放描繪一幅遠景畫卷,“中國的發展變化”必然是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

回顧改革開放40年,我百感交集,40年的變化確實非常大,尤其是我的工作和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到過去採寫的圖文稿讓我回想起很多難忘的往事。可以說,昨天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歷史,從事我們這個職業的人就是改革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我們利用新聞報道的模式講述著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許多臺前幕後的故事。

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著神州大地和中國上下,作為一名記者,讓我見證了難以想象的“非典”困擾、天塌地陷的汶川地震、快速崛起的航天事業、舉世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等重大事件,同時也讓我耳聞了改革開放的時代強音,讓我見證了企業的發展,讓我感受了新農村的變化……

改革開放同時也是內蒙古走向繁榮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內蒙古依託資源、區位優勢謀發展,以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等戰略為契機,加快工業和農牧業現代化步伐,經濟建設實現了重大跨越,已成為雄踞北疆的一匹“經濟黑馬”。如今的內蒙古,已成為我國開放、發展的前沿,從鄂爾多斯盆地,到茫茫錫林郭勒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莊稼、牛羊、森林、廠礦……到處激盪著發展的強音,洋溢著發展的活力。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在教育、文體、醫療衛生、金融、工業、農牧業、科技、環保、生態、扶貧、養老、就業等領域發展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得到提高。同時,內蒙古人民利用自身的自然資源優勢,大膽創新,開拓進取,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構建多元化的現代產業體系,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改革開放40年來,伴隨著偉大祖國的前進腳步,內蒙古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大幅改善,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多項民生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民族文化繁榮興盛,長調民歌、《格薩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璀璨奪目,公共文化服務基本覆蓋城鄉,烏蘭牧騎成為全國文化戰線的一面旗幟,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被譽為全球防沙治沙的奇蹟和樣板,民族關係團結和諧,贏得並始終如一地呵護了“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成為祖國北疆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是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道路的成功範例,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在民族地區光輝實踐的典型縮影。

改革開放40年來,讓中國從溫飽走上小康,給了中國人民前所未有的富足希望,中國大地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歷史性鉅變。如今,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動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向前發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3D打印技術等為代表的新科技、新能源和新業態正在逐漸成長;我國自行製造的航母、無人機、隱形戰機等,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視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在教育、醫療、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數不勝數,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數在不斷攀升;中國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得到了極大繁榮和發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和充實,國家軟實力得到極大提升,中國的聲音逐漸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彩。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看看當時的物資短缺,“憑票”時代,到今天的全面放開,一切都要走上市場化,人民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國家的綜合國力一年比一年更強。中國的今天,天翻地覆,世界共識。

沒有大膽的改革開放,哪裡有中國人民的世紀夢想。沒有當代中國的實力增強,千年美夢決沒有今天。中國的發展,贏得了世界的信任。世界的今天,恰是讓中國人演繹了一場“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大合唱。

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中,就連我們新聞媒體這個行業也不例外,也在深深感受著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如今,我們正處在網絡信息技術較為發達的時代,媒體形式的也在更新換代,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變,這是對傳統媒體的一種顛覆與促進。面對這樣一個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讓我想起了著名新聞理論家甘惜分說的一句話:要想當好記者,“知識不老化,思維不僵化,文風不套化”。我很認同這個看法,“不管科技怎樣發展,網絡怎樣發展,作為記者,有些東西是經過幾十年都必須要去堅守的。責任感需要堅守、理性需要堅守,而真相也需要堅守。”

做了18年的記者,我對這個職業情有獨鍾,時刻銘記著自己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在新形勢下,我將以改革創新精神提高輿論引導水平,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做時代風雲的記錄者,做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做公平正義的守望者,走好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發展新的長征路。

沒有大膽的改革開放,哪裡有中國人民的世紀夢想

趙永光,男,漢族,1976年1月23日出生,鄂爾多斯人,資深媒體記者,2000年3月份參加新聞媒體工作。北方頭條網創始人,新媒體頭條副總編,環球新聞網內蒙古地區負責人、騰訊新聞地方觀察員、中國書畫導航網呼和浩特站站長、農村醫藥報總編、地球村民網副主編、內蒙古國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內蒙古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內蒙古中小企業發展聯合會融媒體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內蒙古經濟發展與研究促進會會員、人民日報海外網原頻道主編,曾參與醫學專著編寫以及《中國現代醫學雜誌》、《中國保健營養》等雜誌的論文審稿工作。

曾於2010年5月份在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滿城綠色滿眼春——內蒙古鄂爾多斯主城區生態人居環境建設紀實”、2013年6月份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七版發表“平安高原的守護神”等文章後引起業內較大反響;2010年至今參加每年一度的內蒙古自治區兩會並參與新聞採訪報道;2012年3月份在北京參加了為期半個月的第二十七期全國行業報社長總編輯崗位培訓並獲得崗位資格證書;2013年3月5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並參與新聞採訪報道;2013年參與出品《世界文化史大觀》掛圖,在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播發後,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著名作家梁衡評價:一紙收世界、展圖看千秋。該圖將200多個朝代(時期)湧現出的1000多位歷史人物、500多起重大歷史事件收錄一張圖中,方便了學習研究鑑賞和收藏。2015年11月,應邀參加了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清華大學健康產業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健康中國》高峰論壇,採訪了原衛生部部長高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