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胆的改革开放,哪里有中国人民的世纪梦想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的春风吹绿了中国大地,改革的阳光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回首我这18年的记者之旅,让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并取得的巨大成就。如果要给4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史诗,“中国的进步速度”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40年改革开放谱一曲时代华章,“中国的巨大成就”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40年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中国的发展变化”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百感交集,40年的变化确实非常大,尤其是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过去采写的图文稿让我回想起很多难忘的往事。可以说,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从事我们这个职业的人就是改革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我们利用新闻报道的模式讲述着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台前幕后的故事。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着神州大地和中国上下,作为一名记者,让我见证了难以想象的“非典”困扰、天塌地陷的汶川地震、快速崛起的航天事业、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同时也让我耳闻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让我见证了企业的发展,让我感受了新农村的变化……

改革开放同时也是内蒙古走向繁荣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内蒙古依托资源、区位优势谋发展,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为契机,加快工业和农牧业现代化步伐,经济建设实现了重大跨越,已成为雄踞北疆的一匹“经济黑马”。如今的内蒙古,已成为我国开放、发展的前沿,从鄂尔多斯盆地,到茫茫锡林郭勒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庄稼、牛羊、森林、厂矿……到处激荡着发展的强音,洋溢着发展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在教育、文体、医疗卫生、金融、工业、农牧业、科技、环保、生态、扶贫、养老、就业等领域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同时,内蒙古人民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前进脚步,内蒙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多项民生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民族文化繁荣兴盛,长调民歌、《格萨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夺目,公共文化服务基本覆盖城乡,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被誉为全球防沙治沙的奇迹和样板,民族关系团结和谐,赢得并始终如一地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成为祖国北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在民族地区光辉实践的典型缩影。

改革开放40年来,让中国从温饱走上小康,给了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富足希望,中国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历史性巨变。如今,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向前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业态正在逐渐成长;我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看看当时的物资短缺,“凭票”时代,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一切都要走上市场化,人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国家的综合国力一年比一年更强。中国的今天,天翻地覆,世界共识。

没有大胆的改革开放,哪里有中国人民的世纪梦想。没有当代中国的实力增强,千年美梦决没有今天。中国的发展,赢得了世界的信任。世界的今天,恰是让中国人演绎了一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大合唱。

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就连我们新闻媒体这个行业也不例外,也在深深感受着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今,我们正处在网络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时代,媒体形式的也在更新换代,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这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颠覆与促进。面对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让我想起了著名新闻理论家甘惜分说的一句话:要想当好记者,“知识不老化,思维不僵化,文风不套化”。我很认同这个看法,“不管科技怎样发展,网络怎样发展,作为记者,有些东西是经过几十年都必须要去坚守的。责任感需要坚守、理性需要坚守,而真相也需要坚守。”

做了18年的记者,我对这个职业情有独钟,时刻铭记着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在新形势下,我将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走好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发展新的长征路。

没有大胆的改革开放,哪里有中国人民的世纪梦想

赵永光,男,汉族,1976年1月23日出生,鄂尔多斯人,资深媒体记者,2000年3月份参加新闻媒体工作。北方头条网创始人,新媒体头条副总编,环球新闻网内蒙古地区负责人、腾讯新闻地方观察员、中国书画导航网呼和浩特站站长、农村医药报总编、地球村民网副主编、内蒙古国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联合会融媒体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研究促进会会员、人民日报海外网原频道主编,曾参与医学专著编写以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保健营养》等杂志的论文审稿工作。

曾于2010年5月份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满城绿色满眼春——内蒙古鄂尔多斯主城区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纪实”、2013年6月份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七版发表“平安高原的守护神”等文章后引起业内较大反响;2010年至今参加每年一度的内蒙古自治区两会并参与新闻采访报道;2012年3月份在北京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第二十七期全国行业报社长总编辑岗位培训并获得岗位资格证书;2013年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并参与新闻采访报道;2013年参与出品《世界文化史大观》挂图,在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播发后,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著名作家梁衡评价:一纸收世界、展图看千秋。该图将200多个朝代(时期)涌现出的1000多位历史人物、500多起重大历史事件收录一张图中,方便了学习研究鉴赏和收藏。2015年11月,应邀参加了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清华大学健康产业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健康中国》高峰论坛,采访了原卫生部部长高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