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恆山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的問候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出渾源縣城南行,一條公路穿河谷而入,這條河谷名叫金龍峽,金龍峽把平地而起的恆山劈成兩半,東邊為天峰嶺,恆宗祖庭之所在。西為翠屏峰,為上載危崖,下臨深谷的懸空寺所據。一山分兩半,皆有國寶藏其中。不能不說是風水寶地,地靈人傑。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初識恆山懸空寺

懸空寺建於公元5世紀,生活於21世紀的我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當時在這裡建寺的情景,中國的土地這麼大,卻硬要把寺廟建在懸崖峭壁上。當時是如何策劃設計的,是如何選址報批的,是如何進行環評的,如何施工建造的?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恆山懸空寺掠影

後來一想,畢竟這裡是在雁門關外,畢竟這裡是在恆山腳下,畢竟這已經是1500年前的事情了。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想幹什麼都是可以的;後來再一想又不對了,15個世紀前的中國正處於南北朝的北魏時期,建懸空寺的時候,來自於草原的鮮卑族拓跋珪正領導著全中國呢,而且渾源一點也不山高皇帝遠,皇帝就在大同住著呢,離這裡只有60多公里,只是當時的大同叫平城。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恆山懸空寺掠影

北魏是一個值得回憶與紀念的朝代,因為它不但給我們留下了驚世駭俗、充滿奇思妙想的懸空寺,還給我們留下了足以流傳萬世的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它們一個在大同,一個在洛陽,都曾是北魏的首都京城,都曾是當時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恆山懸空寺掠影

十幾年前我曾與友人登懸空寺,幾根木頭支撐起來的寺廟,總是讓遊人充滿著敬意與驚恐,在驚訝於古人的智慧時,卻時時擔心腳下的木板會不會發生意外,80多米的高度有了閃失可不是鬧著玩的。其實碗口粗細的頂寺之柱也只具有象徵意義,真正負重的是嵌在堅硬岩石的樑柱。懸空寺“懸”了1500年了,雖說腳下木板吱吱作響時會有些驚不自禁,其實大家也都明白這些都是杞人憂天。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恆山懸空寺掠影

如今再登懸空之寺時,則少了幾分驚恐,多了幾分從容。攀粗陋木梯,過鑿石棧道,瞻精緻殿堂,步側身曲廊,仰峰前藍天,俯寺前碧流,領略到了懸空寺結構之精妙,設計之慎密。幾十間的大小殿閣,佈局緊湊,依崖而構,順壁而築,小巧玲瓏,小中見大,體現的是古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華夏精粹。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恆山懸空寺掠影

300年前,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由五臺山來到恆山時,先遊懸空寺,再上天峰嶺,並作了如下的記載:“西崖之半,層樓高懸,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臺者,懸空寺也……仰之神飛,鼓勇獨登。入則樓閣高下,檻路屈曲。崖既矗削,為天下巨觀,而寺之點綴,兼能盡勝。依巖結構,而不為岩石累者,僅此。而僧寮位置適序,凡客坐禪龕,明窗暖榻,尋丈之間,肅然中雅。”在遊人如織的今天,我等自然沒有氣定神閒,客坐禪龕的機會。但我們有機會靜下心來重新品讀《徐霞客遊記》,有機會體察塞外大山小寺道、佛、儒三家和諧相容,“和而不同”的意蘊。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恆山懸空寺掠影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恆山懸空寺掠影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恆山懸空寺掠影
恆山懸空寺掠影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恆山懸空寺掠影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站在遠處眺望,懸空寺如同山崖上長出一般,像一幅木刻版畫,如一幅黃銅浮雕,沒有豔麗的色彩,有的是歷經1500年風雨雕飾後的古樸與大氣。當年唐朝大詩人李白遊覽懸空寺後,留下了“壯觀”的讚歎。我們在感嘆古人聰慧與偉大的同時,也感受到的是來自1500年前北魏君臣與百姓的問候。

懸空寺 來自1500年前北魏的問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