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的冬天来了,智能化设备的春天还会远吗?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第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49.24亿笔,金额62.8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09%和60.24%。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银行网点的获客量显著减少,现金的使用频率和交易量降低,其直接的结果是物理网点的裁撤和改造、传统现金类自助设备采购意愿趋于保守。

下滑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排名靠前的传统现金设备公司ATM企业大面积业绩下滑,体现了行业的不景气。

ATM的冬天来了,智能化设备的春天还会远吗?

根据2017年中国ATM市场调研,销售排名前五的现金类设备企业分别为广电运通、恒银金融、怡化、HITACH、和东信。数据显示,上半年广电运通净利润下滑35.37%,恒银金融净利润下滑49.28%。排名相对靠后的厂家利润下滑更为明显,市场占有排名第六位的御银股份净利润下滑75.14,%,排名第八位的新通达净利润下滑幅度达到288.75%。

御银股份中报指出,国内ATM市场需求增速下滑,ATM产品销售和ATM合作运营同比分别减少了36.73%和50.08%,其中ATM合作运营收入下降主要是报告期内ATM手续费收入减少以及运营ATM数量减少所致。

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国内ATM保有量96.06万台,较去年92.42万台增长3.9%。虽然ATM的数量并没有减少,但2015年ATM机全年新增25.18万台,2016年新增5.75万台,到了2017年仅增加3.64万台,增速已经连续三年放缓。

转型

从国有大行近年来的数据来看,网点增长趋于缓慢,通过大行ATM营销带来的业绩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ATM厂商转向智能机具设备以及设备改造已经是必然趋势。

ATM的冬天来了,智能化设备的春天还会远吗?

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广电运通正积极推进生物特征识别、智能语音、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在银行、财政等行业的应用,已形成智慧银行网点、智能财政平台等多个解决方案,其产品链已由“柜员机”向“智能网点”延伸。恒银金融则提出加大智能终端创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推动智慧柜台、超级柜台等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金融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为“智慧银行”转型提供全产品、多系列的金融产品。

目前,在新型智能化设备,如智慧柜员机、超级柜台等领域,国产品牌完全占领国内市场。但是由于产品同质化,行业内竞争更加激烈,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利润受到巨大冲击,整个行业进入微利期、分化期。

未来

ATM厂家要推动转型发展,更加注重智能网点背景下基于自助设备的完整解决方案的设计和研发,培育核心自主技术,找准增长点,实现新一轮发展。

1.注重现金柜台的完整替代。要超越传统ATM存取款的简单功能,立足于对银行现金柜台的完整替代,提供小额存取款、大额存取款、大小面额兑换、硬币兑换、残损币强存、假币收缴、存单/存折存取款等功能,为银行网点开展现金类业务提供完整的自助设备解决方案。

2.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应用。特别是在生物特征识别、智能语音、人机交互等技术应用方面,推动传统现金类自助设备的升级改造,扩展应用场景,延长现有自助设备的生命周期。推动智慧柜台、超级柜台等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金融设备的研发推广,实现对网点非现金业务的完整替代。

3.注重对公业务的自助应用。适应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加注重研发面向对公业务的自助设备,包括支票出售、支票存取款、回单打印等设备,为小微企业标准化基本金融服务提供低成本的自助设备金融服务方案。

4.注重自助设备的行业应用。发挥ATM厂家的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支持银行输出金融服务能力,推动自助设备在社保、住房公积金、医院、学校等行业的推广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定制的行业性自助设备解决方案。

5.注重移动自助设备的场景集成。摩尔定律决定了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是必然趋势,要按照移动优先的策略,优先规划和确定移动智能设备的实施方案,支持银行厅堂内移动营销、外携营销等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应用场景实施大堂式、穿墙式、桌面式、嵌入式等设备集成。

6.注重手机银行的仿真与兼容。手机银行等大力度推广,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对现有柜面业务的分流和替代。自助设备的技术平台和人机界面,要更加仿真与兼容手机银行的操作特点,实现从虚拟银行到物理银行(主要指自助设备)的无缝衔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