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的冬天來了,智能化設備的春天還會遠嗎?

根據央行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第二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149.24億筆,金額62.8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09%和60.24%。

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銀行網點的獲客量顯著減少,現金的使用頻率和交易量降低,其直接的結果是物理網點的裁撤和改造、傳統現金類自助設備採購意願趨於保守。

下滑

在這一轉型過程中,排名靠前的傳統現金設備公司ATM企業大面積業績下滑,體現了行業的不景氣。

ATM的冬天來了,智能化設備的春天還會遠嗎?

根據2017年中國ATM市場調研,銷售排名前五的現金類設備企業分別為廣電運通、恆銀金融、怡化、HITACH、和東信。數據顯示,上半年廣電運通淨利潤下滑35.37%,恆銀金融淨利潤下滑49.28%。排名相對靠後的廠家利潤下滑更為明顯,市場佔有排名第六位的御銀股份淨利潤下滑75.14,%,排名第八位的新通達淨利潤下滑幅度達到288.75%。

御銀股份中報指出,國內ATM市場需求增速下滑,ATM產品銷售和ATM合作運營同比分別減少了36.73%和50.08%,其中ATM合作運營收入下降主要是報告期內ATM手續費收入減少以及運營ATM數量減少所致。

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國內ATM保有量96.06萬臺,較去年92.42萬臺增長3.9%。雖然ATM的數量並沒有減少,但2015年ATM機全年新增25.18萬臺,2016年新增5.75萬臺,到了2017年僅增加3.64萬臺,增速已經連續三年放緩。

轉型

從國有大行近年來的數據來看,網點增長趨於緩慢,通過大行ATM營銷帶來的業績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ATM廠商轉向智能機具設備以及設備改造已經是必然趨勢。

ATM的冬天來了,智能化設備的春天還會遠嗎?

作為行業領頭羊的廣電運通正積極推進生物特徵識別、智能語音、人機交互等核心技術在銀行、財政等行業的應用,已形成智慧銀行網點、智能財政平臺等多個解決方案,其產品鏈已由“櫃員機”向“智能網點”延伸。恆銀金融則提出加大智能終端創新產品的開發力度,推動智慧櫃檯、超級櫃檯等集成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金融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為“智慧銀行”轉型提供全產品、多系列的金融產品。

目前,在新型智能化設備,如智慧櫃員機、超級櫃檯等領域,國產品牌完全佔領國內市場。但是由於產品同質化,行業內競爭更加激烈,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利潤受到巨大沖擊,整個行業進入微利期、分化期。

未來

ATM廠家要推動轉型發展,更加註重智能網點背景下基於自助設備的完整解決方案的設計和研發,培育核心自主技術,找準增長點,實現新一輪發展。

1.注重現金櫃臺的完整替代。要超越傳統ATM存取款的簡單功能,立足於對銀行現金櫃臺的完整替代,提供小額存取款、大額存取款、大小面額兌換、硬幣兌換、殘損幣強存、假幣收繳、存單/存摺存取款等功能,為銀行網點開展現金類業務提供完整的自助設備解決方案。

2.注重人工智能技術的升級應用。特別是在生物特徵識別、智能語音、人機交互等技術應用方面,推動傳統現金類自助設備的升級改造,擴展應用場景,延長現有自助設備的生命週期。推動智慧櫃檯、超級櫃檯等集成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金融設備的研發推廣,實現對網點非現金業務的完整替代。

3.注重對公業務的自助應用。適應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更加註重研發面向對公業務的自助設備,包括支票出售、支票存取款、回單打印等設備,為小微企業標準化基本金融服務提供低成本的自助設備金融服務方案。

4.注重自助設備的行業應用。發揮ATM廠家的技術開發和系統集成能力,支持銀行輸出金融服務能力,推動自助設備在社保、住房公積金、醫院、學校等行業的推廣應用,形成可複製、可推廣、可定製的行業性自助設備解決方案。

5.注重移動自助設備的場景集成。摩爾定律決定了電子設備的小型化是必然趨勢,要按照移動優先的策略,優先規劃和確定移動智能設備的實施方案,支持銀行廳堂內移動營銷、外攜營銷等需求,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應用場景實施大堂式、穿牆式、桌面式、嵌入式等設備集成。

6.注重手機銀行的仿真與兼容。手機銀行等大力度推廣,將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對現有櫃面業務的分流和替代。自助設備的技術平臺和人機界面,要更加仿真與兼容手機銀行的操作特點,實現從虛擬銀行到物理銀行(主要指自助設備)的無縫銜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