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中國黑色素瘤免疫治療現狀及未來

郭軍:中國黑色素瘤免疫治療現狀及未來

郭軍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秘書長,CSCO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CSCO腎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CSCO免疫治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亞洲黑色素瘤協作組主席,CFDA藥品註冊評審專家(腫瘤組),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抗腫瘤用藥專業組)

免疫治療在黑色素瘤的治療中可謂歷史悠久,傳統的免疫治療包括:白介素,干擾素,過繼免疫治療,生物化療,以及疫苗等。新型的免疫治療則是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為主的抗CTLA4抗體(Ipilimumab)和PD1抗體。自2011年FDA批准Ipilimumab用於轉移性黑色素瘤的一線治療,ICI治療問世也已有7年的時間了。

經過一系列臨床研究的驗證,中國終於在2018年迎來了PD-1單抗的上市。不同於既往免疫治療僅在腎癌、黑色素瘤等領域開展,ICI在幾乎所有實體瘤領域全面開花,2018年亦被稱為中國免疫治療的元年,作為里程碑式的時刻被載入史冊。

回首ICI在國內開展臨床研究,已是兩年前的事情。2016年8月,Pembrolizumab在中國開展了晚期黑色素瘤的I期研究,目前Pembrolizumab已通過國家局審批,擬於近期上市,初步研究結果將在2018年ESMO上進行報道。

而國內研發的PD-1單抗,也如同雨後春筍,迅速地發展起來。早在2016年初,JS001首個拿到SFDA的IND批件(PD-1單抗)率先在國內開展了黑色素瘤的I期臨床研究。其結果在2017年ASCO會議上公佈。該研究一共招募了36例患者(黑色素瘤22例,膀胱癌9例,腎癌5例)。採用傳統的3+3劑量遞增原則,分別接受每兩週一次的1,3,10 mg/kg JS001靜脈滴注治療。結果未發現劑量限制性毒性(DLT),3/4級副作用發生率17%。總體客觀有效率為23%,其中一例肢端黑色素瘤腫瘤完全消退 (CR)。該研究是首個在我國黑色素瘤患者中開展的PD-1單抗的國內原研藥物研究,結合我國患者肢端、粘膜來源更為常見的特性,將會獲得更符合中國患者病情的數據。

在2018年ASCO會議上又報道了JS001後續II期研究的結果,128例黑色素瘤患者入組,其中51例為肢端原發。有效率達20.7%,疾病控制率60.3%。亞組分析顯示肢端/粘膜來源患者有效率偏低(肢端:14.3%,粘膜:0),而CSD和non-CSD則達到34%。但肢端/粘膜來源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別為53.1%和33.3%。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蛋白尿、ALT升高,皮疹。

將上述研究結果與西方人群結果對比,我們發現PD-1單抗在中國黑色素瘤患者中療效確實低於西方人群。其中尤以肢端、粘膜來源患者的有效率顯著低於皮膚來源患者。一方面,我們啟動了耐藥機制的研究,通過對13例患者基線病灶的全基因組測序和RNAseq分析,研究者發現在腫瘤進展的人群中,1q32.1,5p15.33,7p22.3,11q13.3,12q14.1的拷貝數顯著增高,而在這些區域中,包含有Cdk4,Ccnd1,CARD11以及mTOR基因。並觀察到Cdk4和Ccnd1在46例肢端來源患者中與PD-1原發耐藥顯著相關。而CDK4/6抑制劑在肢端來源黑色素瘤細胞系和PDX模型中可上調PD-L1的表達,並放大PD-1的阻斷作用。CDK4/6i聯合PD-1單抗對腫瘤生長曲線有明顯影響,這一結果將為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方向。另一方面,我們積極尋求治療的突破點。2017年,郭軍教授率先開展了JS001聯合axitinib的I期臨床研究,並在2018年的ASCO會議上進行了初步結果的發表。納入33例患者,主要不良反應包括高血壓、手足皮膚反應、口腔潰瘍。在24例可評價療效的患者中,客觀有效率高達60%,疾病控制率高達87.5%。後續的生存數據有待於進一步隨訪。

瘤體內注射

免疫治療不僅在全身治療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局部治療方面也異軍突出。我國黑色素瘤患者以肢端來源最為常見,因此存在大量的移行轉移、皮下轉移患者,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近年來,瘤體內注射顯現出良好的臨床前景。重組人GM-CSF單純皰疹病毒注射液(OrienX010)是一種經重組減毒的複製型I型單純皰疹病毒(Type I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1)溶瘤性載體,OrienX010基因組中刪除了HSV-1的致病基因,並插入了編碼人GM-CSF的DNA片段,能夠選擇性地在腫瘤細胞中進行病毒複製,導致腫瘤細胞裂解死亡,同時釋放腫瘤抗原,並通過載體表達的GM-CSF蛋白激活全身抗腫瘤抗原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其類似藥物 T-VEC已經在國外批准上市,而國內Orien X010針對黑色素瘤的臨床研究尚在進行中。

2015年,OrienX010便在黑色素瘤患者中開展了瘤體內注射的Ib期臨床研究。該研究納入前期系統治療失敗、不可切除但可接受瘤內注射的ⅢB~ Ⅳ期(M1a,b)黑色素瘤患者 20例,分成兩組,分別給予瘤內OrienX010注射5ml和10 ml,總有效率為28.6%,兩組的中位PFS分別為12周和24周,反應持續時間達 24~56周。II期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正在進行中,同樣選取ⅢB~ Ⅳ期的患者,對比OrienX010和達卡巴嗪的療效,預計共入組165例。

OrienX010治療淺表病灶的療效讓研究者看到了希望,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是否可將其應用於肝轉移的治療呢?中國的黑色素瘤患者肝轉移較西方人群更為常見,而ICI在肝轉移的治療上療效十分有限,因此,尋求更為有限的手段治理肝轉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黑色素瘤肝轉移患者的Orien X010開放Ⅰc期試驗,採用Orien X010肝瘤體內注射,總體有效率為12.5%,疾病控制率(DCR)達到43.8%,原發肢端、粘膜者療效更為明顯,中位起效時間為8周。截至 2018 年7 月,患者的中位 PFS 達24周。

我國的免疫治療起步偏晚,但經過前期臨床研究的努力,終於迎來了PD-1單抗的上市。而這只是免疫治療新的起點,未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眾所周知,免疫治療雖然療效持續,但其有效率較低,因此首要問題是如何從人群中提前篩選出有效的這部分患者,再給予治療。目前看來,PD-L1的表達並不是一個十分準備的預測指標。相關的基礎研究正在開展中,包括腫瘤組織 CD8+T 淋巴細胞的浸潤情況、PD-L1 表達狀況、腫瘤突變負荷、腫瘤驅動基因突變、干擾素信號通路基因突變、DNA 修復信號通路基因突變等。

目前針對ICI耐藥機制的研究眾多,包括:1.MAPK通路活化和/或PTEN表達缺失,導致PI3K通路信號增強。2.WNT/b-catenin信號通路表達。3.IFNg信號通路缺失。4. 腫瘤抗原表達缺失導致T細胞反應減少。未來解決耐藥的重要方法主要依賴於聯合治療,包括免疫治療聯合放療、免疫藥物的聯合、免疫靶向聯合、免疫化療聯合等。針對中國患者,下一步將採用Orien X010肝瘤體內注射聯合PD-1單抗治療,以期提高肝轉移患者的療效。此外,由於基礎研究顯示CDK4通路的基因變異與經PD-1 阻滯劑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的原發耐藥相關,因此未來我們將開展 CDK4/6 抑制劑聯合抗 PD-1 單抗的臨床研究,旨在提高這部分患者的療效。

新型免疫藥物的臨床設計

目前國內PD-1單抗已獲批用於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但還有許多問題亟需解決。PD-1單抗用於粘膜黑色素瘤輔助治療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這一研究的結果將為全世界的粘膜惡黑患者解答輔助治療的問題。此外還有許多免疫治療藥物尚在臨床研究中,或者還未進入臨床。一些新型的針對DC細胞、NK細胞的藥物也進入到免疫治療的視野,這些潛在的新藥需要良好的研究設計,需要針對中國患者的實際問題,才可能在療效或生存期上實現突破,最終服務於患者。還有一些傳統的免疫藥物,如IL-2,因其顯著的不良反應造成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在新技術的推動下,經過藥物的修飾,可能降低不良反應,提高有效率,將有可能使傳統的免疫藥物再次登上歷史舞臺。

免疫治療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好時代,黑色素瘤由於具有強免疫原性,註定會成為這個時代最耀眼的弄潮兒。我們站在抗擊黑色素瘤的一線,彷彿航行在浩瀚大海的探索者,或歡欣鼓舞,因為手中多了免疫治療這一新型武器;或忐忑不安,因為免疫治療依然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未來總是充滿希望,新藥物新技術的發展,終會引領我們駛向勝利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