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人物】郭軍:只想做一名平凡的好醫生

【“疫”線人物】郭軍:只想做一名平凡的好醫生

抗疫群星|郭軍

【“疫”线人物】郭军:只想做一名平凡的好医生

“醫三代”的家風傳承

出發得太緊急,郭軍甚至沒來得及和年邁的父母說一聲。父親則是在電視新聞裡,看到了拿著醫院旗幟準備出發登機的兒子,“注意安全,家裡不用操心,小孩我和你媽幫你們帶。”這條淡定的微信就發自他同為醫生出身的老父親。

郭軍是“醫三代”。爺爺是中醫,父母是70屆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響應國家號召,婚後兩人在兩個省分別紮根農村、廠礦基層醫療單位,一干就是10年,1980年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我從小就生活在醫院裡,住家屬樓、吃醫院食堂,自己管自己,自由生長。”郭軍說,父母都是科室主任和業務骨幹,家裡敲門聲一響,父母隨時都要跑去醫院裡救治病人,最忙的時候,大年三十,父母分別帶上孩子到各自就職的醫院病房過年。

郭軍對醫學、醫生職業的認知,也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紮實地樹立起來。他順理成章地走上醫師崗位,並在20餘年的臨床工作中,默默地在臨床實踐著“嚴謹敬業,精勤奉獻”的家風。

【“疫”线人物】郭军:只想做一名平凡的好医生

北京市屬醫院援鄂醫療隊支援的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是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這裡65歲以上的老人均為新冠病毒肺炎合併各種基礎疾病的重症患者,這意味著臨床診斷與治療不能僅是參照診療指南,對症給藥,必須兼顧其他基礎疾病加重和併發症的處理。

例如:12樓西4病室裡有位近70歲的老爺子,感染新冠病毒所致的肺炎,呼吸困難是所有此類患者的典型症狀,但郭軍在查房時發現,老人呼氣顯著延長伴哮鳴,胸廓呈顯著異常的“桶狀胸”,防護服讓他無法用聽診器進行聽診,他便細心追問老人的病史,得知他年輕時曾有哮喘的病史,有常年大量吸菸的習慣,再細看高分辨CT影像,郭軍判斷患者合併有慢阻肺和肺氣腫,病毒感染則誘發了慢阻肺急性加重,他立即為患者追加了霧化吸入製劑的醫囑,果然,老人氣促喘息的症狀在兩天後開始明顯好轉,活動耐力也恢復了。

溝通也是治病良方

在隔離病房日常工作中,積極處理合併的糖尿病、心力衰竭、惡性腫瘤、電解質紊亂等這些情況,對整體病情非常重要,對我們的內科基本功也要求很高,郭軍說:“溝通也是治病良方。”

第一次進入武漢協和醫院西區隔離病房,郭軍記憶猶新。“你走到患者的身邊,能看到那眼神裡充滿了對疾病的恐慌和對活下來的渴望。”郭軍說。

針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沒有特效抗病毒藥,對大部分患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除了氧療、對症支持、安排檢查和維持生命體徵等,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心理安慰也應是醫護人員的職責,並且和醫療救治同等重要。而這一點也正是郭軍在臨床經驗之外的另一優勢!

【“疫”线人物】郭军:只想做一名平凡的好医生

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工作的近5年時間裡,郭軍保持著患者“零投訴”的記錄,“在臨床工作中,寧可多花一點時間和患者做好溝通,遠比溝通不到位導致的醫患矛盾甚至糾紛來得值當。”在一次院內的培訓中,郭軍語重心長地與同道分享心得。

“有需要您按鈴”,重症患者會不斷地按鈴,訴說自己的不適和痛苦,醫生和護士反覆穿梭在病室間安撫患者的情緒。“室內是空間侷促的病房,身邊很多都是呼吸困難的病友,外面則是一座空蕩蕩的城市,面前的醫務人員穿得像宇航員也無法辨認,我們站在患者的角度,能理解他們幾乎崩潰的心理”郭軍說。而他良好的醫患溝通正源於著“站在患者的角度”的換位思考。

有一次郭軍在隔離病房查房中,聽到一名患者在劇烈咳嗽,他立即走到床旁問診,而患者則非常迅速地帶上口罩,“醫生,您站遠一點吧,別讓我把您傳染上。”很多患者也在更多的訊息中逐漸變得理性,他們也在保護我們醫務人員,他們也在換位思考,郭軍說。

【“疫”线人物】郭军:只想做一名平凡的好医生

結合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郭軍會和患者多說點話,給重症的患者解釋病情和給予治療時說得儘可能詳細些,給年輕的患者則多給予信心支持。

比如一次查房面對同齡的男患者,他說“你40出頭,咱們差不多大,這個年齡段機體抵抗力是比較強的,這個病本身又有相當高比例的自愈性,你病程已經接近3周了,已經渡過了病情可能惡化的最危險階段,要對自己有充分信心,病情一定會繼續好轉的。”他和患者強調最多的話是:“要相信疾病的科學規律,咱們一起挺過去!”

【“疫”线人物】郭军:只想做一名平凡的好医生

人民需要 從未缺席

2003年,呼吸道烈性傳染病“非典”來襲時,當時的郭軍是另外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科裡一名年輕的高年資住院醫師。當時國內外醫學界對病原體、疾病防控和診療都充滿了很多未知,急診科成了抗擊“非典”的第一道風險關口。

“我是單身男青年,無任何家庭負擔,科室在這個特殊時期人手緊張,有困難我都隨時可以替班頂上去!”當年的請戰,沒有什麼儀式感,郭軍和科主任說的話言辭簡單,但擲地有聲。

【“疫”线人物】郭军:只想做一名平凡的好医生

17年後,接到支援武漢的通知時,郭軍也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我是醫院裡最合適的人選,有2003年抗擊非典經歷,臨床工作20餘年,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經歷得比較多,前線需要高級職稱的醫師;近25年黨齡的老黨員,還是呼吸、感染、血液腫瘤、風溼四個科室聯合黨支部的支部書記。”如今再赴一線,郭軍已是一名閱歷豐富的老戰士,擔任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帶領醫護共11人出征。

【“疫”线人物】郭军:只想做一名平凡的好医生

“對疫情,內心並不恐懼。但壓力很大,會焦慮。”郭軍說,歷數近年來的重大傳染病疫情,呼吸科大夫基本上都是前線人,自己也親歷過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傳染病的一線救治,隨著經驗的積累,對疾病的未知也產生了更多敬畏之心,而如今作為兩個年幼孩子的父親、醫療隊隊長,他心裡顧及得多了,“醫院把10名隊員託付給我,我得把大家一個都不能少地帶回去。”

再進隔離區,郭軍對防護裝備充滿信心,他嚴格地要求隊員反覆練習穿脫防護服並做好手衛生等感控的各項要求。在隔離病區一定要嚴格落實三級防護要求,這樣一定能夠杜絕醫護人員被感染。

2019年舉國難忘的國慶節,郭軍也作為業務骨幹被北京市衛健委抽調參加建國70週年閱兵式“致敬方陣”醫療保障組工作。他在天安門廣場親眼見證中國人民用血汗、勤勞智慧建設起來的強大國家,內心難以平靜。

“作為一名醫生,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不能缺席。共和國沒有忘記為了今日中國的輝煌成就前赴後繼的仁人志士、拋灑熱血汗水的英雄模範,為這個群體提供醫療保障工作責任重大,也是無尚光榮的記憶!” 他放棄了原定於9月下旬公派出國訪問交流計劃,選擇了堅守。

“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想做一名平凡的醫生,能把這一件事做好,就是這輩子的一大成功了。”郭軍說。

文章/韓冬野

排版/楊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