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這件事就像隱藏在神經里一根弦,碰一次,疼一次!

早產這件事就像隱藏在神經裡一根弦,碰一次,疼一次!

生命緣說,為你講述生命的奇蹟!

生命,是一次相守,我願永遠守護你,早來的天使!

用文字說話,講述一個暖心的生命故事!

主人公

曉白,知性美女,之前是外企高管,現在從事的是她認為最長情的事業——育兒。其實最讓她自豪的是家裡有個超牛氣的兒子,在上海最知名的私立雙語學校上學,並且名列前茅。

看到這裡,你估計會認為曉白和她兒子都是自帶光環,其實背後的努力及汗水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她的兒子是早產寶寶,早產讓她的人生軌跡都發生了變化,下面就聽聽這個媽媽說說吧!

孩子出生前三年的事

兒子是孕33周零四天就跑出來的, 雖說兒子比嚴格意義上的足月兒(38周)早了一個月零三天,但他出生體重2.4千克,只比足月兒的最低體重少了0.1千克,身長50釐米,也符合足月兒的最低身長。所以在確認他出生時沒有殘疾、心肺功能正常後,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再加上他在之後的環節裡表現超常,最後只比順產出院的我晚了一天回家。所以我告訴自己:孩子,沒問題了!

也不知道是僥倖心理,也不知道當時工作忙,在接下來的養娃的日子裡,很多地方,我顯得有些粗枝大葉,母乳餵養6個月了,兒童保健中心的大門我都沒有邁進過。孩子出生前三年,我都是正常上下班,每天大約抽兩三個小時陪孩子,晚上由保姆帶孩子睡覺。可是一旦提及到早產這件事,似乎就像是隱藏在我神經裡一根弦,碰一次,疼一次。

母乳餵養共六個月,那是一個血淚史,餵奶的第一個月開始乳腺炎就像大姨媽一樣每月準時拜訪。

第一次乳腺炎的時候月嫂每次餵奶前都給我熱敷、按摩;第二次乳腺炎的時候老公跑遍了廣州的藥店找芒硝、老媽縫成布口袋每半個小時換一次;第三次乳腺炎的時候發燒到39度多自己完全沒感覺,老公回家抱我才發現溫度不對;第四次乳腺炎的時候去醫院找護士手排,那間治療室裡其他媽媽的慘叫聲堪比產房;第五次乳腺炎的時候全家人跟我說真的不要再堅持了,於是我放棄母乳,孩子奶粉餵養了,此時兒子五個月20斤。這大概是第二次,我告訴自己:孩子身高、體重數據很正常,孩子沒事了!縱然他是早產寶寶!

孩子出生三年之後的事

孩子近三歲的時候上了託班,那時候他又高又壯、性格開朗、熱愛交際,上到四歲的時候,我發覺幼兒園的生活已經不能滿足他的社交需求,於是我們挑選之後、送他去了一個離家近的託班。

之後的事情就感覺運氣差了些,剛去託班,一個同學把他的嘴唇咬破了,事後才知道那個同學當時處於病毒感冒階段,緊接著就是兒子高燒不退,於是第一次用了抗生素。病好了,我們換了一家託班,去了一週後又被感染了手足口病,從此,兒子就開始頻繁生病,成了醫院的常客。

按道理講,這一系列的都是偶然事件,但是還是觸動我心中早產這根弦,我開始思考:是不是兒子早產?雖然生長指標和足月兒無異,但是一些看不見的指標,比如抵抗力其實比別人差?這樣頻繁的生病、吃藥、用抗生素會不會讓抵抗力進一步惡化?

為了孩子,我不能繼續粗枝大葉下去,我要在孩子身上花費更多的時間,於是,我果斷的辭職了,開始選擇高度靈活的工作。

為了兒子,我學習了兒童保險、運動和營養學(提高免疫力)、兒童發展心理學。我帶著兒子去了當地有名的兒童體檢中心,仔細和醫生探討他身體發育的各項指標,並謹遵醫囑進行餵養和護理兒子。

經過兩年的努力,他不再頻繁的生病,各方面都健康的成長,考入了心儀的小學,我想這是我最後一次告訴自己:早產兒寶寶,你沒事了。

兒子的早產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很多朋友甚至是家人都覺得,有了兒子之後我的人生和事業的追求有了巨大的變化。有人說,你預料到有如此大的變化嗎?有人說,你覺得你做這樣的犧牲值嗎?

實話講,我沒有預料到,但既不覺得這樣的變化有什麼不好、也不認同這是一種犧牲。

任何事情若是你的主動選擇,就不要用道德或責任來綁架或是包裝自己。而人在無意識情況下做出的主動選擇,往往要麼是這件事有你值得追尋的意義或價值,要麼你在過程中收穫了自己想要的回報。

所以,沒必要去討論這件事值不值得:人生中的很多事很難量化,每個人受家庭、經歷和價值觀的影響都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也不要問我再來一次、會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哲學也不會成為所有學科的終極問題。

我只想談談這二年最大的一個收穫:陪伴孩子是一個絕佳的自我認知、自我修正和自我療愈的過程。這其實是我們受教育時比較缺失的一個部分,也是成年後相當不容易實踐的一個部分。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什麼時候人會更需要自我認知、自我修正和自我療愈呢?通常是在你受挫的時候。小的時候我們跌倒了,爸媽會扶。做錯了,老師會教。成年了,遇到困難怎麼辦呢?如果你足夠幸運,也許你會發現一本好書、遇見一位人生導師,帶你去開啟自我發現的大門;如果你有足夠的自我意識和驅動、並且找到正確的方法,你也許會有意識的去自我修正和療愈。

不過更多的情況下,或許因為不自知、或許沒有足夠的驅動力、或許找不到方法,在人生的大部分情境下、我們不會選擇改變自己。親密關係有問題可以選擇離婚、事業發展不順利可以頻繁跳槽、人際關係不好可以和電腦為伴。唯獨孩子是不可選擇的。公司裡下屬做的不好,我手把手教三次,不行就請他走人。

如果孩子覺得學習很枯燥,你既不能把他扔出門、也不能說那咱們就不學了。怎麼辦?找原因、想辦法,直到找到解決方案為止。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的看見自己、反思自己、調整自己。

以前我是個急性子,遇到事通常我是家裡第一個跳起來的。現在全家人都急了,我是還能心平氣和地找解決方案的那一個;以前我是個完美主義,也因此常常讓自己和別人很痛苦。現在我總能找到讓自己舒服的狀態,自己舒服的時候也能自然而然地給身邊人帶去正能量;以前我認為成功的路只有一條,即使不快樂也在那裡死撐著;當我戰戰兢兢的離開那條路時,才發現外面的世界如此廣闊。

我很感激這一切的經歷、也很珍惜現在的生活,也許兒子的早產真的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但他是上天和老公給我的最好禮物。

早產這件事就像隱藏在神經裡一根弦,碰一次,疼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