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江湖兒女》破賈樟柯票房記錄?

九月晴天


《江湖兒女》將在9月21日上映,該片是“賈科長”又一部電影力作,豆瓣評分8分。賈樟柯曾成功拍攝了一批精彩的文藝影片、

如:《站臺》、《小武》、《三峽好人》、《山河故人》、《天註定》等。雖然票房不高,但全都話題性超強。《三峽好人》還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江湖兒女》年初參加戛納電影節展映取得2.9分的成績(滿分為4分)。並與《小偷家族》、《燃燒》等影片共同參與了金棕櫚獎的角逐,最終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江湖兒女》講述的2001年的山西大同,模特巧巧與出租車公司老闆斌哥是一對戀人,斌哥每天在外面呼朋喚友,巧巧希望能夠儘快進入婚姻。一次,斌哥在街頭遭到競爭對手的襲擊,巧巧為了保護斌哥街頭開槍,被判刑五年。巧巧出獄以後,開始尋找斌哥以便重新開始,然而事情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這對戀人之間錯綜複雜橫跨17年的犯罪愛情故事究竟會如何發展下去呢?

透過這個跌宕起伏、苦樂參半的愛情故事。能夠切身感受到中國跨越I7年的鉅變。賈導的電影作品,一成不變的女主就是其妻子趙濤。這次趙濤飾演的巧巧,既有江湖的義氣,又兼具時代痕跡。她絕對是電影的核心,生動演繹了一部“一個女人的史詩”。



廖凡在影片中飾演的黑道大哥非常霸氣,為貼近角色他還刻苦學習大同方言,最終出色完成角色語言關。影片主演除了趙濤、廖凡外,還有今年大火的山爭哥哥,客串了一名科幻小說家。張一白、張譯、董子健、丁嘉麗等也都參與了影片拍攝。



一聲槍響,徹底改變了兩人的命運。兩人的愛情故事走向如何?故事跨度長達17年,跨越中國的大江南北,兩人愛情能否獲得一個圓滿結局?賈導的《江湖兒女》既飽含蘊意深刻的主題,又充滿太多的感傷。據貓眼電影數據顯示,該片已實現21日預售票房229萬元,排片佔比17% 。影片存在眾多看點,還是步入影院親自去揭開影片的謎底吧。

我是品鑑電影,喜歡請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與鞭策。分享推薦好電影、更多電影精彩問答歡迎品鑑。


品鑑電影


本週最應該看的,是賈樟柯的《江湖兒女》

這是賈導第n+1部提名戛納的電影了,但據說是最具娛樂性的一部。雖然是他本人的“最娛樂”,但跟一般的院線電影比起來,還是過於文藝。


因而雖有戛納蓋戳,又有豆瓣7.8,最後票房依然僅有6000萬,不及《悲傷逆流成河》(1.8億)的一半。


儘管如此,我還是極力推薦你去看看。如果你是一個也願意把電影看做一種藝術載體,而非僅僅是娛樂方式的人。


我的第一部賈樟柯電影並不久遠,就是15年的《山河故人》。


這個電影非常快的擊中了我,因為裡面的角色說的是我外婆家鄉的方言——山西大同話。這個陌生又熟悉的語言,和那些說這樣話的人,都讓記憶快速切回那片乾燥的土地。

這是科長電影裡獨特的背景層——山西。

任何一個藝術家,都有他們的底色,梵高的底色是法國小鎮阿爾,歐·亨利的底色是美國紐約,莫言的底色是山東高密。

沒有底色的作品是沒有靈性的,理解了這一點,或許就不會再苛責賈樟柯一次又一次地讓自己的妻子趙濤飾演女主角。

正如一位豆瓣網友的短評,趙濤就像她們鎮上那個總是圍著絲巾的漂亮嬸嬸。趙濤,是賈樟柯眼中,帶著西北塵土氣的漂亮女人。沒有她,沒有她一口山西腔,就不是他電影裡那些,帶著西北血氣的女人了。

賈樟柯在知乎上說過,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一個真實的“江湖人”,曾經叱吒風雲的大哥,衣衫襤露在街邊呼嚕一碗麵,但神色平和沒有什麼怨懟。

“江湖不再,那些江湖人又該何去何從?”這樣一個主題,滲透在《江湖兒女》裡。斌哥的去向也好,巧巧的選擇也好,都是賈樟柯在敘述自己對江湖的理解。


  • 江湖,無非是情義二字。

片中,巧巧有兩句關鍵性的對白。

在她還是“大哥的女人”時,她說:“我才不是你們江湖上的人。”

和在她中年後成為棋牌室老闆,她對斌哥說:“你已經不是江湖上的人了。”

這兩句話中,隱喻了巧巧的三觀建立與塑成。

她原本是個礦場工人的女兒,機緣巧合讓她結識了斌哥。作為幫派裡的“花蝴蝶”,她原本只想依附著這個男人,過安定的日子。她的願望是去新疆,做做生意,當個普通人。

但一入江湖深似海,當斌哥把槍交到巧巧的手上,也把江湖的意識灌輸給了她。

所以,當斌哥遇險,她出於一個女人的深情,也出於初涉的江湖之義,勇敢地鳴槍救了他,更替他攬下了持槍的刑罰。

這個階段的巧巧,既有情也有義,但也有涉世不深的一腔愚勇。

五年後,巧巧出獄,她對斌哥心懷盼望,卻最終遭遇了他的冷漠和背叛。雨夜的深談後,她的心徹底死了。

巧巧在這個階段,也對社會有了更深的認識。無論是被曾經的故人冷眼相待,被萍水相逢的大媽偷走了錢包,還是差點被載她的摩的哥佔便宜,每一次遭遇和脫險,讓她在這個“黑暗叢林”踏入的腳印更深也更穩。

而她也學會了“黑暗叢林的法則”,以對男人的瞭解,從酒樓包房的有錢男人(張譯 飾)身上騙得資財,以此獲得了更好的存活機會。

她的確是變了很多,學會了人情冷暖,也學會了遊刃有餘。

但“江湖”並沒有從她身上褪去。

當她回到大同,盤下了曾經的棋牌店,立穩了腳跟,因病落魄的斌哥找回了她。

巧巧沒有拒絕,接納斌哥住下,尊重他,照顧他,甚至為他出頭,回擊欺負他的人。

但,當觀者猜想她是否還愛著他的時候,她卻在斌哥示好之時,輕輕躲開他的手。

她的情已經放下了,讓她幫助斌哥的,僅僅是“義”,是她相信的“舊的法則”,是她“為人的本”。

這個時候的巧巧,是完全成熟的巧巧。


相對巧巧而言,斌哥則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或許是瀕死的經歷,讓他從一個“江湖人”變成了一個“社會人”。

對於後來的他來說,顏面永遠重於情義。

他一心只想奪回自己曾經的“江湖地位”,卻漸漸失去了江湖人的性情。對於巧巧的付出,他並不能說是視而不見,但對他而言,這隻能排在他的野心之後。

但他前後兩次的離開,也有一些區別。

第一次時,他是被江山再起的執念攥住,所以拋下了情義。

第二次時,他或許萌生過要安定的願望,但意識到巧巧已經不再愛自己,於是決定離開。

也許他心裡也早就明白,人一生難有兩次登頂的機遇,但他此時此刻也只能為自己半生積下的債付出上代價,無頭可回。


  • 新的世界,沒有“江湖”,沒有“規矩”

片中,斌哥的二哥死了,似乎是一段無意義的劇情。

但我猜想,這是導演在表達自己對“江湖”之變化的感受。

八九十年代,是一個社會急劇變動的年代,各方勢力鵲起,百廢待興。那些膾炙人口的“混混”“大佬”電影,都是出自那個年代。

那是一個沒有“法治”的年代,但江湖之中的人,卻形成了各自的規則和“道義”。

但隨著社會慢慢地平穩發展,這種規則和“道義”,被新生力量所沖刷。

二哥這個對於前一代“江湖人”而言不可碰的“大佬”,卻在新生代混混們的眼中,成了區區試膽的對象。

在時代的沖刷下,誰都可以成為明日黃花,誰都可以成為被海水沖刷掉的沙石。

二哥毫無英雄氣息的枉死,和斌哥無緣無故被人敲了小腿,乃至後來差點被小混混圍毆致死的慘事,全都是“江湖”被時代逐漸覆沒的表徵。

待到斌哥失意返鄉,頹喪的他,卻因為店裡的小弟上菜順序而勃然大怒。

“先上主食後上菜”,他喊道。

這不過是他對這個失去“規矩”的新時代,最後的喟嘆。


  • 江湖也好,塵世也好,人都是孤獨的過客

賈樟柯的電影裡,總有一種散不去的靜和冷。

似因為他筆下的人物,總是孤獨。

在《江湖兒女》裡,巧巧是孤獨的,斌哥是孤獨的,火車上遇見的男子也是孤獨的。

這種孤獨,不是表淺指代獨處或是獨自生活,而是人在情感體驗上的難以共享。

亞當·斯密說過,我們對他人痛苦的理解,往往只能藉助想象。

而這種想象,可想而知是極其薄弱的。有時候,友情、愛情、親情,會給予我們支持,但更多時候,我們總是在一個人在經歷、在掙扎、在抗衡。

《江湖兒女》中,火車上,徐崢飾演的男子和巧巧在火車上,有一個充滿渴望而略顯侷促的擁吻。

但這一幕,想要給予觀眾的感覺,卻並不是情到濃時的浪漫,而是一種雙倍的孤獨。

在漫漫旅途中,我們可以並肩而行,卻終究無法交集;你可以擁抱我的肉體,卻始終無法靠近我的靈魂。


一臺戲


《江湖兒女》五天下來,票房5389萬,這還是賈樟柯有史以來最高的一次,之前的紀錄是《山河故人》的3225萬。

想必不少人又要跟在胡錫進屁股後吸口氣,然後嘲諷說,你看吧,賈樟柯和他的文藝片就是不靈!

要說不靈,也只是票房不靈,並不代表電影內容不好,《江湖兒女》雖說不是賈樟柯最駕輕就熟的一部,但入圍今年國產優秀影片前十不成問題。

要說不靈,也不僅只是《江湖兒女》票房不夠勁道,先不說五天的表現,就說中秋檔三天,就沒有票房靈光的影片。中秋檔三天,綜合票房5.29,分賬票房才4.92億,創下四年來新低。

其中《黃金兄弟》以1.63億奪冠,《悲傷逆流河》1.09億亞軍,排行前兩名的都沒啥值得驕傲的,皆不如前段時間熱門片一天的業績。《江湖兒女》中秋三天票房3659萬,在新片中排行第三,也刷新了賈樟柯院線電影新高。

而在四年前2015年的中秋檔,三天進賬是8.3億,2017年中秋和國慶合體,中秋節當日一天就有3.55億進賬,加上國慶節共計29億。

賈樟柯最有希望破億的影片是《天Zhu定》,可惜拿了龍標也沒能上映。《山河故人》雖然票房三千多萬,但好評如潮,連九零後都明白“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程。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一年到頭沒幾部優秀國產電影,要是沒有賈樟柯等的藝術堅守,我們的國產電影更慘。

接下來還有國慶檔,賈樟柯的《江湖兒女》還有機會。希望喜歡藝術電影的朋友們多多支持,為藝術電影的未來留點希望。


曾念群


江湖兒女,無非“情義”二字走天下(溫馨提示:下文有劇透)。

徐崢

火車過道上那一句“我在克拉瑪依沒有旅遊公司,只有一個小賣部”是為情。徐崢是個小騙子,火車上天花亂墜地吹,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動了點情後不惜捅破自己吹下的牛皮,但他終究不是江湖兒女,得知女主真實身份後裝睡逃避。



斌哥

影片一開始就是斌哥的高光時刻,然後一步步慢慢走向谷底。他靠“義”字行走江湖揚名立萬。三言兩語調節屬下恩怨是為義、一大摞現鈔塞在二勇哥遺孀背後是為義、靈堂前請來二勇哥喜歡的國標演員是為義、放過因認錯人但重傷自己的小混混是為義……


他對巧巧或許有情,但遠排在江湖、小弟、金錢之後,片尾他柱著柺杖一句輕輕的“走了”似乎是他唯一動情的時候。

巧巧

鬧市中那“呯呼”兩槍是為情,麻將館中砸在老賈頭上的瓷壺是為義。整部片中巧巧的姿態是最好看的,出獄後的“千里尋夫”、絕境時的營生技巧、面對徐崢的光明磊落、對落魄情人的維護接濟。這哪是“大哥的女人”分明是江湖兒女的大姐。



TANGIN瑞士天珺表


賈樟柯始終是一個獨立片、文藝片導演,他的電影不適合公映。

《江湖兒女》上映之後我第一時間就去看了,但是中途幾度看到坐立難安。場內大多數觀眾都掏出了手機把玩,還有不少人提前退場。

最誇張的是,電影進行到5分之4的地方,有個人非常用力的站起來,大喊了一聲“拍的什麼玩意!”就走了。

離場的時候還嘟嘟囔囔的說“真是浪費時間浪費錢”。

但是這個電影拍的不好嗎?

當然不是。

電影拍的非常出色,廖凡等人的演技也非常精湛。

只是,整個電影透露出的那種悲涼的氛圍、淡淡的張力、物是人非的感悟,都太過於緩慢而平靜了。

這種緩慢和平靜完全有悖於商業電影的表達形式,是徹頭徹尾的獨立電影、文藝片的拍法。

一般觀眾看電影是希望在週末去找點樂子的,最起碼要有視覺、聽覺、感情上的衝擊。

《江湖兒女》完全犧牲掉了視聽效果,平靜的講了一個故事。

所以如果不是賈樟柯的鐵桿粉絲,就不要去看這部電影了吧。


蔡小馬


首先賈樟柯的電影總票房一直都不是特別高,尤其是在還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基礎上。縱向從賈樟柯作品序列對比,江湖兒女破紀錄是因為一種大形勢,也是他的作品本身質量有所提高的原因。

所謂質量的提高並不是說絕對質量,《江湖兒女》江湖兒女某種意義上說並不一定比《山河故人》或者天註定的藝術水平要好。這個質量更多的是更加親民這個意義上。

但是另一個層面也必須提出來,這部電影的總票房沒有機會突破一個億,他在一個不是特別熱的檔期裡,也沒有拿到最好的排片和最高的上座率。打敗他的是古惑仔重聚的《黃金兄弟》,甚至是郭敬明監製的《悲傷逆流成河》後來也比它強。從這個角度說,賈樟柯的電影依然是小眾的藝術電影。

我們要看到進步,也要看到差距,這個差距一方面是中國內地的觀眾對藝術電影的接受還不是特別深入,和國外藝術院線也有很大的票房不同,中國的藝術院線的發展才剛剛起步,賈樟柯就是這個藝術院線聯盟的發起人之一,他做了這件事情也受惠於這個藝術院線。要讓賈樟柯的電影破億,還需要給他一點時間,這個時間是給賈樟柯創作團隊,更是在給這些漸漸發展起來,審美水平提高起來的中國觀眾。

最後我們要確定一點是,不管票房高還是低都不影響作為一部電影本身的藝術水平和它的價值,如果只以票房論英雄,這樣的電影市場會是非常乏味和無趣,甚至是沒有深度的,中國需要吳京林超賢,也需要賈樟柯。


今天道


賈樟柯是從中國基層一步一步走上來的現實主義電影導演,與其他流行的虛擬的電影情節相比,賈樟柯導演更注重現實中的人文情節。今年他又攜帶《江湖兒女》與觀眾見面,這同樣也是一部體現他獨特的電影情懷的作品。

《江湖兒女》之前在戛納電影節上就播放過首映片,外國媒體給出了極高的讚揚。那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吸引到外媒的特別之處呢?

聯繫賈導之前導演過的其他電影作品,觀眾們漸漸感受到,賈樟柯導演在注重社會真實面貌的寫實上的細膩表現手法。同樣,這部新戲也不例外。

電影主要講述了模特女主巧巧與當地的幫派頭目男主斌斌之間的愛情,在受到生活中多個轉折和變化時所經歷的起起伏伏的歷程。女主為幫男主在關鍵時刻逃脫對方的制敵而開槍犯了罪,在監獄裡度過五年後,當她重新面對這個社會,意圖找回五年前的男主與愛情時,卻發現時間的變遷不僅僅表現在大眾的社會面貌上,也讓曾經的感情悄悄發生了變化,一系列的故事就此展開。

這部電影是一部典型的犯罪愛情片,但是更深一層的內涵也表現了自由與背叛,同時也展現了中國這十幾年來時代的改變。電影中的男主於社會這個充滿人情複雜關係的江湖糾纏不盡,既想脫離這個大環境,又不得不重回進來。同樣的矛盾在女主身上也有其他表現。也正是因為這幾處複雜的矛盾,讓我們看到了典型的賈樟柯電影的影子。


影視口碑榜


賈科長的電影是國內為數不多堅持獨立表達自己風格的導演,正好這一種表達,講述了中國時代下的邊緣人物,沉默中大多數為了尊嚴的吶喊。

所以賈樟柯的電影在國際上屢屢獲獎,雖然賈樟柯的電影在國內公映不多,票房對於商業片來說簡直九牛一毛,但口碑和知名度都非常好。

這一次《江湖兒女》亮相戛納,評委評分排在了比較高的位置,當時大家看完集體起立鼓掌5分鐘,雖然最後沒能拿獎,但也再一次證明,賈科長的電影裡面發散的氣質,承載了多少國內絕大部分人陰影面積下的尊嚴和精神。

很多人說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雖然大聰認為這話不能放在所有導演身上,但放在賈科長身上是完全不違和的。

賈科長的電影總是在刻畫人物內心狀態的同時,附帶著對國內時代發展的思考,這一種思考是殘忍和悲憫的,但只有這樣,觀眾才能對中國大時代的印記思考得深刻和準確。

要真的看到《江湖兒女》的細節,起碼要看過賈科長以前的電影,特別是《任逍遙》,《三峽好人》,《天註定》。

看了《任逍遙》,你會發現《江湖兒女》的巧巧,和《任逍遙》的巧巧不管從髮型和服裝上,都是一樣的,只是人設反了過來。

《任逍遙》的巧巧打心底想做大哥的女人,而《江湖兒女》的巧巧做了大哥的女人,但卻想要平靜如水的生活,命運給這兩生花的人物,截然不同的人設背景。

但賈科長功力深的地方就在於此,雖然《任逍遙》和《江湖兒女》都是巧巧,人物的設定也截然相反,但卻有著近乎相似命運,那就是深切之愛沒有回應。

不管是哪個巧巧,最終都沒能在自己認定的人中好好的愛一輩子,賈科長把這樣一往情深的人物放在時代洪流下,更彰顯出人物的宿命感。

《任逍遙》和《江湖兒女》的巧巧,不管開始人設多麼的不一樣,最終在內心深處都有著同樣的兒女情長,所以賈科長用了看似很巧合的手法, 把兩位巧巧服裝和髮型鎖定在了一起。

服裝和髮型作為人物的外在裝飾,也是最能體現人所處的時代,這也側面說明,那個時代那個城市的大多數人,都有著同樣的印記和宿命,不管一開始大家多不一樣,但最終可能都匯聚到一個深黑的點,怎麼也站不起來。

所以,《江湖兒女》後半段巧巧去三峽找郭斌,又串到了賈科長的《三峽好人》裡的女主沈紅。

《三峽好人》劇情中,其中一條線說的是沈紅到三峽的奉節,找尋她不告而別兩年的丈夫郭斌。 大聰非常喜歡《三峽好人》,迄今還是認為這是賈科長釀得最醇厚的三峽時代眾生相,而且經過時間的沉澱,《三峽好人》會越來越值得國人們回味和思考。

《三峽好人》沈紅找尋丈夫的經歷,就如同《江湖兒女》巧巧來三峽找郭斌經歷相似,而且服裝髮型也是一模一樣。

賈科長這樣的操作,更是想通過幾部電影去加深人物的宿命感,同時這也加深了江湖二字的註解。

很多人沿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話出自程小東的《東方不敗之笑傲江湖》,雖然賈科長的《天註定》和《江湖兒女》也有武俠氣質。

但大聰認為,賈科長的江湖,說的是時代背景下的人生海海,也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中國人潮中邊緣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包含了人的尋根,尊嚴,迷茫,壓抑,找自己。

《江湖兒女》廖凡飾演的郭斌,甚至可以比作《三峽好人》中郭斌的前半生,雖然兩個人物人設很不一樣,但最終的宿命都有一種“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落寞。

郭斌在轉型中的中國浪潮中,屬於失敗的代表,做生意做什麼虧什麼,眼看著小弟一個個風生水起,自己卻一無是處,這樣的例子在中國不在少數,甚至在今天還在愈演愈烈。

在今天互聯網時代下,前APP時代多少創業者還沒登陸海灘就死在深海里,現在的自媒體內容創業,有多少人閱讀還沒到四位數,就不得不選擇了放棄。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大家都看到好時代下光鮮的人物,但壞時代中的一些人和事,也應該出現在電影中,因為這樣的社會才是真實的,這樣才是被人們記住。

賈科長電影對時間鎖定的關鍵詞是音樂,在《賈想》中賈科長就聊起,他喜歡去感受那個時代該有的聲音,不管是街道的叫賣聲,還是電視的廣告聲,標誌性的新聞,當時大家聽得音樂等等,這些都有著顯著的時代符號。

所以賈科長中的電影配樂,則更提現了一代人的記憶。在《江湖兒女》中,《淺醉一生》,《男兒當自強》,《Y.M.C.A》,《有多少愛可以重來》,《上海灘》等等,有柔情似水的,有豪邁的,有洋氣的。

這些歌曲雜糅在一部電影中,如同千禧年的中國,港澳臺海外的各種新鮮事物,迅速湧進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在《江湖兒女》中也用音樂的方式記錄了下來。

影片中趙濤,廖凡,徐崢等人的演技,那是沒的說的,他們都是以最好的狀態去呈現賈科長的導筒下的眾生相,特別是趙濤,作為賈科長的內人,已經完全融入賈科長的電影中去了。

在今天眾多商業電影的包圍下,都是大敘事大事件帶來的快感,當然這樣的電影能帶動更多的情緒和歡樂,我們需要這樣的商業片。

但我們也不能放棄電影泥土上那一方寸的沉澱,那片沉澱需要開出屬於我們國人陰影下的鮮花,我們需要賈科長這樣的導演,為我們記錄下時間印記的大多數。

最後,大聰還是用賈科長在《賈想》中的一段話做結束吧:

——“我想用電影去關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緩慢的時光流程中,感覺每個平淡生命的喜悅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條寧靜的長河”,讓我們好好體會吧。”——


大聰看電影


如果說姜文的電影是你國藥丸系列,賈科長的電影就是人生杯具系列。

《江湖兒女》前半程顯示了導演的低幼,這段縱情黑社會江湖的情節是為了鋪墊巧巧被拋棄的無情,然而無論廖凡飾演的斌哥,還是下車互毆的場面,以及巧巧鳴槍,都完全不能令人信服。

廖凡說著山西話的模仿痕跡很重,讓人一直擔心他說漏嘴,表演可能亦因此不夠自信,換做普通話則自然地多。此外,作為一個理想遠大要承包大同城市改造基建項目的黑社會流氓,本以為是警匪勾結的一條龍,結果真的是一條蟲!

下車互毆最露怯,混黑社會這麼多年難道不知道寡不敵眾?現實情況應是立刻開車逃命,然後在車上打電話叫幫手叫兄弟(被棍擊時就這麼做的啊),怎麼會大腦短路逞英雄?

再看這些打鬥明顯缺乏武術指導,巧巧鳴槍也非常舞臺氣息,還亮相呢……

然後後半程,電影最核心一部分,原來是刑滿釋放的秦香蓮巧巧求愛不成,夢遊了一段差點兒去新疆,回到故鄉重操賭博舊業當起了孫二孃,直到和半身不遂的斌哥重逢共度餘生未遂。

這不就是老炮兒團聚的盧瑟杯具嗎?一個個還是江湖流氓啊。

難看的電影。

亮點僅在於開頭“請二爺”和後面“你知道我是誰?我是她姐姐,我妹妹懷孕了”以及“咱倆耍耍”。


消炎藥兒


1、這是賈科長最商業的作品了,但其實還是離普通觀眾很遠,很遠,依舊只有文藝青年和文藝片影迷才能接受


2 以前的賈科長都只表現細節,故事很散亂,或者就玩幾段式,這次科長終於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很簡單,大哥斌斌的女人巧巧為了救斌斌用了槍,結果被判刑了,結果出獄後斌斌不僅不管她,還躲起來找了別的女人,巧巧尋找他未果就回家了,多年後斌斌癱瘓了又找到巧巧……這就是一個女子遇見渣男還是要回頭的故事啊


3 這個故事也可以看成很現實的警醒,那就是,不要相信什麼江湖義氣,兄弟情分,一切都是假的,假的,假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小弟翻臉不認人,認的只是利益而已。混黑道?沒前途!浪子回頭金不換


4有人嘲笑賈樟柯導演總是給自己那位沒啥姿色沒啥演技的夫人趙濤唯一女主角地位,用張譯捧,用廖凡捧,結果捧不出來


說實話,作為大眾審美,趙濤確實根本在女演員裡排不上號,但她跟了賈樟柯快20年,演了那麼多電影,歐洲人奉為女神。其實我覺得她這麼多年,也算得到上能接近國內二線弱的女演員的演技了吧,但整個人的氣場啊之類都要差一線遠很多,長相也是太不討好,不過呢,誰叫人家是國際導演夫人呢,如果沒有了趙濤,就沒了賈樟柯電影啊,所以,就算趙濤被大部分人嘲笑不算個好演員,但她卻是賈樟柯電影的強烈標識啊


5 不過呢,還是很喜歡賈樟柯對葉倩文的瘋狂熱愛,這次又用了葉倩文的《淺醉一生》三次,還用了《瀟灑走一回》。《上海灘》也用得很精妙,這個是我喜歡《江湖兒女》的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