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歷史:劉邦真實品性不是流氓無賴,而是遊俠

引言:關於劉邦大家都不陌生,已被無數次地搬上熒屏。不過,展現給大家的都是流氓無賴的劉邦,但歷史上真實的劉邦真的是這樣嗎?

說到劉邦的無賴形象,這得歸功於大名鼎鼎的魯迅先生,自從魯迅先生把劉邦認定為流氓之後,不論是民間還是學術界都對劉邦的流氓無賴形象深信不疑。

其實在《史記》上也有一段關於劉邦跟他父親對話的記載,“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過這裡的“無賴”並不是說劉邦的品性不好,而是說沒有正經營生,也就是現在說的沒有穩定工作的意思。

被誤讀的歷史:劉邦真實品性不是流氓無賴,而是遊俠

耐心翻閱史料,研究一下劉邦,會發現劉邦其實真不是電視劇裡那個無賴流氓的形象,而是有點像遊俠的意思。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不拘小節,為人仗義,非常混得開,各種各樣的朋友都有!細數一下劉邦手下的文臣武將,有多少都先曾是項羽的人,韓信、陳平等無一例外。

被誤讀的歷史:劉邦真實品性不是流氓無賴,而是遊俠

少年時代的劉邦還是上進好學的好孩子,村裡的長輩們都誇獎他,可以說是鄰居家教育孩子的榜樣。可就是在劉邦大概17歲以後,突然性情大變,變得終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致於劉邦性格突變的原因,由於史料記載有限,目前還無法考證。但有一個人對他的影響非常之大,他就是信陵君魏公子無忌,關於這一點我們下回再細講。

被誤讀的歷史:劉邦真實品性不是流氓無賴,而是遊俠

回過頭來想想,難道這些特點不是劉邦的厲害之處嗎?如果當年項羽沒有烏江自刎,而是選擇重頭再來,我相信最終贏的人還會是劉邦。再假想,如果現今有劉邦和項羽這樣的兩個領導,你會選擇跟著誰呢?

結束語:歷史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更沒有必要糾結歷史上的是與非,重要的是再讀完一段歷史之後,從中能獲得什麼!這才是歷史的真正意義所在!

注:文章禁止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