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彈將軍」乃木希典到底是軍神還是蠢材?

小卷奧特曼



乃木希典不是蠢材,他是一個合格,但沒有超越他所處時代的陸軍指揮官。


日俄戰爭時產生的巨大傷亡(6萬人),和乃木希典指揮水平關係不大,更多是上級軍事機關干擾一線指揮官指揮的結果。


首先,日俄戰爭是一戰塹壕戰的預演,沙俄早已經被旅順變成了一個“戰爭堡壘”,幾乎全是永備工事,與一戰時一次進攻動輒傷亡十幾萬人相比,日軍在攻克旅順時傷亡六萬人並不算特別離譜,也不能說明指揮官的愚蠢,我前面說過了,他並不比後來一戰時他歐洲同行表現的更差。


其次,日軍6萬人傷亡有15000人源自第一次攻擊,然而有一點要明確,這麼大傷亡主要原因是日本提供的情報和地圖有誤,先是日方情報顯示旅順的俄軍工事只是“半永久工事”,而事實上旅順的俄軍要塞經得起23釐米口徑的大炮轟擊,而乃木希典手裡威力最大的火炮口徑只有15釐米;之後日方提供給乃木希典的作戰地圖又錯誤百出。


不要認為地圖不重要,事實上戰爭時期地圖非常重用,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因為地圖不夠精確屢屢吃虧,抗戰時國民黨軍第二十六軍軍長丁治磐將軍回憶錄裡有相關記載“抗戰時來不及準備地圖,大多是十萬分之一的地圖,這種地圖叫編圖,不夠詳細,且錯誤百出,做戰時不管用。最好的頂多是兩萬五千分之一的地圖。他(司令官薛嶽)看地圖作戰,有時就會說目標距離很近,地方又小,為何(我)攻不下。實際上(地點)卻距離遠,地方大,有時左右方向都不對。”


而且丁治磐將軍還談到之所以抗戰時國民黨軍看上去互相不救援,主要原因是地圖不準確導致,地圖上看上去兩支部隊相隔很近,其實實際距離往往很遠,“沒有部隊坐視之事,但軍隊部署有問題,因地圖不詳,在地圖上看距離很近,但打不過去。”


乃木希典指揮的第一次攻擊就遇到情報失真與地圖失準的情況,而且在火炮不能提供有效支援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士兵的勇猛了,當然,德國軍校畢業生乃木希典這麼幹也是有“科學依據”的,他根據的是“蘭切斯特火力方程”。


具體方程式這裡就不介紹了,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遠距離交火的情況下,根據方程式,假設藍軍平均單位戰鬥力(包括武器、訓練等因素)是紅軍四倍的話,100名藍軍和400名紅軍的戰鬥力相同,100名藍軍和400名紅軍交戰的結果是同歸於盡。集中優勢兵力只是拼消耗,並不佔便宜。而在近距離交火的情況下,仍假定藍軍平均單位戰鬥力是紅軍的四倍,100名藍軍和400名紅軍近戰後,當藍軍100人全軍覆沒時,紅軍仍有346人存活。


旅順要塞的永久工事


然而乃木希典沒有算到的是,旅順攻防戰是機槍第一次大規模運用,而日軍成為了機槍顯威的“背景”;其實這也很正常,任何一支軍隊都是“經驗”的產物,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一支軍隊沒有任何作戰經驗,但是卻所向披靡的事情;即使二戰時看似戰無不勝的美軍,最開始的時候還被英國軍人戲謔的稱為“我們這邊的意大利人”。


日俄戰爭之前,日本也就和拿著近代武器的中古軍隊淮軍交過手,而俄軍相對經驗豐富的多,俄軍可是經歷過克里米亞戰爭、瓜分波蘭、第十次俄土戰爭的洗禮。


因此,儘管日軍第一次總攻損失慘重,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乃木希典有多愚蠢。


而且在第一次總攻受挫以後,乃木希典立刻根據第一次總攻的教訓總結了經驗教訓,發明了“正攻法”,所謂了“正攻法”就是挖掘進攻戰壕,將戰壕延伸到對方軍隊面前,減少防守方火力殺傷力,“正攻法”幫助乃木希典在1904年9月獲得了非常好的戰果:拿下了沙俄兩個堡壘,還發現了203高地的作用。


應該說,這個時候的乃木希典還是一個合格的陸軍高級指揮官,雖然他並沒有優秀到超越時代,但是至少他並不愚蠢,不會碰了南牆也不回頭。


兒玉源太郎


然而此時乃木希典的上級機關,大本營的山縣有朋和日本東北軍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就如何攻擊問題上產生了矛盾,山縣有朋希望乃木可以拿下203高地,使日本的大炮可以攻擊俄國旅順艦隊,而日本東北方面軍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則要求乃木繼續攻擊東北部高地,讓日軍可以直接炮擊旅順城。


因為本土和方面軍發生了戰略矛盾,兒玉源太郎為了搶時間,就逼著乃木希典繼續攻擊東北部的高地,並且最好在11月2日天皇生日當天拿下高地,向天皇“獻禮”,所以,乃木希典只能在部隊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倉促發起攻擊,但是第二次總攻擊不但只持續了6天,而且有2.5天乃木是純粹的炮擊,從這兒也能看出乃木不是那種用士兵生命換取自己榮華富貴的人。


順便說一句,日軍對旅順的第二次總攻,日軍一共傷亡3000多人,相比第一次總攻的15000人傷亡,這一次明顯看出乃木的敷衍。


在第二次攻擊後,乃木反而堅定了用“正攻法”拿下高地的決心,他準備用挖地道埋炸藥的方式拿下東北高地的俄軍堡壘;然而這個時候,日本國內傳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命令:給日本東北軍和乃木20多天時間,如果在12月10日之前拿不下東北高地,就必須按照大本營的命令攻擊203高地。


203高地


這對於乃木來說顯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許日本國內想用這種不合理的命令讓日本東北方面軍主動轉向攻擊203高地,但是顯然兒玉源太郎不認為自己應該在國內命令下屈服,於是他讓乃木繼續強攻東北高地。


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三次總攻”,而“第三次總攻”只打了1天,乃木希典就給東北方面軍打電話,說放棄攻擊東北部高地,自己願意去攻擊203高地;這件事分明是乃木愛惜士兵生命的表現啊。


因為大本營給的時間是12月10日,乃木完全可以打到12月10號為之啊,反正死的是士兵。


至於後來確實是兒玉源太郎接手,但是炮兵陣地的佈置,28釐米榴彈炮的就位都是乃木希典之前佈置的,兒玉源太郎並沒有更改乃木希典的佈置。


而之後旅順的陷落和日軍拿下203高地沒有任何關係,完全是因為東北部高地堡壘被日軍攻克的緣故,而日軍攻克東北部高地堡壘的辦法完全是沿襲了乃木希典之前“挖地道埋炸藥”的方法,這說明如果沒有大本營和東北方面軍的矛盾,讓乃木按照他自己節奏進攻,旅順早就拿下來了。


因此,依照史實,乃木希典並不是“蠢材”,他只是“上級意見不統一而讓一線指揮官背鍋“的典型,這種情況在後來全世界各種戰爭中屢見不鮮,比如就有回憶錄稱上世紀八十年代老山前線也發生過“獻禮攻勢”、“國慶戰鬥”這類的事情,導致增加了部隊無謂的傷亡。


最後再說一下,“經驗”對於軍事指揮有多重要,儘管機槍在日俄戰爭中已經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可是歐美各國軍事觀察團卻並沒有給予應有的總視,反而總結了一個“攻勢經驗”,他們認為日本之所以能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戰勝沙俄,最重要原因就是日方始終保持攻勢,而俄軍則多處於防守態勢,因此他們總結經驗是不管情況多麼惡劣,只要保持進攻就能獲得勝利。


結果這個“攻勢經驗”被廣泛應用到一戰初期,導致一戰初期參戰雙方都無視對方塹壕、鐵絲網和機槍,拼命發起進攻,結果多死了上百萬人。


蘭臺


日俄戰爭勝利後,日本正式成為帝國主義俱樂部的一員,為了弘揚軍國主義精神,塑造了四個軍神:指揮聯合艦隊幾乎全殲俄第二太平洋艦隊的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攻佔旅順要塞的日本第三軍司令官乃木希典大將;在用軍艦封堵航道、將俄軍艦困鎖港內的“閉塞戰”中陣亡的廣瀨武夫海軍少佐;在遼陽會戰攻佔148高地的戰鬥中身負七處重傷仍堅持指揮至死的橘周太陸軍少佐。

乃木希典雖然被奉為軍神,但日本學界對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基本持否定態度。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更是稱乃木希典為“愚將”。這一稱謂和“肉彈將軍”的名號直接相關。

日俄戰爭主要有三大戰役:旅順戰役、奉天會戰、日本海海戰。日本為攻佔旅順要塞專門編制了第3軍,由乃木希典任司令官。為了佔領制高點203高地,乃木希典發動了“死傷1萬為標準”的兩次猛攻,但仍未奏效。為此,大本營派出了留守國內唯一的野戰師團第七師團前往增援。

1904年11月26日,日軍發起了第三次強攻。翌日,不僅突擊部隊全軍覆沒,而且前往增援的第七師團也打得僅存1000餘名官兵。12月1日,滿州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視察前線,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具具燒得漆黑的日軍官兵的屍體。為此,滿州軍總司令大山岩不得不命令兒玉源太郎取代乃木希典擔任指揮。12月5日,兒玉源太郎指揮發起第四次總攻,最終佔領了203高地。但是,日軍為攻佔這一高地傷亡人數達17000人傷亡。隨後,日軍從高地上用電話校正28釐米口徑的重炮對停泊在船塢的俄國艦艇進行轟擊,將其全部擊沉。1905年1月2日,俄軍旅順要塞司令官阿納託利·米哈伊洛維奇·斯特塞爾宣佈投降。乃木希典作為第三軍司令官,因此體面風光地成為攻佔旅順要塞的戰勝國指揮官。

乃木希典對天皇絕對忠誠並頗受天皇賞識乃至庇護。在日俄戰爭中,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乃木勝典和乃木保典先後戰死。1912年明治天皇睦仁去世,乃木希典和他的妻子乃木靜子切腹自殺,自覺為天皇殉葬。因此,站在不同角度評價乃木希典,結論顯然不同。總之,按照一般標準,乃木希典算不上是優秀指揮官,但他是一名合格的武士。奉他為“軍神”主要是為了宣揚“忠君愛國”,視他為“愚將”和“肉彈將軍”是因為他的“人海戰術”實在無智可言。



馮瑋


從正面一點來說,旅順是修建了2年的永備要塞,俄軍守軍有53000人,還有646門大炮,充足的炮彈。另外還有十幾艘軍艦可以提供炮火支援。而日軍第3軍只有4.8萬人,大炮386門。

也就是說日軍人數和火炮數量都少於俄軍,不符合攻擊堅固要塞,至少要有3倍兵力-5倍兵力的原則。最後,日軍傷亡5萬人,俄軍也傷亡被俘5萬人,其實損失是差不多的。雖然確實存在困難。

但是,要說乃木希典本人的話,就是愚蠢,第一就是,單純的重複正面攻擊,第二個就是,兵力逐次投入犯了分兵的大忌。最後就是,旅順攻擊的目的不是用強大炮臺殲滅旅順的俄羅斯海軍艦隊,而是固執的攻下整個要塞所有堡壘,而白白付出重大犧牲,拖延了時間。

如果說乃木希典比較優秀的地方,那就是,第一次採用了不斷挖掘戰壕,將戰壕延伸到對方軍隊面前,減小對方火力造成的殺傷力,來慢慢接近目標的戰術。後來在淮海戰役,我軍也大規模採用過這種戰術。

第2個就是,第一次採用步兵小部隊對塹壕要塞進行滲透式進攻,分散滲透,分散攻擊。然後,乃木希典挖地道埋炸藥摧毀堅固設防堡壘的方法,也還算不錯。

日軍開始傷亡大,主要是,開始階段,日軍最大的150毫米大炮對於俄軍可以頂得住230毫米炮彈攻擊的要塞毫無作用,變成了單純的人海衝鋒。第一次總攻損失15000人以後,乃木希典就開始老老實實挖戰壕,挖地道了。


深度軍事


送薩沙的旅順203高地遊記

從大連到旅順還有幾十公里,帶著孩子不太方便,就租了一輛車。沿途開過去,感覺公路修的不錯。不過似乎東北司機開車並不規矩。在很多註明限速60公里的路段他們都狂開,估計是知道這裡沒有監控。

開到203高地,沿途基本就沒人了。這和之前旅順軍港、白玉山之類人山人海的情況,截然不同。其實也不奇怪,對於普通遊客來說,203高地就是一座什麼沒有的小山包,壓根就沒什麼意思。

薩沙開車進去,偌大停車場一輛車都沒有,我是唯一的一輛!!!無語。

整個遊覽全程約4個小時,一共只看到3組共7個遊客。

-------------------上山的道路,空空蕩蕩。這年頭,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太少了。203高地的山不高,還是相對陡峭的,爬起來不輕鬆。

好了,先說一下203高地的背景。

203高地是旅順爭奪戰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旅順爭奪戰則是日俄戰爭的關鍵。庚子事變以後,滿清衰落成半殖民地國家,列強開始瓜分中國。此時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的臺灣和原屬國朝鮮,俄國則通過中東鐵路和租借旅順大連,將勢力深入東北。兩個列強的視線,都放在中國東北。

整個東亞中,東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地區。這裡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還有極大政治軍事意義。誰控制了東北,誰就會佔據東亞大陸的軍事優勢,進而可以併吞中國,稱霸東亞。後來的日本,也就是從偽滿洲國出兵入侵關內,差點佔領整個中國。

就東北來說,顯然是俄國早了一步。俄國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開始涉足東北,並且在庚子事變前後乘機出兵佔領整個東北,還得到了旅順這個不凍港,修建了橫穿東北的中東鐵路。日本慢了一步,在東北尚且沒什麼力量。

對於日本來說,如果不進攻東北,也就等於放棄對東亞的爭奪,他們自然是不願意的。日本人的雄心是佔領整個亞洲,第一步就是要佔領東亞,也就等於放棄了所有野心。況且,世界國家之間的對抗,就像激流中行船一樣,不進則退。如果日本像某些力量一樣搞什麼“和平崛起”,不敢和俄國爭鬥,坐視俄國在東亞佔有絕對優勢。那麼,隨後俄國絕對不可能滿足於現狀,就可能會主動進攻打垮日本。歷史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崛起一說,任何一個超級強國都是通過戰爭確定自己的地位。拿破崙擊敗聯軍,法國才威震歐洲;英國人殲滅西班牙無敵艦隊,獲得日不落帝國的地位;蘇聯通過蘇德戰爭,一躍成為超級大國;就連美國人,也是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和海灣戰爭,才確定了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

所謂和平崛起、避免衝突、埋頭髮展,不過是一種軟弱外交和發展模式的託詞而已,最終只會自食其果。

對是否對俄國開戰方面,政府和軍方高層有嚴重分歧。富有國際政治經驗的首相伊藤博文認為,目前日俄國力軍力有較大差距。

俄國是歐洲準一流強國,也是歐洲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已經稱雄200年。而日本30年前剛剛開始維新,幾年前的庚子事變期間,日本自己還揹著不平等條約。此時俄國的財政收入是日本十倍,常備軍為100萬,也是日本4倍。俄軍久經戰爭,曾經擊敗過拿破崙的法軍,威震歐洲。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列強敢於小看俄軍。俄軍總司令曾經狂妄的宣佈:一個俄軍兵,進攻中可以對付三個日本猴子兵;防禦中,可以對付十個。

日軍崛起以後,始終沒有遇到過強敵,甲午戰爭和庚子事變中打敗的不過是衰弱的滿清,算不了什麼。

就軍事上來說,俄國首都莫斯科遠在歐洲,是非常安全的。日本絕對不可能徹底打敗俄國,滅亡俄國。日本最輝煌的勝利,不過是在東北重創俄軍,讓他知難而退的達成停戰協議。但如果俄國破釜沉舟拼命,打持久戰,日本國力軍力都無法支持,必敗無疑。

鑑於以上的分析,伊藤博文等人堅決阻止和俄軍開戰。

軍方以而山縣有朋、兒玉源太郎為首的強硬派,卻認為必須打。他們認為,雙方實力本來就有很大差距。日本唯一的優勢是俄軍遠東部隊距離歐洲太遠,不可能得到及時的增援和補給。以日軍現有實力,圍殲遠東不算多的俄軍陸軍和海軍還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日軍可以使用25萬大軍,而俄軍在遠東的部隊只有10萬人。

不過,俄國高層有識之士已經看到這點,正在全力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目前該鐵路除了貝加爾湖的100多公里以外(這裡河流太多,山勢非常陡峭,鐵路幾乎難以修建),已經大體完工。如果此時不打,再等上幾年,讓俄國完成西伯利亞鐵路。那麼莫斯科的一百多萬現役俄軍和大量補給,就會毫不費力的沿著鐵路運送到旅順,日軍就必敗無疑。

反覆爭論後,天皇拍板,決定冒險和俄軍決戰。隨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日本海軍偷襲旅順港,將俄軍太平洋艦隊分艦隊封鎖在港口中。隨後,日軍大軍在遼東半島登陸。

日軍兵力火力都大大強於遠東的俄軍,似乎勝利在望。而俄軍也不是好惹的!他們的最高司令官斯捷塞爾是個職業軍人,立即作出正確的部署。

斯捷塞爾認為,無論日軍如何部署,都必須先佔領旅順。

旅順號稱東亞第一要塞,不是浪得虛名的。它的軍事意義極大!旅順扼守渤海和黃海交界的渤海海峽,是俄軍唯一一個不凍港。俄軍太平洋遠東分艦隊目前實力尚存,只要得到在俄國歐洲的主力艦隊增援,就可以一舉殲滅日本聯合艦隊。日本是個島國,在東北作戰日軍所有的補給都依靠海路運輸。如果聯合艦隊覆滅,東北日軍也就會全軍崩潰了。

早在設計旅順軍港的時候,俄軍就刻意設計了海防工事,利用大量海岸要塞炮對海封鎖。當時的火炮技術落後,從軍艦上開炮的命中率很低,而且火炮射程有限。海岸要塞炮無論精度、射程、威力都遠遠強於軍艦,根本無法對付。所以,鬼子的聯合艦隊曾經2次敢死衝擊旅順,全部被擊潰,根本攻不進去。

由此,旅順就成為日本聯合艦隊的眼中刺。

海軍打不下旅順,就要靠陸軍了。

----------------俄軍裝備了大量重機槍,實戰中,它比火炮還有效。這種水冷式機槍,只要有冷卻水和彈藥,就可以持續射擊幾個小時之久,形成可怕的彈網。誰要試圖突破這個彈網,無異於自我毀滅。不過203高地上,俄軍工事遺址所剩無幾。只能看到一點痕跡!大家看這堵石頭牆,應該是碉堡的一部分。

不過,陸軍進攻也非常不順利。俄軍佔領旅順以後,花費了數年時間和數萬民工,用了3萬桶水泥,修建了大量要塞和防禦工事。

資料中寫到:旅順工事(韋利奇科上校設計)的構築開始於1901年,6萬中國工人和沙俄技術人員經過了4年時間,修建了40多座堡壘群,和70多座炮臺,所有的堡壘和炮臺都用鐵絲網,陷阱,地雷以及大量的步兵掩體來保護。前沿陣地是大孤山,小孤山,203高地。到1904年1月以前,600多門火炮中只有116門(沿海戰線108門,陸上戰線8門)準備就緒。

旅順防禦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它的特點是防禦性武器,大大強於進攻武器。俄軍裝備了大量重機槍、野戰炮,佈置了水泥工事和鐵絲網。日軍有一些攻城炮,受火炮技術和觀測技術限制,火炮精度不佳,難以精確打擊,只能依靠亂射碰運氣。日軍絕大部分野炮山炮威力有限,對於俄軍要塞是無效的。就步兵武器來說,日本兵除了上刺刀的步槍以外沒有別的東西,幾乎是用血肉之軀對抗子彈風暴。

早在重機槍誕生之時,就表明了傳統人海戰術已經無效。在非洲津巴布韋,50個英國殖民地警察用幾挺重機槍打死了3000祖魯武士。在一戰之前,德軍曾經做過測試。用兩挺重機槍交叉射擊陣地前幾百米的100個氣球,15分鐘之內就擊破了99個。氣球尚且如此,人更別說了。

預感戰爭會極為艱苦,旅順戰役總司令交給乃木希典中將負責。乃木希典是日軍著名的將領,指揮過很多戰鬥,但也打過一些敗仗。他曾經在甲午戰爭期間攻打過旅順,僅僅花費幾個小時就獲勝。戰功卓著,又有旅順地區作戰的經驗,軍部將這個重任交給他。

作戰的難度,果然遠遠超過乃木希典的預計。

戰役剛剛開始,為了切斷旅順和外部聯繫,日軍於大連的金州灣登陸,發動攻擊。俄軍拼死防禦。日軍採用人海戰術對俄軍的重機槍陣地,死亡極多。僅僅南山一天14個小時的戰鬥,日軍傷亡高達4000多人。當數字交給日本滿洲軍參謀長兒玉源太郎時,他竟然認為是參謀多寫了一個0,應該是傷亡400多人。

此戰是第2軍的作戰,並不是乃木希典的第3軍。不過他的長子乃木勝典,在南山作戰中被打死。俄軍子彈射穿乃木勝典少尉的腹部,肚破腸流,受傷極重。由於是乃木希典的長子,他得到了優先治療的特權。經過野戰醫院的手術急救,由於傷勢太重,也沒有挽回他的生命。乃木希典死在醫院,只有26歲。乃木希典忠厚木訥的大兒子不是很鐘意,認為他沒有什麼才敢,卻仍對他非常愛護。乃木勝典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時,乃木希典花費500日元買了一個高級望遠鏡送給他。要知道,當時普通日本工人每月工資僅僅幾日元,也是乃木希典好幾個月的收入。

此時旅順俄軍有4萬人,炮100多門,重機槍62挺,海軍有戰艦38艘。俄軍旅順的要塞基本以各個山地修建,易守難攻,炮火還可以互相支援。

相比起來,日軍有絕對優勢。包圍旅順的日軍兵力達6萬人,火炮400門(其中攻城炮198門),重機槍72挺。同時,日方以艦隊52艘戰艦封鎖了港口。

--------------當年的203高地幾乎沒有樹木,現在則是鬱鬱蔥蔥!不過這裡西瓜蟲很多,遍地都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1904年8月19日到24日,在輕視俄軍防禦的乃木希典,魯莽的發動了第一次總攻,結果慘敗。日軍以中隊為單位,大喊“天皇陛下萬歲”“大日本帝國萬歲”,人貼人的採用人海戰術衝鋒。頑強俄軍毫不客氣,用重機槍對準人海猛烈掃射。日軍的野炮根本打不破俄軍要塞,步兵衝鋒先是被鐵絲網攔截,成為重機槍的活靶子。即便衝到要塞下,也無法將其摧毀,反而被側射火力消滅。

日軍戰鬥意志很強,前仆後繼,踩著戰友的屍體衝鋒。但這不是日本古代戰國時期,血肉之軀終究對付不了鋼鐵,進攻慘敗。俄軍回憶:一個由活人構成的山崩向我們滾滾而來,從谷地和溝壑中都有日本人衝出來。步槍和機槍紛紛發射,探照燈上上下下,使日本兵睜不開眼。他們前進,撲倒,跳起來又向前奔,然後再倒下去。

血戰一週,日軍傷亡高達近3萬人,佔乃木希典第3軍的近二分之一,俄軍僅僅傷亡3000多人。

日軍很多中隊大隊衝鋒期間傷亡大半,衝上去以後又退不下來,最終全軍覆沒。

有時候一箇中隊,剛剛跳出戰壕衝鋒十幾秒,就全部死傷。

如此慘重傷亡的代價,僅僅佔領了2個無足輕重的小陣地。期間,目睹慘烈戰況,戰爭狂乃木希典在知道長子已經戰死的情況下,仍然命令部下送死。

他瘋狂宣佈:衝啊。被包圍的俄軍死一個少一個,而日軍要補充多少都可以。

到了8月24日,彈藥耗盡,傷亡過重,乃木希典被迫停止送死的攻擊。

-----------------280毫米重型臼炮,也就是著名的大阪寶貝。這種火炮威力強大,但精度較差。

攻擊不利,乃木希典一方面向國內要求提供強力重炮,一方面改用挖掘戰壕方式攻擊,以減少傷亡。

挖掘戰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日本軍部接到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已經從歐洲出發的消息,極為惶恐。他們一再命令乃木希典,必須儘快佔領旅順。一旦太平艦艦隊主力艦隊和旅順俄軍艦隊回合,聯合艦隊就絕對不是對手,日軍也就必敗了。

乃木希典無奈,在軍部催促下,被迫在1904年9月19日開始第二次總攻。此次有280毫米重炮,仍然缺乏彈藥,不可能摧毀俄軍所有工事。況且當年臼炮技術較為落後,精度比較差,只能靠密集炮擊碰運氣擊中俄軍要塞。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辦到的!

乃木希典只得期望依靠意志發揮奇蹟,他下令以機槍督戰,命令:士兵只准前進,不得後退,否則一律就地擊斃。

此次攻擊和之前基本一致,日軍毫無進展,僅丟下了6000多具屍體,俄軍則死傷4000多人。

前後日軍已經戰死2萬人,旅順要塞還完好無損。

由此,從日本軍部到普通貧民,都對乃木希典極為不滿,認為這是一個窩囊廢。乃木希典在東京的寓所,被憤怒的日本民眾衝砸。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流著淚大罵:乃木你這個殺人魔,還我的兒子!!

歐洲出發的俄軍艦隊加速推進,日軍形勢更為惡化。

天皇和聯合艦隊司令都親自發文,希望乃木儘快佔領旅順,並命令將主攻方向放到203高地。

203高地是西線制高點,距市區和港口要塞較近,與附近的望台山、東雞冠山遙相呼應。

日本軍部認為,203高地是鄰近港口的一個重要高地。佔領203高地雖不能佔領旅順,卻可以使用重炮炮擊軍港和旅順市,重創港內俄軍艦隊。這樣,即便旅順戰鬥還要繼續很久,勝利也屬於日軍。

況且,從軍事上來說,203高地高度僅有203米,是個小山包,應該不難對付。

事實上,截然相反。

乃木要求提供足夠的炮彈,目前每門炮只有100多發,但沒有成功。乃木只得置之死地而後生,他組織了3000多人的敢死隊,試圖採用日本戰國時期拼死的方法獲勝。他們組成6個敢死隊,隊員右臂纏上白布作標誌乃木在水師營東北一個高地親自接見隊員,並提出嚴厲要求:不期生還,決死戰鬥;臨陣脫逃,斬殺不赦。

---------------火炮質量很好,都這麼多年了,變化不大。

10月30日至11月2日,日軍第三次總攻,目標核心是203高地。這裡的俄軍利用1座要塞和2個碉堡死守。此時俄軍火炮彈藥已經消耗殆盡,203高地僅有4門炮,每門炮也只有近百發炮彈。

即便如此,俄軍非常頑強,絕不示弱。經過慘烈拉鋸戰,日軍再次慘敗。敢死隊誓死衝擊,在重機槍彈雨面前仍然毫無辦法,徒增傷亡而已。

3000多敢死隊,活著回來的僅剩不到一半,而且多是傷員。

僅僅在小小的203高地,日軍就傷亡近萬人。山上山下,到處都是日軍的屍骨和重傷快死的傷兵,很多地方根本看不到地面,慘不忍睹。

《旅順》一書的作者巴爾特里特是這樣描述此時的203高地的:自從法軍攻擊波羅底諾大要塞之後,還可能不曾再看見過這樣多的死屍,堆在這樣一個狹小的空問之內。日本人的死屍十分難看,因為他們的皮膚變成了綠色,顯出一種極不自然的樣子。沒有一具死屍是完整的,在炮彈彈片和破碎槍刀的堆積中,到處夾著零碎的肢體和骷髏。

此戰中,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也戰死在203高地。作為副官的乃木保典少尉,奉命向後傳送命令。期間,正好一發俄軍炮彈落在他身邊,他被當場炸死。軍醫趕到的時候,發現乃木保典頭顱破裂,腦漿四溢,死狀很慘。

乃木希典一共有3兒1女,此時已經死了2人。乃木保典死的時候只有22歲,是乃木希典最喜歡的兒子。他聰明伶俐,和較為笨拙的哥哥不同(他哥哥考了三次才進入陸軍士官學校),深為父親喜愛。由於父子都在第3軍,見面機會比較多,關係很親密。乃木希典對這個兒子非常嚴厲!有一次,乃木保典為了送母親的東西,趕到父親的司令部。結果,他被乃木希典一頓痛罵:以後不準再到司令部來!前線士兵都在奮戰,我的兒子不能隨便就跑到後方來!

乃木保典接到長子戰死的消息後,為了穩定軍心,只是淡淡的說:我希望他的死狀不是很慘。軍人戰死沙場是應該的。

得到次子也戰死的消息後,乃木希典再也無法掩飾自己。他默默回到臥室關上燈,全身發抖,痛哭流涕。

----------乃木希典個人家庭是個悲劇。他共有3子1女,其中長子次子全部戰死,唯一的三子沒有生育,女兒也沒有生育,他沒有後代。乃木希典在旅順攻擊戰中,犯了一些錯誤,客觀來說,軍部對他的再三逼迫也是他不顧傷亡,胡亂衝擊的重要原因。大家看到這個203高地的牌子了嗎?底座都壞了。。這就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忘了說了,乃木希典夫妻在明治天皇死了後,切腹自殺殉葬。由此,乃木希典被塑造為軍神。但日本有識之士認為乃木希典自殺是古代武士道的愚忠,會被文明世界嘲笑,建議不要宣傳。

鑑於第三次總攻失敗,日本軍部忍無可忍,命令兒玉源太郎接過乃木希典指揮權,進行第4次總攻。

此時203高地俄軍已經接近崩潰。在日軍280毫米重炮的1個多月猛擊下,203高地大小工事被破壞嚴重,俄軍活著的僅剩1000多人。

1904年11月26日,日軍隨即發動第4次總攻,首先利用重炮猛擊,然後上萬步兵衝鋒。

兒玉源太郎比乃木希典更為冷血!他為了保證攻擊成功,竟然命令280毫米重炮始終不要停止炮擊。日軍步兵無奈,被迫冒著己方炮彈衝鋒。這雖然讓俄軍無法有足夠時間衝出工事,進入戰壕作戰,但也炸死無數日軍自己人。

事後分析,被己方火炮炸死的日軍士兵,不少於死於俄軍之手。

俄軍已經失去作戰能力,苦戰1天,203高地防禦崩潰。日軍衝上高地佔領最大的碉堡時,僅僅發現1個活著的俄軍。

僅僅這1天的作戰中,日軍又傷亡數千人。

事後計算,日軍在203高地傷亡1萬7000多人,俄軍傷亡約5000人。

12月6日佔領203高地以後,日軍立即將280毫米重炮搬上山,炮擊旅順城市和港口。

12月中旬,旅順要塞司令康得拉欽科將軍被重炮炸死,半個月後俄軍宣佈投降,軍港內艦隊覆滅。

隨後,聯合艦隊以逸待勞,一舉殲滅繞過半個地球趕來的俄軍太平洋艦隊主力(其實是波羅的海艦隊主力,其中一個艦長就是大名鼎鼎的無畏上將高爾察克)。至此,俄軍已經必敗無疑,終於宣佈投降。

旅順保衛戰日軍傷亡6萬多人,一線部隊幾乎換了一遍。以最後參加總攻的第7師團為例,傷亡高達九成,乃木希典二個兒子也都戰死。

俄軍4萬守軍全軍覆沒,投降的有3萬多人,實際傷亡不過1萬人。換句話說,日軍戰鬥傷亡是俄軍6倍之多。

日俄戰爭的勝利,讓日本徹底進入了列強俱樂部。此戰後,任何一個列強均承認日本是亞洲第一強國,也是不可輕視的一個國家。

------------爾靈山的紀念碑有點生鏽了,其實可以重新油漆一下。很多人說應該把這個紀念碑摧毀,薩沙覺得沒有必要。歷史可以被解釋的!這座紀念碑是中國人屈辱的象徵!當時的日軍比較落後,大家注意他們頭戴大蓋帽,這種帽子是不適合作戰的。一旦有較大的動作,帽子就會掉下。另外,當年的日軍軍官手持的,還是西洋式指揮刀。這種刀沒有實戰能力,其實就是儀仗刀。

回來說薩沙了。

車子只能開到山下,要步行上去。感覺203高地確實不高,山勢卻比較陡,山也比較大,方圓有幾公里。這種地形,雖不是一夫當關的險要,只要修建完善工事,是很難對付的。

辛苦的一路爬上山,沒有見到什麼俄軍工事的遺蹟。想想也不奇怪,都已經100年了,早就埋沒在泥土裡面了吧。

203高地現在到處都是樹木,鬱鬱蔥蔥,和戰場上的黃土山完全不同了。

上山以後,首先看到的是2門日軍280毫米重炮。準確說,是臼炮。

臼炮放在山頂對著軍港的一個平臺上,後來日軍就是從這裡炮擊,迫使俄軍投降。為什麼呢?軍港的軍艦就像水桶裡的魚,在港裡要吃炮彈,出港就是日軍聯合艦隊,實在沒法堅持了。

-------------------俄軍在203高地只有4門炮,但周邊的炮臺也可以遠距離開炮支援。俄軍的野炮非常笨重,是落後的武器。當年的俄軍裝備和補給都不太好,部隊也比較混亂。俄軍申請炮彈,得到的卻是一箱箱的神像和聖經。但俄國人是兇惡粗野的戰鬥民族,比日本人還要兇狠,這是骨子裡的狼性,絕對不可小視。

280毫米重炮又叫做大阪寶貝,本來是放在日本海岸線用於抵抗列強登陸的,現在也不遠千里運到中國。

薩沙目測這種火炮少說好幾噸重,鑄造的非常結實,鋼材相當優質。

距離日俄戰爭已經有100年,火炮全身卻幾乎沒有什麼破損,可見日軍對武器製造要求之高。

下了炮臺,走了不到100米,就是大名鼎鼎的爾靈山紀念碑了。

佔領旅順以後,乃木希典為了紀念戰死在203高地的近萬士兵,還有自己的兒子,建造了這個紀念碑。它高10.3米,形似日式步槍子彈的紀念碑,碑體是由戰後在此山蒐集的炮彈皮、廢舊武器冶煉鑄成的。乃木希典親筆手書碑銘並賦詩一首:“爾靈山險豈難攀,男兒創業期可艱,鐵血履山山形改,萬眾敬仰爾靈山。

---------------------電影《203》高地是吹噓日本軍國主義的垃圾片,也塑造了一些比較真實的小人物。上圖是日軍進攻的人海部隊全軍覆沒,幾個俄軍士兵對沒死日軍補槍的場面。電影中的日軍官兵也不是超人。他們中的一些人被殘酷戰爭嚇得精神失常;有的在陣前因恐懼而自殺;有的暴跳如雷,痛罵長官不顧他們死活。一個士兵當著乃木希典的面說:我們不過是消耗品,命不值錢。其實這些日本兵在國內也都是普通人,不過是賣豆腐的店員、軟弱的單親爸爸、和藹的小學老師,甚至還有常年坐牢的黑社會分子。他們被軍國主義思想武裝起來,以屍山血海的勁頭同俄軍廝殺,最後基本都死在203高地。

這個紀念碑是鐵的,不可避免出現鏽跡,出現一種類似於藍綠的顏色。薩沙趕到這裡的時候,正巧山上起大霧。霧中,這種紀念碑顯得十分陰森,還有一種嗚嗚聲,近似鬼哭。

畢竟戰死的這麼多人,都是20出頭的青年人,大部分還沒有成家就客死他鄉。他們也不甘心這樣死去吧。

紀念碑的傍邊還有幾門俄軍大炮,口徑都不大。

當年203高地俄軍將大炮放在隱蔽陣地,通過炮擊殺死了大量日軍。薩沙對火炮很瞭解,可以看到俄軍野炮並不先進,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後。這種火炮笨重的很,如果不是俄軍防禦,恐怕就用處不大。

203高地山頂也就一點大,東西最多100多米,瞬間就走完了。

本來就應該下山,不過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沒做,就是要找到乃木保典的墳墓。

山勢陡峭,一起來的薩沙太太和小朋友留在山下捉蝴蝶玩,陪薩沙上山的是我老媽。話說回來,現在老年人身體真棒。薩沙常年游泳,此刻爬個小山還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我老媽爬山就像走平路,佩服佩服。

根據指示圖,薩沙從一條下路下山,去尋找乃木保典的墳墓。沿著一條小路走了半天。這條小路樹木很多,甚至擋住了道路。這也側面證明,203高地平時壓根就沒什麼人來。

很快下到一條公路,失去了指示牌,不知道往哪裡走了。還是老媽聰明,推測肯定在山上不是山下。想想也是,一個少尉送命令時候被炮彈炸死,怎麼可能在山下,俄軍火炮又沒有導航裝置。

沿著大陸朝山上走了不到50米,看到了乃木保典的墳墓。讓薩沙吃驚的是,乃木希典這廝還真是廉潔,並沒有給兒子建立什麼大墳墓。這個墳墓僅僅是一個水泥的底座,一個光光的墓碑,上面一行字而已。

既然到了墳墓邊,有件事還是要做的。

薩沙從來尊敬為國獻身的英雄。理論上,乃木保典也是為國獻身,不過他是死在中國,是一個侵略者。

套用陳真的話來說:不管日本人還是德國人,在中國土地上橫行的就是侵略者。

薩沙費勁千辛萬苦找到乃木保典墳墓的目的,就是如下:好不容易爬上墓碑,然後伸出雙手中指。去死吧!所有侵略中國的傢伙,都該下地獄。

-----------------一條小路通向這個傢伙的墓碑。送薩沙玉照!可惜有碼!

隨後,薩沙原路返回,順便繞了繞只有小路的山裡,終於看到一些戰場遺蹟。主要是大量戰壕和以前的少量碉堡工事。可以看到,當年俄軍修建工事還是比較有水平的,而且花費巨大。

以戰壕為例,直到今天還有淺淺的深度,說明當年挖的絕對很深。碉堡殘骸頗為堅固,可以看到堅硬的山石。這種碉堡,即便被75毫米炮彈正面擊中,也難以徹底被摧毀。

爬的汗流浹背,終於下了山。


薩沙


他不是蠢材;當然也算不上軍神,畢竟他在軍事上的成就乏善可陳!

當年,年過七旬的左宗棠抬空棺材出征,以示自己收復新疆之決心。而在日本,有一個人也學他那樣,來了一次“抬棺而戰”,他就是被日本人奉為戰神的乃木希典。

不過,這個“軍神”的稱號,卻並不是因為他在軍事上有多了不起的成就。恰恰相反,他在軍事指揮上是乏善可陳的,人稱“肉彈”將軍。

戎馬一生的乃木希典指揮的最著名的一戰,莫過於日俄戰爭期間的旅順之戰了,“肉彈”將軍這個“威名”就是在這場戰鬥中打響的。

作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典型代表,乃木希典對戰爭的狂熱近乎變態。為了像天皇表示自己戰勝俄國之決心,他居然學左宗棠那樣,來個“抬棺而戰”,而且還是3.0版本,還為自己兩個兒子也各準備了一口(親爹啊!)。不過諷刺的是,這三口棺材,自己沒用上,倒是他兩個兒子用上了。

旅順之戰,是日俄戰爭期間最慘烈的戰役。3.3萬俄軍扼守堅固的山頭堡壘陣地,頑強抵禦6萬日軍的瘋狂強攻。而戰術思想守舊的乃木希典,只懂得驅使手下的士兵,冒著俄軍的槍林彈雨,不斷向陣地發起猛攻。從1904年6月到12月,日軍動用了三個師團、兩個野戰炮兵旅團,配備大炮386門,不斷向俄軍發起猛攻,卻還是沒能拿不下旅順。

其中最慘烈的戰鬥發生在203高地。當時,乃木希典多次組織敢死隊,向高地發起多次衝鋒,結果每次都全軍覆沒,只能留下大量日軍屍體在俄軍陣地之前。最後,還把自己的次子乃木保典的命都給搭上了。而在此之前,他的長子乃木勝典,在攻打金州南山俄軍陣地時就已陣亡。

乃木希典把自己兩個兒子都坑死了,旅順還是沒拿下。滿洲軍司令官大山岩看不下去了,派出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前去指揮。這位兒玉的戰術水平顯然比乃木希典高得多了,沒幾天功夫就順利拿下了203高地。

最終,日本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其中,乃木希典“肉彈”式的進攻方式,是導致日軍損失慘重的主要原因。戰後,乃木希典在回國的船上痛哭流涕,寫了一首詩:“皇師百萬徵強虜,野戰功城屍做山。愧我何顏見父老,凱歌今日幾人還。”

儘管指揮這麼差勁,但他還是被日軍奉為“軍神”。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病逝後,乃木希典一直為天皇守靈。並在明治天皇殯葬之日,攜自己的妻子雙雙自殺殉君,以報君主的知遇之恩(還真的做到吾為君亡了)!在日本,為君殉死,是武士的傳統習俗,被日本武士示為忠武、清高的象徵。

因此,乃木希典的殉死,便被日本軍國主義當作是典範來大肆渲染。把乃木希典褒獎為武士道之模範、日本之忠臣,為他舉行國葬、造神社和塑像,甚至將這個害死了數萬將士的草包將軍包裝成“一代軍神”!

不知道那些因為他的“肉彈”戰術而死去的日本士兵,看到他獲此殊榮,會作何感想呢?!


這些歷史要讀


乃木希典表現出來的是純正的武士道精神,是毫無雜質的言行一致的忠君愛國。

旅順之戰,抬棺出戰,兩個兒子全部戰死。面對強敵,一波波肉彈衝擊,血染203高地。兒玉源太郎接任才重新佈置,調整炮兵,取得勝利。

民族要發展,要獲得生存空間。國家總有面對難以戰勝強敵的時候,軍隊總有面對艱苦卓絕的時刻,人民總有為支持國家異常苦困的時候。這種看似愚忠的毫無保留的忠君愛國當然是提的提倡的。

這是一種精神,讓所有的對手畏懼的軍魂。過去很多年了,強如美國,二戰為什麼扔原子彈?內心難道不是深深的畏懼嗎?

至於大家熱衷談論的技戰術水平,我想天皇深知道乃木希典的水平,他的同僚也知道。戰後天皇把兩個皇子拉倒乃木希典面前,說你的孩子都戰死了,這兩個孩子交給你吧。

天皇死,乃木希典和夫人切腹自殺。他的一生,顯然不是大家一般認為的聰明人。


愛抽牡丹


乃木希典被日本人奉為軍神但是他的軍事指揮能力究竟怎樣呢,日俄戰爭等我們就能看到一些端倪,在評定日本內亂的戰爭中乃木聯隊向熊本增援半路被人打的軍旗都丟了,後來一路晉升,參加了甲午戰爭,最後在日俄戰爭中乃木希典以人海戰術進攻俄軍陣地未果,日軍死傷五萬餘,最後他的部將對大炮的使用遠遠的超出了他對戰爭的認知兒玉源太郎用大炮猛轟203高地,直至佔領二零三高地損失才六千餘,而後利用要塞的重炮轟擊旅順灣內的俄軍艦隊,俄軍投降,由於他是總司令於是一切的榮光都歸功於他。他就成了陸軍的軍神其實呢真的是很(大)厲(菜)害(鳥),日本陸軍第三軍經他手上就減員一半。明治天皇死後他和他老婆一合計決定剖腹自殺以示效忠,於是被日本的好戰派做成了很好的宣傳。


(自殺當天)


人生恰逢一場夢


軍神無疑,雖然他是鬼子的軍神。乃木希典軍容嚴整,極具魄力,十足軍人風範。平日不怒自威,嚴謹冷酷,擅長鼓舞士氣,並以身作則,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送上前線,後者無畏戰死。

拋開民族感情不論,日俄戰爭期間,海軍陸軍都是俄國佔優(俄國海軍慘敗是西方列強使壞,聯手製衡俄國,使得援助陸軍的艦隊只能繞行地球幾乎一圈,疾病,損耗,士氣和指揮全方位崩潰,而東鄉平八郎以逸待勞打伏擊,此和乃木希典關係不大,略過不提。)

慈不掌兵。俄軍佔據天時地利,乃木希典如果不採用『人海戰術』,用生命填坑,用鮮血祭旗,根本無法攻下二百三高地,日軍也更無從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雖然殘忍,但卻是敗中取勝的唯一正確方法。

乃木希典的戰術在一戰時也很普遍,伊頓公學,或是牛津劍橋畢業的英國軍官(多是貴族),一樣視死如歸,排成整齊的隊列,擊鼓前行,身邊戰友不斷被擊中倒下,但隊列不亂,堅毅執著……蘇聯電影『夏伯陽』,美國電影『戰馬』等等也有類似鏡頭。

乃木希典部下被『武士道』激勵,士氣激昂。要知道,士氣是整個軍隊,甚至是支撐整個軍隊的社會系統的鬥志。除了士兵,還包括統帥、軍官階層、後勤科技人員、國民(士兵的來源,及國家宣傳的為之而戰的)、政治決策者。這些都是對軍隊和戰爭影響的因素,往往有時比士兵影響更大。乃木希典夫婦在天皇死後,也剖腹追隨,也體現了所謂『軍神』的做派,至始至終。

任何戰爭都是人發動、人決定、人策劃、人參戰、人操作武器、人設計武器、人設計戰術、人提供後援、為了征服人而存在的。戰爭離不開人的決定因素,而人的創造力、效率都和心態相關的,興奮和信心十足時,人的智慧會發揮得更好,這種情況下在戰略、戰術設計、兵力和武器的運用上可以更開闊更有創造力,同時效率會更高,這對戰爭的形勢影響是很大的。戰爭是智慧的較量,不止是力量的較量,因為力量的產生、使用都是受智慧影響的。這就是戰爭中人的因素比物質因素重要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拿破崙、克勞塞維茨、孫子的著作中都是強調精神因素的重要。

日本在甲午一戰,簽訂『馬關條約』取得發展野心的『創業』第一桶金;日俄戰爭獲勝,取得第二桶金,奠定強國地位;九一八冒險一搏,得到東北,取得第三桶金,終於化鬼為魔,張牙舞爪,禍害蒼生……

如果沒有乃木希典,荒木貞夫,東鄉平八郎,伊東祐亨等這些冷酷無情,兇殘無比的『軍神』,就不會有後來小日本的強盛國運。



『鬼子來了』劇照……


蕭十一瀾


柔弱而花期短暫的櫻花竟蘊含了“武士道”精神。在武士們看來,櫻花最美非盛開而是凋謝。因此,人生應該在片刻耀眼的美麗中達到頂峰,之後毫不保留的結束生命。

為何乃木希典被譽為“軍神”,就是因為在他的指揮下,日本人頑強的一面完全的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不是因為他的戰績有多麼的輝煌。

比起勝利,乃木希典讓日本人看到了軍人最血性的一面

在1904年11月26日,日軍發動了對松樹山、二龍山、東雞冠山的進攻。此時戰爭中最激烈的一戰,203高地爭奪戰開始了,面對俄軍堅固的堡壘。乃木希典號召士兵勇敢的衝鋒,發揮武士精神。最後日軍發動了一批又一批的衝鋒,在俄軍機槍的打擊下沒有後退一步。最後以傷亡1.7萬人的代價奪取了203高地,而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就死在了衝鋒的路上。

戰後報紙瘋狂報道,為帝國軍人的勇氣報道,最主要的不是戰爭的勝利,而是軍人的努力和不屈。日本民眾為擁有這樣的軍隊而自豪,而乃木希典的壯舉更是被民眾廣為傳頌。

乃木希典戰績也很厲害,由於善於鼓舞士氣

日軍在日俄戰爭中多次以少勝多,遼陽會戰:13萬日軍擊垮22萬俄軍取得勝利、沙河會戰:日軍12萬對戰22萬,憑藉梅澤指揮8個營的頑強阻擊,靠迂迴包抄取得勝利。

奉天戰役,日軍25萬包圍了俄軍32萬,打死打傷俄軍12萬,而日軍損失達到7萬!

對比同時期的清軍記載,中彈傷口多在後背,我們是不是該思考,為什麼清軍不願意發動肉彈衝鋒?


小司馬遷論史


日軍在日俄戰爭獲取,主角是乃木希典,被日軍奉為軍神,它的作戰理論,作戰戰術,作戰方式被日軍奉為經典,成為日本陸軍士宮學校教材。

日本一直按著乃木希典學說建立日軍,墨守成規不會與時俱進,造成日軍戰術還停留在一戰前。

諾門坎一戰完全暴露所有弱點,面對蘇軍朱可夫採取的,坦克大縱深迂迴的戰術,乃木希典豬突戰術學說被打回原形,日軍被打得懷疑人生。

德國軍事觀察團給希特勒的調查報告說,日軍戰術還停留在一戰前,軍事裝備落後,士兵優秀,軍官無能,不建議與日本結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